关山月简历 关山月简介
关山月(1912.10—2000.7),原名关泽霈,广东省阳江人。中国现代著名国画艺术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与赵少昂、黎雄才、杨善深并称为“岭南画派”第二代四大著名画家。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尤以画梅著称。
1933年毕业于广州师范学校后任小学教师。1935年到中山大学听“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授课并进“春睡画院”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高剑父去澳门,1939年第一次在澳门、香港和湛江举办个人画展,《渔民之劫》等作品曾参加1940年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
此后开始“行万里路”,从广东出发到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西南、西北各省的名山大川和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写生、收集素材,并先后在韶关、桂林、贵阳、昆明等地举办个展。
1943年与其夫人李小平(李秋璜)去敦煌,专门临摹研究敦煌壁画。1946年被聘为广州市立艺专教授兼中国画科主任,此时期曾去曼谷、马来亚、吉隆坡及新加坡等南洋诸岛旅行写生,描绘异国风光。
1948年出版《西南、西北旅行纪游画选》和《关山月南洋纪游画选》。1949年参加香港文化团体人间画会。新中国成立后,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兼美术部副主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兼副校长。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后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兼院长、国画系主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委,广东艺术学校校长,广东画院院长、名誉院长,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广东分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顾问等职。第三至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参加主席团,第二至四届全国文联委员。
关山月始终坚持深入生活,勤奋创作。五六十年代常到工厂、矿山,70年代越天山、上井冈山、登黄山、重游青海湖、再访莫高窟、西出阳关、南入巴蜀、畅游三峡,又一次“行万里路”。他多次出国访问,前后到苏联、波兰、瑞士、法国、比利时、朝鲜、越南、日本、美国等国进行艺术交流,参观各国名画,使他的画闪耀着时代精神。
1959年与傅抱石合作为人民大会堂正厅创作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1979年为人民大会堂东厅创作大幅国画《春天南粤》。代表作有《俏也不争春》、《碧浪涌南天》、《绿色长城》、《漓江万里春》、《长河颂》,还有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轻舟已过万重山》等大量作品。
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出版有《关山月画集》、《关山月作品选集》、《傅抱石、关山月东北写生集》、《乡土情》、《山河颂》等多种个人专集。
1991年捐资中国美协设立“关山月中国画教学创作基金”。捐赠作品在深圳福田区莲花山对面建立 “关山月美术馆”。
个人年表: 1912年10月25日生于广东省阳江县,原名关泽霈。自幼受父亲影响,喜爱绘画。
1928年入阳江师范读初中,假期为亲友祖先画炭像。另画了不少扇面、门帘、帐眉。
1931年入广州市立师范读本科。用“子云”笔名在阳江举办画展,画抗日宣传漫画。
1933年广州市立师范学校(现广州市协和中学前身)毕业,在广州九三小学任教,坚持业余学画。
1935年与李小平(秋璜)结婚。次年,受到高剑父赏识,进入“春睡画院”习画,成为高剑父入室弟子,由高剑父老师改名为关山月。
1938年广州沦陷,千里寻师到澳门避难,住在普济禅院里画抗战画。妻子在日寇入城时失散。
1939年在澳门首次举办“抗战画展”,得到画家叶浅予、张光宇等人的欣赏,并应邀至香港公展。其中《渔民之劫》、《三灶岛外所见》、《南瓜》、《渔娃》四幅作品入选苏联主办的“中国美术展览”。
1940年从澳门偷渡敌人封锁线,回曲江、桂林再次举办“抗战画展”,结识夏衍、黄新波、余所亚、欧阳予倩等,创作《漓江百里图》。
1941年去四川嘉陵江、青城、峨嵋山写生。在贵阳、成都、重庆第三次举办“抗战画展”,结识郭沫若、老舍、陶行知、黄君璧、刘开渠、赵望云、庞薰琴、侯宝璋、陈中凡等。冬回桂林,妻子得悉,即从广东连县到桂林团聚。刻“关山无恙,月缺重圆”章。
1942年在昆明及四川乐山、成都开画展,结识徐悲鸿、李国平、吴其昌、张大千、姚倩石、朱光潜等。朱光潜观其画展后写信称赞云:“先生画法,备中西之长,兼具雄奇幽美之胜,竿头日进,必能独树一帜 ……”吴其昌为《漓江百里图》写长跋。
1943年 在重庆举办“西北风景写生画展”,与赵望云访问了冯玉祥,冯即席挥毫为其作《狮子》和《倒骑驴》。偕妻子李秋璜和赵望云、张振铎同行,沿河西走廊到敦煌观摩研究古代佛教艺术。在妻子协助下临摹壁画80余幅。结识常书鸿,吴作人,创作《塞外驼铃》,刻用“岭南布衣”闲章。
1944年创作《黄河冰桥》、《蒙民迁徙图》、《鞭马图》、《今日教授生活》等。郭沫若为《塞外驼铃》题诗六首,并赞其作品道:“纯以写生之法出之,力破陋习,国画之曙光吾于此喜见之”。
1945年将西南、西北写生画和部分敦煌临画于成都、重庆展出。当时,美国新闻处欲出高价收购其敦煌临画,时虽生活贫困,但不割所爱。于右任先生为其《鞭马图》题字。
1946年抗战胜利,回广州任教于高剑父先生创办的广州南中美术院,在广东文献馆举行“西南西北纪游画展”。原教育部出重金购其画作《祁连放牧》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在巴黎举行的教育展览,赢得盛誉。
1947年与高剑父、陈树人、赵少昂、黎葛民、杨善深在广东省民众教育馆举行六人画展。暑假去南洋写生半年,创作《椰林集市》、《印度姑娘》、《浴罢》等。
1948年从南洋回广州,任市立艺专中国画科主任、教授。当选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在香港、上海举办西南、西北和南洋写生画展。出版《西南西北纪游画集》和《南洋纪游画集》。
1949年到香港参加“人间画会”活动。建国初期,从事教学工作并游遍国内名山大川及东南亚、欧洲。参加绘制巨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当选中华全国文代会代表。
1950年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美术部副部长、华南文联委员。全国美协常委。11月,带学生赴广东沿海参加土改运动,在农村3年。
1953年在武昌成立中南美专,任副校长兼附中校长。
1954年到南湾水库深入生活,创作《新开发的公路》。发表《论国画的现实主义》论文。
1955年参加春节慰问团赴朝鲜慰问志愿军。任全国文联委员、湖北省文联副主席。
1956年创作《一天的战果》,获湖北省美术作品一等奖。应邀访问波兰和前苏联,参观莫斯科特列契科夫美术馆。在驻波兰的中国大使馆内举办观摩展湖北省委批准为三级教授。
1957年参观鄂北水利工地,绘制出长卷《山村跃进图》,该画曾参加“莫斯科社会主义造型艺术展览”。
1958年广州美术学院成立,任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教授。
1958年底至1959年4月,由国家委派前往欧洲主持“中国近百年绘画展览”。任“广州国画院筹备委员会”(广东画院前称)副主任委员。4月底,从欧洲归来,与傅抱石合作《江山如此多娇》。为建国10周年创作《万古长青》(藏中国美术馆)。发表《巴黎书简》。
1960年带领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师生赴湛江堵海工地劳动3个月回来后师生合作大型国画《向海洋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