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 新中国建设“斯大林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毛泽东第一次苏联之行,揭开了新中国全面学习苏联的序幕。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学习苏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很好地把苏联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经验引进来,新中国采取了多种方式和途径。比如翻译出版苏联的书籍、著作,仅新中国成立头三年就达3000多种,只列宁、斯大林的著作就达两三百万册。
为了更直接、最有效地学习苏联的各方面先进经验,国家派出了大批留学生和相关技术人员到苏联学习深造。同时,苏联还给中国派来了大批各行各业的技术专家和顾问。据不完全统计,五十年代来华的苏联专家人数达一万多名,这对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不仅是在生产建设、科研技术领域的,而是全方位的。在国家政权建设和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如国务院下设各部委的机构设置模式,就是完全照搬苏联的。司法体系,包括司法机构、审判制度和程序,以及新中国的法律制度也都是以苏联的模式为蓝本的,在制宪进程中,斯大林就曾提出过三次建议。
在教育领域,新中国更是全面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制度,甚至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设计,全都是搬用苏联的一套。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理论成为中国教育的最高理论权威,欧美教育理论被抛掷一旁。高等教育也进行了几次较大的院系调整,目标模式就是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全国大中学生,基本上都将俄语作为第一外语。
苏联的文化艺术、影视作品也纷至沓来,看苏联电影、唱苏联歌曲、读苏联小说也成为一种潮流。而军事领域内,小到作战科目的设置,或到义务兵役制行、军衔制的实行,大到尖端军事技术的合作,无一不带有苏联模式的痕迹。
形成雏形
斯大林模式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魔力,确实对毛泽东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早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就已明确了的社会主义革命还需要十到十五年的构想,随着毛泽东着急运用斯大林模式的强大力量来建设国家的迫切心理的躁动,这个构想被大大提速。
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毛泽东批评邓子恢是“小脚女人走路”,批判坚持原定的发展计划为右倾机会主义。这次会议以后,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在农业合作化运动迅速推动下,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也急剧推动。
至1956年底,新中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既是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落地生根的一个必经阶段,又为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形成提供了前提。
从1953年到1957年,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的制定,基本上是照搬了斯大林的模式,因为“五年计划”本身就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伟大创造。
经过意识形态的紧密趋同,农业合作化的全面推行,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面改造,再由“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斯大林模式的雏形在新中国已基本形成。 王晓英
链接
毛泽东首次访苏疑虑重重
俄罗斯著名学者潘佐夫写作的《毛泽东传》8月底在中国出版。这部作品深挖3328份前苏联绝密档案,其中有档案显示,毛泽东1949年12月首次访苏前后,斯大林的不信任令他恼怒。
在毛泽东来访前夕,斯大林要求给他提供有关这位“山洞里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情报。1942—1949年担任中共中央领导人医生的捷列宾提交了一份报告,详细说明了毛泽东的威望、学识、性格、饮食起居等,还指出了毛泽东的健康状况:工作不久便会感到疲惫;总为失眠苦恼,频繁服用安眠药;经常感冒;主要病症是血管神经官能症,每当工作过于繁忙和着凉,病情就会恶化……但这些情报依然不能完全消除斯大林的疑虑。
12月16日正午,毛泽东抵达俄罗斯。当晚6点,他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这次会晤之后,毛泽东在郊外别墅无所事事地待了四天半。斯大林也不再邀请他,他不知道斯大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在12月21日斯大林生日这天,毛泽东去莫斯科大剧院参加庆典。令他痛苦的是:盛宴之后他再次被送回他的郊外别墅,在接下来的30天里他一直见不到斯大林!如此虚掷时光,令毛极为恼怒。当柯瓦廖夫向斯大林汇报毛泽东的情绪后,最高级谈判才恢复。
斯大林再次邀请毛去克里姆林宫。斯大林依然不苟言笑,怀有戒心,很少说话。同斯大林的会谈对毛泽东的神经系统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2月9日晚大约11点,在斯大林的宴会上,毛泽东感到非常不舒服,不得不把医生叫了来。值得庆幸的是,没什么大问题,半小时后他就可以动身返回自己的别墅了。
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毛泽东于2月17日离开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