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遇刺案真相揭秘
廖仲恺先后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工人、省港大罢工委员会顾问等职,积极支持工农运动。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廖仲恺的相关资料吧。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廖仲恺遇刺罹难,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重要的影响。因历史原因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使得廖仲恺遇刺事件没有明确的结论,笼统地认为廖仲恺遭到了国民党右派势力的刺杀。廖仲恺遇刺案的直接后果是孙中山的主要助手胡汉民、许崇智的失势,汪精卫得以整合国民党的派系,而蒋介石从此跻身权利中心。
1925年8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被刺杀于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外。此为中华民国史上一宗扑朔迷离、在一定程度影响并改变了历史走向的突发事件。此案过去80多年矣,而许多谜团或疑点,至今未能破解。
这除了恐怖事件本身的诡秘性使人难以全面窥测外,案发后不断添加的一些人为因素,更降低了案情的能见度,以致今天对"廖案"的梳理,仍有许多不甚了了的东西。打开今天的互联网,只见有人这样写道:根据调查与审讯,"证明"刺杀廖仲恺的主使者是朱卓文、胡毅生、魏邦平、梁鸿楷、林直勉等人,胡汉民、许崇智涉嫌。
实际上"廖案"的能见度很低,上述说法,存在不少可疑之点。所谓的"证明",仍有待于证明。
关于朱卓文,汪精卫及"廖案"检察委员会都指出他是"廖案"的"主谋正凶"。案发现场拾获的陈顺的手枪,被梅光培"认出"是朱卓文的用枪;为该手枪填写"枪照"的郭敏卿,列名于陈顺"分银单"上的梁博,以及陈死前断续提到的那些涉案人物,多数是朱卓文的旧部;朱任过香山,被廖仲恺免职,曾结怨于廖;而朱也有反廖言论,被检举曾在文华堂扬言"非杀廖仲恺不可"。故朱被认为是"廖案"最直接、最主要的涉案者。
朱卓文涉嫌"廖案"的情况,因关系人多数漏网,其内幕还有不够明朗的地方。主要是:关于陈顺的手枪,梅光培"认出"曾为朱所使用,但陈顺自供"枪是在金陵酒店向滇军官中买来的",这枪究竟是怎么来的?关于朱卓文与黄福芝的关系,黄是否受朱的指派而"主使"杀廖?当谋杀计划一度"作罢"后,是否又在黄的"主使"之下继续执行?还有,朱卓文说的那位"陈瑞",陈公博说的那位"李天德",以及下面将要说到的"方镜如",是不是黄福芝暗杀团队中的成员?而朱卓文的背后,又还有些什么人物?这些都不清楚。
故朱卓文涉案内情,能见度也很低。虽然如此,而就涉案之深而言,朱卓文应有资格居于榜首。
廖仲恺妻子何香凝,著名的国民党左派,1949年以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务。
女儿廖梦醒,是革命烈士李少石的妻子。
儿子廖承志,中共第一、第四届人大会委员、第五届人大会副委员长。党的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委员。
孙子廖晖,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副主席。
学历历程
中日甲午战争后倾心西学。1896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次年,20岁时与何香凝在广州结婚。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入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并与有志青年相互激励,萌发了反清革命思想。结识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903年9月廖仲恺与何香凝访问孙中山,向孙中山表示"想参加革命工作,愿效微力"。随后遵照孙中山指示, 在日本"物识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积极追随者。
次年往天津筹设革命机关。1905年9月1日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干事、外务部副、会计长。随后曾奉孙中山命回国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以"屠富"、"渊实"笔名在《民报》发表译作《进步与贫乏》、《社会主义史大纲》等,是最早介绍和探索社会主义问题的中国人之一。 1907年春转入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
政治任职
1909年在日本中央大学毕业后回国,考取法政科举人,在吉林巡抚处任翻译。武昌起义后在广州就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1912年5月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司长,实行地税换契法、整理财政和税收等措施。宋教仁案发生后赴北京运动国会议员反袁。
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1914年 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被任命为财政部副,继续为讨袁筹措军费,致力于反袁斗争。1917年任中华民国军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尽力于护法事业。
五四运动发生后赞扬和支持。与朱执信、胡汉民等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发表《三大民权》、《<全民政治论>译序》等文章。同时翻译孙中山用英文写的《实业计划》第一计划。1919年10月任中国国民党财政主任。
称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空前之举,震慑全球,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群于黑暗"。与朱执信等学习俄文,准备赴苏俄学习。1919年和1920年多次奉孙命赴福建漳州,帮助援闽粤军的建设和解决财政困难,推动粤军回师广东,驱赶桂系军阀。
1921年5月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支持孙出兵讨桂和北伐。陈炯明公开叛变前夕被囚禁于广州郊区石井兵工厂,经何香凝等营救脱险,当即乘船赴港转沪,与孙中山重新会合,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3年2月与苏联代表越飞联合宣言条款进行具体磋商。3月任陆大元帅大本营财政。5月任广东。10月以后被孙中山委派为国民党改组委员、临时中央执行委员,积极参与领导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被孙中山指派为主席团成员。在开会过程中,坚持国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的原则,促成了大会的成功。
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工人。协助孙中山筹建陆军军官学校——著名的黄埔军校,任该校党代表,为建立革命军而努力,被誉为"黄埔的慈母"。6月任广东。7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支持沙面工人罢工,命令各县协助组织农会。
9月任大本营财政。坚持主张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孙中山北上前夕任所有党军、各军官学校和讲武堂的党代表兼农民。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仍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大政策,参加领导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和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支持省港大罢工。8月20日在中央党部门前被反革命派暗杀。
遇刺身亡
廖仲恺不屈不挠地奉行三大政策,密切地同中国共产党人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但他所做的这一切无疑对国民党右派、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是极端要不得的。因此,中外反动势力都视廖仲恺为眼中钉,必欲置之于死地。
孙中山逝世不久,谢持、林森、邹鲁等人便结成所谓的"西山会议派",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破坏国民革命领导力量的团结。从1925年7月开始,国民党右派分子邹鲁、孙科、伍朝枢等人就开始集中攻击廖仲恺,散布种种谣言,企图搞垮廖仲恺,否定三大政策。
面对右派反对分子的汹汹来势,廖仲恺与他们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尤其使廖仲恺感到深恶痛绝的是,一部分国民党右派老党员,为了达到反共的目的,甚至不惜与北方反动军阀相勾结。
5月间,廖仲恺发表了一篇《革命派与反革命派》的文章,对国民党老右派做了辛辣的批判,他说:"现在吾党所有反革命者,皆自诩为老革命党,摆出革命的老招牌,以为做过一回革命党以后,无论如何勾结官僚军阀与帝国主义者,及极力压制我国最大多数之工界,也可以称为革命党,以为革命的老招牌,可以发生清血的效力。
不知革命派不是一个虚名,那个人无论从前于何时何地立过何种功绩,苟一进不续革命,便不是革命派。反而言之,何时有反革命的行为,便立刻变成反革命派。"这篇文章给邹鲁、孙科、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等老右派刺激很大。他们对廖仲恺恨之入骨,其中一部分人便蓄谋用卑鄙的暗杀手段除掉廖仲恺。
进入8月,满城风雨,流传着国民党右派要杀害廖仲恺的消息,一霎时间阴云四起,压力日增。当时在广州南堤有右派俱乐部"南堤小憩",朱卓文等右派分子经常在此密划谋杀廖仲恺,他们熟知苏联顾问鲍罗廷、加伦和汪精卫、廖仲恺等,每日必集东山百子路鲍公馆会议。
朱卓文等人起初欲以凶手用炸弹机枪狙击,把这些领导人员全部杀害,下手前,公安吴铁城获知此讯大惊,从中阻止了这次流血事件。廖仲恺面对这种情势,无所畏惧,继续孜孜不倦地工作。
当他听说敌人要用机关枪杀他时,一笑置之,并对人戏言道:"暗杀用手枪炸弹是所见的,若是用机关枪,却新鲜的很。"何香凝劝他多加两个卫士防备一下,他不以为然地回答:"增加卫兵,只好捉拿刺客,并不能阻挡他们行凶。
我是天天到工会、农会、学生会等团体去开会或演说的,而且一天到晚要跑几个地方,他们要想谋杀我,很可以假扮工人、农民或学生模样,混入群众中间下手的。我生平为人作事凭良心,自问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总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总是不能松懈一步的。
"在8月18日国民政府的一次会议上,从在廖仲恺身旁的汪精卫给他写了一张条子,告诉他有人将对他不利,他当即表示:"为党为国而牺牲,是革命家的夙愿,何事顾忌!
"8月19日,又有人以确切消息报告他,廖仲恺慨然道:"际此党国多难之秋,个人生死早置之度外,所终日不能忘怀者,为罢工运动及统一广东运动两问题尚未解决!"这一天,他又为给黄埔军校等筹集经费工作到深夜,很晚才回到家中。第二天上午,廖仲恺携夫人何香凝乘车前往党部开会,半路上遇见陈秋霖,随即同车前往,不想竟在戒备森严的党部门前,惨遭杀害,八月的广州出现了这一幕悲剧,苍穹为之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