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遇刺 汪精卫的木偶人生之三:廖仲恺遇刺
1925年8月20日,广州国民政府刚刚成立不到两月,随着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的几声枪响,国民党左派领袖,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廖仲恺喋血惨死。廖的遇刺,犹如将一块巨石投入池塘之中,立时掀起了巨大波澜,也彻底打破了国民党中央三足鼎立的政治平衡。廖仲恺是当初拥汪反胡,支持汪精卫成为国民政府主席的重要功臣。他的死,按道理汪精卫应该深感悲痛才对。但是实际上,汪精卫虽然表面上沉痛万分,大加哀悼,实则忍不住心中窃喜。
汪精卫自成为国民政府主席以来,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日子过的并不舒坦。他深知自个这个国民政府主席,是因为廖仲恺与胡汉民左右互斗,各不相下,才让自己意外捡了便宜,实际根基并不稳固。且不说实力强大的胡汉民在党内政府内都有大批支持者,随时都对自己虎视眈眈,就是这个对自己上位立了拥立大功的廖仲恺,汪精卫心中也并不放心。
与汪精卫对苏俄与中共纯属利用的实用主义态度不同,廖仲恺那可是一门心思将先总理留下的三大政策,当成一字不可改动的玉律金科。现在双方暂时立场相近,廖才会大力支持自己,将来万一自己要对三大政策进行改动,到了双方立场相左的那一天,廖又会如何对待自己,那也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廖的遇刺等于给汪精卫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但清除了廖这个日后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的政治隐患,而且正好可以利用廖案,彻底铲除自己的其他竞争对手。将国民党变成自己的一家天下。汪精卫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刚刚成为国民政府主席不到两月,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运竟再一次砸在了自己头上。
汪精卫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后,自觉自己在广东的势力单薄,无法与根基雄厚的胡汉民相抗衡,所以千方百计拉拢各路人马扩充自己的羽翼。他首先就瞄上了当时正冉冉升起的军事新星蒋介石。蒋介石虽然只比汪精卫小4岁,但是在政治资历上却是汪名副其实的后生晚辈。
早在汪已是因刺杀摄政王载沣而名满天下的少年英雄之时,蒋还只是沪督陈其美手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兄弟。后因刺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而崭露头角,又因在孙中山被陈炯明赶出总统府,避难中山舰的危难之时跑来追随,而赢得了孙中山的信任,在国民党内地位迅速上升。
代表孙中山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俄考察,成为黄埔军校校长和粤军参谋长,在东征陈炯明和平定杨刘叛乱的过程中立下大功,成为广东军界的一个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