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珍晚年生活 云南唯一健在南侨机工罗开瑚的晚年生活
中新社昆明4月10日电 题:云南唯一健在南侨机工罗开瑚的晚年生活
作者 李晓琳 胡远航
每天两杯白咖啡,一份《参考消息》…这是百岁南侨机工罗开瑚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10日,感冒初愈的罗老,在两杯咖啡下肚后,决定去阳台走走。
罗开瑚是云南唯一健在的南侨机工。1939年,3200余名南洋华侨响应南侨总工会主席陈嘉庚先生的号召,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分九批抵达昆明。那一年,21岁的罗开瑚参加第八批服务团回国,与工友们在被称作“死亡公路”“抗战生命线”的滇缅公路上大规模运输抗战军需物资、抢修运输车辆。
“山路又滑又窄,敌人的飞机还时不时来轰炸,一不小心就开下了悬崖,那时候,很多人还打摆子(疟疾)。”日寇的轰炸、险峻的山路、可怕的疟疾……回忆当时的情景,罗老十分平静。
在罗老的大女儿罗方玉的记忆里,父亲很少给家人讲述过往的战争岁月,很多故事她也是从报道中才获知。“过去不提是南侨机工曾遭受过一些误解,如今不说是他也没有觉得自己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其实,我父亲只是一个很平凡很普通的人。”罗方玉认为,在抗战时期,父亲不过是英雄团体里普通的一员,应该被铭记的是一个团体、一段历史。
事实上,记者在多次采访罗老的过程中,每每聊起他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回国奔赴战场的经历,他总是笑着摆摆手,“也没什么好说的,在那种国破家亡的环境下,每个中国人都会做这样的选择。当时没有害怕,现在也不会后悔。”
1942年畹町沦陷后,滇缅公路中断,南侨机工就在撤退中解散,颠沛流离,生活艰辛。事实上,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华侨”身份曾给流落在国内的机工带来许多困扰,罗老也不例外。自谋出路的罗老开过咖啡馆,做过盐生意,后来被安排到昆明市五金公司工作至退休。
“对于从前的一些误解,他早已释然了。”罗方玉说,近年来随着国内舆论环境的改善,父亲及工友们感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这让罗老无比欣慰和振奋,甚至会反过来安慰家人。
2015年9月,罗老获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这枚纪念章与罗老其他的证书、勋章以及老照片一起,锁在卧室柜子的抽屉里,见证过往。
“我现在生活很好,有很多人关心我,谢谢了。”罗老说,每到节假日,国家各部门和联谊会的工作人员都会前来慰问。但他也有遗憾,因为“那些离世的同伴感受不到这份喜悦了。”
如今,罗老依然居住在位于昆明市中心一栋略显陈旧的五金公司居民楼里,客厅里挂着一张全家福和过世妻子的照片。在街坊邻居的眼里,罗老只是一位性格开朗、长寿的老人。
记者问起罗老的长寿秘诀,他爽朗地笑了,“没有什么秘诀,当初回国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哪里想到要活100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