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生食疗方法 道教养生中的饮食秘诀
道教养生方法是道教徒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养生方法体系。道教养生流传千年,其流派和类别甚多,但其行功方法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气功,二是服食,三是房中,四是摄养,其中服食是道教养生术中的重要内容。服食,即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和药物,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下面就来看看道教养生中饮食的秘诀。
“饮食之患,超过声色”
饮食之患,超过声色,世人万病滋生,生命夭折,很多都是由于饮食不当而埋下的隐患。
从某种意义上说,饮食给人们带来的祸害,比声色祸害还要普遍和严重。因为人们可以完全杜绝声色长达一年之久,而饮食却不可一日短缺。加上在各种各样的食物中,有的彼此之间气味互相冲突,若是在食物搭配上无意中触犯了禁忌,就会在身体里沉积毒素。毒素缓慢沉积经年,形成疾病,危害人的生命。
肉必新鲜,如果食肉类,必须保证它的新鲜。如果有其他异味,就不能食,食后会损脏伤气,这点一定要谨记。
“修身的人,美其饮食”
如何调治饮食?太乙真人《七禁文》第六条说:“饮食得当,可养胃气。”金丹派南宗重要人物、全真道“南七真”之一彭鹤林说:脾为脏,胃为腑,脾胃的气是互为表里的。胃是水谷之海,主受水谷;脾居中央,能消磨水谷,运化为血气,以滋养全身,灌溉五脏,因此,修身的人,不能不美其饮食。
所说的“美”,并不是说要具备一切异品珍馐,而是要注意不食生冷、精硬的东西,不要强迫自己饮食。应在有些饥饿时才进食,但不可过饱;在有些渴意时饮水,但不能过多。这正如孔子的“腐败变味、鱼馁而肉败”的不食等语。凡各种不宜食的食物,都损胃气,不仅会使人生病,也会伤身。要少疾长寿,对这些都要深戒,养老奉亲与自我保养的人也应当知道。
少食少睡。现在的人以饱食安眠为养生的乐事,却不知多食使气凝滞,多睡使人神志昏沉,这是养生的人所忌讳的。过去,应璩诗中说一老人长寿的缘由:“量腹节所受”;《博物志》上说:“所食愈少,心愈开;所食愈多,心愈塞,寿愈”;孙思邈在《方书》中说:“口中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依照这三少,神仙诀了”,这都是古人相传养生的秘诀,现在也可得到验证。
五味不可过偏,甜、酸、苦、辣、咸5种滋味,不能食之过多。多吃酸味会损伤脾,多吃苦味会伤肺,多吃辣味会伤肝,多吃咸味会损伤心,多吃甜味会损伤肾。
早食宜饱,佛家有过午不进食的说法。《内经》讲:“太阳正中阳气隆,太阳偏西阳气虚”,因此早饭可以吃饱,午后就应该少进食,到晚上更一定要空虚。在饮食方面,我们一定要多加注意,要合理、科学地饮食,避免由于饮食给我们带来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