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道教养生 道教养生资源在当代养老服务中的应用

2019-05-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典型代表,历经千年社会变迁,依然生生不息.这不仅在于它形成了专门且深入的系统理论,更在于道教能够适应时代,不断创新变革.进入新世纪,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对道教组织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时代课题,要求道教组织充分挖掘和发挥其独特资源优势,为社会服务.武当山道教养生 道教养生资源在当代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养生作为道教的传统文化资源,历久弥新,能够成为今天养生.养老服务的有益资源.道教养生的传统资源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存在着日益增长的养老和养生需求.当前,养生和养老服务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典型代表,历经千年社会变迁,依然生生不息。这不仅在于它形成了专门且深入的系统理论,更在于道教能够适应时代,不断创新变革。进入新世纪,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对道教组织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时代课题,要求道教组织充分挖掘和发挥其独特资源优势,为社会服务。

武当山道教养生 道教养生资源在当代养老服务中的应用

养生作为道教的传统文化资源,历久弥新,能够成为今天养生、养老服务的有益资源。

道教养生的传统资源

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存在着日益增长的养老和养生需求。当前,养生和养老服务很少有包含老年人物质与精神全面养生和养老的服务。显然,提供这样高品质的养生和养老服务,不仅需要多种功能健全的社会组织的参与,更需要有丰富的养生文化资源。

武当山道教养生 道教养生资源在当代养老服务中的应用

道教保存了大量中国传统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今天的养生、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价值。道教养生是以促进身体健康、延长寿命为目的,从道教中发展起来的一系列修炼方法,包括养生术、健身术、导引、行气、存思、守一等,每种道教养生方法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功效。从现代医学、心理学及养生理论来看,道教养生理论与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

武当山道教养生 道教养生资源在当代养老服务中的应用

道教养生理论是建立在生命本原的基础上的。道教重视“生”,主张珍惜、尊重生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认识。道教养生认为,“元气”是宇宙万物中一种本原物质,它产生了宇宙万物,是人的生命本原。道教还把人体看作是宇宙的一个缩影,存在着很多相通之处。

虽然人的生命和宇宙天地同源,但并不表明人在生命问题上就无所作为,恰恰相反,道教养生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长生不老”之路。道教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遵从阴阳五行等规律,通过种种养生方法,炼养后天之气,补充元气,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性命双修是道教养生的根本特点。在道教养生理论中,“性”为神,即人的意识活动,是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禀赋;而“命”为气,为天赐予。内丹理论认为“性”是人体生命中的元神,是人心的本体;而“命”则是生命之源的元气,是物质身体方面的气。为此,道教养生中,修“性”主要通过祛除心中的私心杂念,见到元性;修“命”则主要通过守窍调息,然后炼精、炼命。

心理养生是道教的独特优势。道教的心理养生建立在道教信仰的基础之上,具有更为长远宽广的视野,将人的心理特征与道教信仰愿景紧密结合起来。具体而言,道教的心理养生突出清静无为的思想,以少、静、养为主要原则,认为人们需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少乐、少喜、少悲、少忧、少怒、少思,保持安静的心理状态。

在道教心理养生的具体方法上,清代刘一明所著的《神室八法》中有系统的分析。该书提出心理养生需要具备刚强之法、柔弱之法、诚明之法、信真之法、和顺之法、静寂之法、虚空之法、灵动之法。这8种方法都是锻炼个人心理素质、增强个人意志和品格的方法。

导引术是道教养生的特有动功。在道教养生中,“导”是指导气,“引”是指引动肢体,导引术就是肢体与呼吸相结合的一种道教养生之术。导引术的理论依据是,人的生命起源于“气”,人体中的“气”具有活血、打通脉络、强筋健骨的功效。

要想让“气”充分发挥其功效,就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并在运动中保持人体的经脉畅通无阻。道教的导引养生方法不仅包括大多数的肢体运动,而且强调了身体内部与肢体运动的结合。道教的导引术类型很多、各具特色,比较著名的有:华佗根据对动物运动姿势的研究和观察而创造的五禽戏、也称为陈希夷导引法的二十四节气导引法、内外兼修的养生保健二十七式、晋代许逊创立的十六势补益导引法、强调运气养生的幻真九式养生法等。

饮食睡眠是道教养生的日常行为。道教饮食养生的目的在于遵照养生原则调整饮食、注意饮食禁忌、合理摄取食物,以实现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其重点在于以充足的饮食营养补益精气,以合理的饮食调配平衡人体脏腑的阴阳偏颇。

道教饮食提倡以素食为主,认为经常吃素,注重素菜搭配和营养全面,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具体的饮食养生方法如强调饮食宜清淡、不宜生冷、不贪食,控制进食的时间,做到定时、定量等。道教的睡眠养生也有独到之处,例如强调“不觅仙方觅睡方”“先睡心、后睡眼”等。在具体的睡眠养生方法上,道教既依据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特点而眠,讲究睡眠时的方位,注意睡眠时的姿势,重视睡眠环境与卧具的选择。

道教养生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首先,道教养生能够成为社会养生的合理补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步入中年,养生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生活内容之一。而道教养生的优势在于紧密结合了道教信仰、行为规范、身心原理、生活实践,是一种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综合性活动。整合、推广道教养生,能够满足一部分有更高养生要求的群体的需要。

其次,道教养生资源也能够有效推动养老事业发展。面对逐渐进入的老龄社会,越来越多的养老事业需要有社会组织的加入。具有独特养生资源的道教组织显然能够成为养老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一方面发挥道教养生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彰显道教组织在服务社会中的价值。

再次,道教养生有助于中国道教进入社会。如何进入社会、如何传播道教文化的精华,一直是中国道教面临的一个课题。虽然近年来各地道教团体已经做了一些探索,但通过道教养生、道教养老让道教融入社会,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模式。

道教团体开展道教养生、养老模式的选择

道教团体如何开发利用养生资源?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操作问题,是一个事业模式选择的问题。

注册成立专门的社会组织。由于绝大多数道教场所不具备法人资格,使其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受到极大限制。成立了专门的社会组织,就具有了从事社会服务的资格,也就能够把道教组织与社会服务有机地分开。

研发提供专业化、系统化、项目化的养生及养老产品或服务。传统的道教养生资源并不能直接简单地拿来使用,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开发,才能转变为能够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养生、养老服务。而且,这种服务要能够产品化。值得借鉴的是瑜伽,该项运动已经从印度传统的一种基于信仰的文化现象转变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健身运动,在中国各城市广为开展。

建立专业的道教养生或养老服务队伍。道教养生、养老服务既可以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也有利于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所有的养生产品和服务是需要人来完成的,完成这些事务的既可以是道教教职人员,也可以是道友义工。只有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服务队伍,才能将道教养生传统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