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取名字 给公司取名字有什么讲究?

2019-06-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起一个好名字是企业最直接的营销手段,这里面有不少学问,最好是既能体现公司特色,又朗朗上口,易于传播.在实在想不出名字时,也有很多人会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品牌名.比如麦当劳.迪士尼.松下电器.香奈儿等很多巨无霸企业都是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公司取名字 给公司取名字有什么讲究?这种简单粗暴的命名方式到底是好是坏?学术界还真的为此有过一番争论.2015年,MIT的两位经济学家采集了2001到2011年间硅谷160万家初创企业的命名数据,做了定量分析.他们以公司成立六年后是否能够上市作为成败的标准,得到了

起一个好名字是企业最直接的营销手段,这里面有不少学问,最好是既能体现公司特色,又朗朗上口,易于传播。

在实在想不出名字时,也有很多人会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品牌名。比如麦当劳、迪士尼、松下电器、香奈儿等很多巨无霸企业都是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

公司取名字 给公司取名字有什么讲究?

这种简单粗暴的命名方式到底是好是坏?学术界还真的为此有过一番争论。

2015年,MIT的两位经济学家采集了2001到2011年间硅谷160万家初创企业的命名数据,做了定量分析。他们以公司成立六年后是否能够上市作为成败的标准,得到了这么几个结论:

公司取名字 给公司取名字有什么讲究?

公司名字越短越容易成功,名字少于三个词的公司成功率比其他公司高50%;

名字里含有高科技成分,如“nano" "moog"之类的词汇,成功率会高出92%;

最后,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公司倒闭的几率要比其他公司高70%。

这篇论文选题新颖,数据详实,同行们都觉得很棒棒,纷纷为这个研究疯狂打call。不久之后,它被《科学》杂志刊登,功成名就。

公司取名字 给公司取名字有什么讲究?

但是,也有人觉得这篇文章中的数据只涵盖了一个行业,难以服众。于是,杜克大学的学者们做了一个类似的分析,他们这次搜集了180万个欧洲的公司数据,分析了所有2002到2012年的盈利状况,结果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他们的结论是,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欧洲公司,投资回报率比其他公司要高3%,而且创始人名字越少见,投资回报率越高(如下表),用少见姓名的公司的投资回报率甚至比平均值高了11.9%。

这还没完。今年,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学者也来凑了个热闹,他们选了8000家美国公司,并以市值为标准,计算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得失。结果,以老板为名的企业市值要比其他企业低了8%,结论又一次反转。

两拨经济学家你来我往,谁也没说服谁。不过,这也是经济学界一向的传统,凡是需要预测的,常常分成两派,最后总有部分人能押对,确保经济学理论屹立不倒,风险意识令人折服。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歧呢?这就还要从几篇论文的研究策略看起。

首先,这里最明显的就是地域差异。欧洲企业以创始人命名更容易成功,在北美则相反。这可能是因为欧洲人有重视家族荣誉的传统。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双方给出的原因里看到一点线索。

支持用创始人名字的一派认为,用自己的名字来创业,说明老板有赌上名誉的决心,同时也给市场释放了“产品质量有名誉担保”的信号,因此更容易获得成功。另外,老板会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在经营时更加尽心尽力。

反对的一派则另有道理。他们认为,以创始人为名会导致公司变成一言堂,特别是在企业壮大之后容易公私难分,管理混乱。在寻找合伙人时也有问题,公司的名字都是你的,人家到底是来跟你合伙还是来给你打工呢?

而在创始人离开时,继承人也很难有相同的威望。比如,迪士尼在创始人在去世后有近20年的低迷期;戴尔公司在迈克尔.戴尔退休后不到两年就险些倒闭,还是他本人重新出山才力挽狂澜。

另外,这种公司在出售时会被买家嫌弃。试想,如果你姓张,结果你盘下了隔壁一间老王烧饼店,大家每次看向老板娘的眼神是不是会变得怪怪的?这可不是开玩笑,大名鼎鼎的麦肯锡咨询当年在创始人去世后就没有合适的继承人,幸好后来被现代管理咨询之父马文·鲍尔买下。麦肯锡虽然保住了招牌,但是并非人人都有这样的雅量。所以,这类公司在后期交易时可能会被压价。

总结起来,要不要用创始人的名字来给公司起名,还是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如果是想要做成国际化的专业公司,又或者是在互联网高科技行业,那就应该用简短好记的名字。但如果是在餐饮、律师、时尚奢侈品等重视口碑信誉的行业,用创始人的名字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当然了,名字也不能乱用。比如我吧,当初误以为知乎是实名制,现在就算想浪也无处掩饰。明明是网络平台,感觉却像上课时有班主任站在后窗偷偷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