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在葆因什么坐 安徽“硬汉”杨在葆:血 总是热的(图)
《太阳的后裔》已经迎来了结局,在剧中饰演军人的宋仲基因其硬汉形象俘获大批粉丝。其实,在上世纪,一位从安徽走出去的演员也曾饰演过不少军人、英雄等硬汉角,他就是曾经主演过《年轻的一代》、《从奴隶到将军》、《原野》、《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等影视剧,三次获得"金鸡"、"百花"奖最佳男演员殊荣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杨在葆。日前,杨在葆在合肥大剧院与观众分享了他对艺术人生思考。
大湖之约
艺术无国界但是有标准
电影艺术如何将生活融入到表演中?81岁高龄的杨在葆作为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电影的根本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永远都是在歌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要想歌颂真善美,就要先去生活中认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现实生活中,大家看到的有价值的的影视作品,其实都是两者结合,具有一定的批判性。他说:"艺术应该是人类的,是全世界的,是有客观标准。作为艺术家,一定要深入生活。"
对于现在的影视圈,他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在杨在葆的眼中,以前一个剧本来了,全剧组的创作人员会在一起进行讨论,但是现在都是制片人敢于拍摄,导演一言堂,而一旦演员对于表演提出异议,就会有着被炒的风险。
杨在葆提出:"现在的片子都把不美的东西放出来,生活中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放到艺术中。电影应是含蓄的,应给予观众一定的想象空间,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一定是和观众一起完成的。"面对记者的采访,杨在葆再三坚持,艺术家一定要有道德底线,不能将生活中一些不适合的东西展现给观众。
杨在葆接受采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现在的影视圈每年都会出现数量繁多影视剧,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电影、电视剧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可是,杨在葆却不这么认为。"我们不能把一年拍了多少片子,卖了多少钱,作为繁荣的标志,就像一个医院,有多少人来看病,有多少床位,赚了多少钱,不是判断医院好坏的标尺,我们应该去看这个治好了多少病人。影视剧也是如此,在有量的同时应该也要有质,我们拍的片子应该给观众一定的教育意义。"杨在葆说。
银幕之上杨在葆是顶天立地、爱家爱国的"硬汉",银幕之下的他,对于艺术人生的追求,亦是不屈的铮铮铁骨。采访中,他对当今社会艺术环境的忧患以及那振聋发聩的言语,令人深思。杨在葆感叹:"我们以前拍片子至少3到5个月才能进入到角色,现在有的演员却是今天接剧本今天就直接开拍。
这样怎么能表现出角色的内涵?"面对行业中的一些"潜规则"和一些让人看不惯的现象,他开始主动从银幕中淡出,"我是商业大潮的败将,但不是降将。"杨在葆微笑道。
杨在葆在商业大潮中仍然坚持其一贯的文化底线,一如既往谢绝那些他认为缺乏生活基础和只为搏眼球的角色,谢绝那些商人重金请他做广告。"人生就是一幅自画像,关键的几笔不能画歪了,不然就不好看了,文艺作品应该弘扬民族优秀的精神,而不是一味追求金钱。"
铁画银钩藏雅韵粗微浓淡漫馨香
杨在葆为观众讲述了一个故事,曾经和女儿散步时,遇见一个环卫工,对方认出了杨在葆,拿着相机求合影。杨在葆很高兴,觉得自己在别人眼中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而是和普通人无异。他说:"我从不拒绝任何人的签名与合影,因为在我看来清洁工和国家领导人的灵魂都是平等的。一个人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不要忘记自己是谁,姓什么,活得真实才是最重要的。"
在很多人看来,杨在葆是当代叱咤中国演艺圈几十年的老影人,本可以继续在荧幕上大放异彩,享受多金的生活,出乎人意料的是,退休后的杨在葆却几乎在银幕上销声匿迹,选择在书法的世界里畅游人生路途。杨在葆笑说:"我是从‘中国电影家协会’转会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了。"
如今的杨在葆很少参与演艺圈的事情,已全身心地投入于书法创作中,选择在书画界寻觅到一方心灵的净土涤荡自己的灵魂。讲座现场,杨在葆亲自在嘉宾名册上题字,笔走龙蛇,铁画银钩的草书展示出了其深厚书法的功底。
最后,杨在葆向全场的观众送上一首自己最爱的自勉诗:莫徒有虚名/莫作行云浮萍/已有的只是过去/未获的尚在征程/不可稍停/挣脱世俗的羁绊/鄙视粉饰的花红/浮云易成梦/瓶花瞬凋零、铸心中/前行、前行、无止境/人生路难行/立大志大勇/百折不回/风吹浪打/信步闲庭。(实习生李春灵记者陈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