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雨儿 陈嘉映做客徽派 哲学主要是一种反思活动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1月11日上午,正当网络购物狂欢节,哲学家陈嘉映教授做客新安晚报大皖客户端徽派"凤鸣锐谈",在黄山国际大酒店二楼幽静的茶舍,与诗人、艺术评论家祝凤鸣畅聊性灵话题。
陈嘉映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被认为是"中国最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陈嘉映著述极丰,出版过《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简明语言哲学》《说理》《价值的理由》《何为良好生活》等哲学理论专著,翻译过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等,这些著作与译著多系精品,有的曾一纸风行,一版再版。
祝凤鸣首先问及陈嘉映学术近况,陈嘉映说最近除了有本新书即将出版外,他多年来一直对一个哲学问题很感兴趣,那就是"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其大意是,一方面,这个世界好像是被决定好的,但另一方面人们感到人还是有一定的自由,他这几年集中精力在思考这个问题。
关于学术与思想的关系。陈嘉映说,一般来说哲学是思想性工作,但是没有学术根底的思想往往会流于浮泛,最后会沦为"心灵鸡汤",所以,在哲学中学术和思想要密切结合才好。陈嘉映认为,哲学主要是一种反思活动,是一个系统的反思,就是把很多事情拢在一起来反思。说到反思,就需要有反思的内容,要么你反思各种各样的知识,要么你反思各种各样的生活经验。
陈嘉映觉得年轻人多读点哲学书很好,只是不要把哲学作为一个固定的专业。总体说来,哲学不像数学、物理学,需要按部就班、由浅入深的进阶学习——哲学可以深浅交织地循环阅读。至于年轻人如何读哲学书,陈嘉映的建议是,去读那些你大致能读懂、还需要努力一把的书,就像一个人爬坡,你攀爬一下就过去了,读这些书会有较大收获。
当祝凤鸣问及陈嘉映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时,陈嘉映的回答是,大致说来,中国文化是一种吸收性的文化,不是一个贡献的文化,这不是说中国文化没有对外的影响,但跟中国吸收外来文化的规模相比,完全不成比例。
在陈嘉映看来,让哲学说中国话,主要不是瞄着让中国在世界上有什么发言权,而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变得更丰富、更有意思。孔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搞好文治教化,把自己事情做好,把自己国家发展好最为重要。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楠楠 李燕然(司晓飞对此文整理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