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谁反对叶企孙 叶企孙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在清华举行 杨振宁出席
昨日,在清华大学叶企孙当年办公的地方,杨振宁等追忆叶先生。屈征 摄
昨日,在清华大学叶企孙当年办公的地方,举行了叶企孙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纪念展。诺奖获得者杨振宁、叶企孙侄子叶铭汉院士等人齐聚,追忆叶先生。
1898年7月16日,叶企孙出生于上海。他是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在解放前艰难的环境下发展,叶先生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王淦昌、钱三强、王大珩、邓稼先等多位“两弹一星”元勋及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钱伟长等学术大师,都是他的学生。
慧眼识才劝王淦昌转学物理
“师者”似乎是叶企孙更重要的角色。“在主持清华物理系和理学院工作期间,叶先生千方百计招揽名师,推进教授治校的体制,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倡导教师科研与教学并重,因材施教培养了大批人才。”清华副校长薛其坤院士说。
据了解,到清华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前,叶先生门下57位学生都成了院士,王淦昌、赵九章、彭桓武、钱三强、王大珩、陈芳允、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王希季等10位“两弹一星”功勋,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等学术大师都是叶企孙的学生。
叶企孙侄子叶铭汉院士提到一件趣事,足以说明叶企孙“因材施教”的师者形象。据叶铭汉回忆,王淦昌先生开始是学化学的,有一次叶企孙提了一个问题,王解答得非常好,物理概念表达得非常清楚,从此以后叔父经常和王淦昌谈话,跟他关系很好,后来叔父动员他来物理系。
后来,众所周知,王淦昌是两弹一星功勋、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为杨振宁大三热力学老师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印象里,叶企孙是一个“不太显露的人”。
杨振宁父亲1929年受聘于清华,是叶企孙签名聘请的。“后来在清华园里,我看见叶先生也不太熟,他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杨振宁说。
“抗战的时候我在西南联大念书,大三念的热力学就是叶先生教的,教了一整年。”杨振宁谈起,“在西南联大的时候,叶企孙老师在系里、学校里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可是他不大显露出来,很低调。”
随着叶企孙120周年诞辰,不少活动相继开展,其中有讨论“叶企孙与一流大学建设”,北京大学前常务副校长王义遒笑着说,我想叶先生在的话,他会说我和世界一流没有关系。他不太喜欢那种不实的。我觉得他是个非常踏实的人。
因实验薄弱给李政道判卷83分
在清华科学馆的纪念展上,展示着一张试卷,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在西南联大时期的电磁学试卷。因为实验薄弱,叶企孙只判了83分。后来李政道谈到自己之所以获诺奖,就是“从实验开始,引出理论,进行解释和猜想,又进行实验”的结果。
相较于严格,在很多人眼里,他更多的是一个亲切的人。李政道这份试卷,叶企孙一直保留着,“叶先生一直保留着一份李政道先生电磁学当时的卷子。可以看出他爱学生到什么程度?”清华物理系复系后第一任主任张礼说。
王义遒1951年进入清华学习,大一时候跑去大三的课堂上过叶企孙的课,他回忆道,我跟叶先生没有多少交道,但他对我还是特别好。有一次礼拜天,叶先生看我们还在学习,说“你们礼拜天还在这用功啊?我请你们打牙祭,到莫斯科餐厅吧”,席间交谈很愉快。
叶铭汉回忆起自己叔父,“小时候我的叔父就是我的崇拜对象,后来我们家里人念书,我的两个姐姐、两个哥哥的学费是叔父出的”,“我叔父跟学生来往很多,他有个习惯,有空就在家里开茶点招待学生,然后问每个学生是学什么的,家里怎么样。”
“1969年把我分配到陕西汉中,等我回来已经1979年了,他已经去了,我都不知道他去世了,他什么时候去世的,心里很难过。”王义遒说。
鼎力支持聘初中学历的华罗庚
叶企孙的日记里记录着给钱三强购置相关设备的事,叶铭汉表示,那时候哪个老师需要做实验,他会鼎力支持。
他求贤若渴,爱惜人才。“吴有训先生在南京大学教书,他到南京大学请吴先生到清华教书。他把吴先生工资定得比他高。”叶铭汉说,“这个事当时谁也不知道,后来吴先生去领工资才发现这个事。他也不愿意老待在这个位置,后来辞了系主任,请吴有训先生当,后来理学院院长他也辞了,请吴先生来。”
华罗庚初中毕业,叶企孙鼎力支持理学院聘用他。纪念展上,1935年6月叶企孙为聘请华罗庚为名誉教员而致梅贻琦的函件记录了这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故事。
这些品质让叶企孙成了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李政道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评价叶企孙:“他在1925年创建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一位副教授(即叶本人)、两位助教开始,不到十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就名列全国前列……在发展速度上,在办系的成功上,我想,叶老师的创业成就是可以跟20世纪初的加州理工学院相媲美的。”
“中国物理学在解放前艰难的环境下发展,叶先生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清华学堂叶企孙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