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尊王攘夷 日本史樱田门之变、公武合体运动、尊王攘夷论
樱田门之变、公武合体运动、尊王攘夷论
幕府中的保守派井伊直弼(1815—1860年)突然成了大老,他无视朝廷的决定,毫不犹疑地签署了日美通商条约,并让庆福做继嗣。对反对他专断的雄藩改革派们他实行了严厉的镇压政策,即所谓安政大狱。水户、尾张、越前的三藩主及土佐、宇和岛的大名们被命令“隐居”、“谨慎”(都是处罚上层人物的做法)。
将著名的改革派志士桥本左内(1834—1859年)、赖三树三郎(1825—1859年)、吉田松阴(1830—1859年)处以死刑,公家、藩士、幕府役人和志士等都被严厉惩罚。但水户、萨摩藩的浪士们奋起反抗,1860年3月在樱田门外刺杀了井伊直弼,史称樱田门之变。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明治维新前常用的恐怖手段,也正是这种血腥的恐怖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明治维新。而在日本进入法西斯时期时,恐怖的手段又被袭用,乃至变为日本近现代政治中的一个特色。
继承井伊直弼的老中安藤信正(1819—1871年)一方面摄于武士们的恐怖手段,一方面又想保住幕府的权力。他让元老久世光周(1819—1864年)当首席大老,建立了联合政权,还让第14代将军家茂娶了孝明天皇(1831—1866年)的妹妹和宫,并和朝廷协调,企图以朝廷的权威为背景压制反对派。
这就是著名的公武合体运动,在这场公武合体运动中,著名的政治家横井小楠(1809—1869年)是其中的重要智囊。天皇也不反对公武合体,但尊王志士们意识到公武合体对他们的危险,1862年1月,在坂下门外,水户浪士们袭击了安藤,安藤便辞职了。
幕府的权威在恐怖中越来越低,而朝廷和雄藩们却成为政治舞台的主体。长州藩原来还高唱公武合体,现在却改为尊王攘夷论了。但萨摩藩主的监护人(日语为后见),实际上掌握着藩的实权的岛津久光(1817—1887年)认为朝廷、幕府和各藩应该协同一致,便在1862年率兵进京,并带着天皇的敕使去江户,要求进行公武合体的幕政改革。
幕府赞成岛津久光的主张,以一桥庆喜(即德川庆喜,1837—1913年)为将军监护人,表示了要进行改革的意愿。并且放松了控制大名的参觐交代,改革军制,企图挽回幕府的权威和权力。但长州藩却变成了更为激进的攘夷论派,幕府和各藩意见难以统一,以至公武合体政权也产生了分裂。
浪士们或者各藩的下级武士们进行恐怖和各种行动的理论基础是尊王攘夷论。尊王攘夷论来自于德川幕府官学的朱子学说中的大义名分理论。在江户时代国学发展时,又增添进国粹主义。当外部压力增大之际,这就很容易转化为民族主义(尽管有时可能是狭隘的排外民族主义),因此攘夷论自然而然成了主角。尊王和攘夷这两个范畴在理论逻辑上是割裂不了的,所以这一理论一旦应用于现实,就意味着天皇的地位或者权威得以提高并要凸现出来。
尊王攘夷论的提倡者是水户藩和西南雄藩的激进主义的下级武士们,他们既对社会现实有一定了解,又因为年轻而充满理想,精力充沛、思想活跃、野心勃勃,正是他们后来成为明治政府领导层的主要成员。这些下级武士们的力量正式壮大是从岛津久光的1862年进京开始的。
长州藩的下级武士木户孝允(1833—1877年)、高杉晋作(1839—1867年)、久坂玄顺(1840—1864年),土佐藩的武市瑞山(1829—1965年),萨摩藩的有马新七(1825—1862年)等明治维新的骨干力量都是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的。
后来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1830—1878年)、西乡隆盛(1827—1877年)被称为“维新三杰”,他们和天皇宫廷中的激进派公卿三条实美(1837—1891年)联合起来,左右着朝廷的大权。
但当时公武合体派也是有实力的。他们在寺田屋骚动 (1862年)、八一八政变 (1863年)、池田屋事件 (1864年)、禁门之变 (1864年)等激烈而又频繁的镇压活动中占了上风。特别是禁门之变后,幕府和公武合体派为了压服反幕运动的中心力量长州藩,以朝议的形式决定对长州藩进行讨伐。
1864年进行了第一次长州征伐。当时长州藩正被英法美荷四国的联合舰队炮击下关,藩内保守派一时占据了主流,虽然进行了抵抗但终至失败。尊王攘夷派表面看是输掉了。
但是,各藩的下级武士们正在掌握着实权,特别是在萨摩藩,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的尊王攘夷革新势力成长起来,讨幕的舆论主导了藩内的意见。
这时,这些过去的攘夷派已经改变了想法,1862年8月,萨摩藩藩士在横滨的生麦村杀死了一名英国人,这就是生麦事件。于是在1863年发生了萨英战争,英军炮击萨摩藩,萨摩藩一败涂地,藩内的攘夷派痛感英军的强大,转而和英国合作,意在反对幕府。
另一个更强硬的尊攘论的长州藩在1863年5月炮击经过下关海峡的外国船只,第二年英、法、美、荷四国舰队联合炮击下关,并登陆摧毁了炮台,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四国炮击下关。长州藩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也只有失败一途,长州藩的尊王攘夷派也深感西方军事力量的强大,于是,矛头对内,出现了以高杉晋作(1939—1867年)为首的讨幕派。讨幕已经成了萨长两藩战略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