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二中张小玲老师 张小玲(人物)

2018-07-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女,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浦东新区青联常委.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表演艺术家.1983 年,加盟上海人民滑稽剧团.从沪剧演员"转行"滑稽戏,着实使张小玲感到难以适应.但是,天赋聪慧,在艺术上颇有主见的她,一切从新开始,取得成就:充分运用自身能歌善舞的长处,与滑稽招笑手段结合,与她人表演女子双挡独脚戏,既不失稳重,又笑料丰富,力求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可谓独树一帜.主演的独脚戏<万紫千红>.<美的旋律

女,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浦东新区青联常委、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表演艺术家。

1983 年,加盟上海人民滑稽剧团。从沪剧演员“转行”滑稽戏,着实使张小玲感到难以适应。但是,天赋聪慧,在艺术上颇有主见的她,一切从新开始,取得成就:充分运用自身能歌善舞的长处,与滑稽招笑手段结合,与她人表演女子双挡独脚戏,既不失稳重,又笑料丰富,力求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可谓独树一帜。主演的独脚戏《万紫千红》、《美的旋律》、《南腔北调》成为脍炙人口的优秀曲艺段子。

固原二中张小玲老师 张小玲(人物)

塑造人物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主演滑稽戏《七十三家房客》,扮演主角--歌星“甜甜”,巧妙地利用角色的身份,融合各种地方戏曲和流行歌曲,演唱几可乱真;在滑稽戏《复兴之光》中,扮演道台千金--“严月苓”,从妙龄少女演到龙钟老太,年龄跨度长达几十年,颇见表演功底;在清装滑稽戏《明媒争娶》中反串书生“金文林”,玉树临风的扮相,潇洒飘逸的做派,活脱一个书卷气十足的秀才跃然舞台;近年来,她一改娴淑贤惠的形象,在《七十二家房客》中扮演白相人嫂嫂--“二房东”,从“转行”到“转型”,朝艺术自由王国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固原二中张小玲老师 张小玲(人物)

参与拍摄电视剧《旅游浪漫曲》、《太阳女人》和《开开换房记》,担任女主角;拍摄情景喜剧《七彩哈哈镜》,主演“大姨妈”一角,把人物刻画得很成功。

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分公司制作张小玲专集《女人心·女人泪》。与他人合作录制音响作品多集。

固原二中张小玲老师 张小玲(人物)

多次随领导同志下部队、工矿慰问演出,到新加坡及澳大利亚等国交流演出,引起强烈反响,华侨同胞连声赞叹:“乡音饶耳,回味无穷!”“掌握和谐,恰倒好处,为滑稽戏的含义,作出了贴切的诠释。”

主演独脚戏《南腔北调》获 江南滑稽汇演“优秀演出奖”;独脚戏《南腔北调》获上海青年演员汇演“优秀表演奖”;主演滑稽戏《七十三家房客》获上海艺术节“优秀成果奖”;主演滑稽戏《明媒争娶》获第十一届全国电视“星光奖”;主演滑稽戏《活菩萨》获中共 上海市委宣传部嘉奖,上海市科技作品奖;出访 日本,演出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获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嘉奖,市文广局对外优秀项目奖;曾多次被市、区政府嘉奖记功。

张小玲,女,1957年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著名 残疾人女子乒乓球 运动员。 张小玲从小便酷爱 乒乓球运动,19岁时,因腿病延误治疗而被迫截肢后,她仍坚持刻苦练习 乒乓球,她决心要用双手扼住命运的喉咙。

张小玲是个倔强、不服输的人,从1985年参加 广西自治区残疾人运动会起,为了实现自己“一定要拿第一名”的信念,她几乎是拼命地苦练,残端和假肢接触的地方经常磨破出血,甚至曾将一条钛合金的假肢练断成两截。

20年来,张小玲换过的假肢有13条,被假肢磨损的肉体厚度超过两公分。正是靠着这股狠劲和拼劲,只要有她参加的比赛,金牌基本不会旁落。1988年8月她首次参加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八届残奥会,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团体2枚金牌。

被钦州市人民政府曾给予记大功一次。授予市劳动模范称 号。被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给予记特等功一次,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在以后的第九、十、十一、十二届残奥会上,每次都获单打和团体2块金牌。

其中在 2004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比赛中,47岁的张小玲夺得TT8级女子单打金牌,是中国参加残奥会20年以来夺得的第100枚金牌。此后,张小玲又与队友合作荣获女子团体金牌,获得了残奥会个人和团体赛两个“五连冠”,这既是张小玲在残奥会上的五连冠,也是残奥会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五连冠。

2008年就年满50岁的张小玲还要第六次披挂上阵,力争“六连冠”。张小玲荣获多项个人荣誉,包括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 新长征突击手、全国十佳残疾人运动员。

张小玲从小就喜欢打乒乓球,十一二岁时在钦州已小有名气。一天,电视里一个场面吸引了她:中国乒乓球运动健儿在嘹亮的国歌声中、迎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举起了手里的奖杯。她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要好好地练球,也要当世界冠军!”天有不测风云。张小玲21岁时右脚患上恶性肿瘤,医生说只有截肢才能保住性命。

手术后,张小玲在村里开了一家杂货店。一张废旧的报纸让她重新有了当冠军的梦想。“1984年的一天,我在羊城晚报上看到一则消息:第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合肥举行。”张小玲在绝望之中看到了希望,她偷偷拿出30元托同学买木材做乒乓球桌。之后,她在卖货的间隔不停地练球,同时又给广东、广西体育局写信,表明自己的意愿。

两地的体育局都给了她回音,广西体育局还专门派人前去考察,他们发现张小玲的身体状况和球技都不错,但遗憾地告诉她:“你已错过了报名的时间,好好练吧,以后肯定有机会的。”

机会来了。张小玲要参加1985年在桂林举行的乒乓球锦标赛。第一次出远门,没想到就拿了第一名。从此,张小玲一发不可收拾,屡战屡胜,成为残疾人的“乒坛皇后”。

而每次比赛时,观众通过电视都会发现,张小玲在赛场上喜欢“喊”和“跳”,记者也忍不住问她为什么,张小玲回答:“通过喊和跳,可以给自己信心,灭对手威风。”2004年9月,在雅典举行的第十二届残奥会上,47岁的张小玲对阵瑞典17岁的选手科瓦斯。对手比张小玲小整整30岁,且只是两腿略有麻痹,在移动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张小玲回忆说:“这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当时在9∶10的不利情况下,我心里想,这个球要大胆一些,我要使自己兴奋起来,打一个球喊一声。”当张小玲将最后一球扣在对手一边的球台上结束比赛时,她随即跳起来同时大叫一声:“好!”这一喊真的把科瓦斯喊懵了——在对方稀里糊涂中,张小玲摘下了残奥会桂冠。

张小玲总结说:“如果对方水平太低,我就不喊,犯不着嘛。遇到水平相当的对手时,我不仅喊,还要跳。比如,在与比利时、法国、日本、瑞典等水平相当的对方较量时,我赢她们主要赢在心理战术上,每打一个关健的球我都要大喊一声:u2018好u2019、u2018上u2019等,这样不仅鼓励了自己,给对手的心理也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对手的底气在我大声的叫喊中沉没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高位截肢的张小玲,从为获得第一块金牌起,她就拖着残腿与假肢开始了残酷的“搏斗”……1987年,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唐山举行,张小玲取得了女子单打冠军的好成绩。为此她苦练了整整两年,运动量太大,结果把假肢都练断了。

除此之外,张小玲还因练球换掉的假肢在13条以上。而每次换假肢,都是一次意志的考验,因为在磨合的几天里,新假肢与残腿每摩擦一次,疼痛就像绞心一样,鲜血直流。换了13次的假肢,张小玲经受无数次的痛楚。长久以来,张小玲的残腿被假肢磨损的肉体厚度超过4公分,换句话来说,这4公分的大腿肉全部被假肢磨黑了,变成了死肉。

教练和队友看了不忍心,每次换假肢后都劝她休息两天。可张小玲心里明白,乒乓球不像其他项目,训练一定要有连贯性,稍微放松一下,球艺就会下降,进而影响比赛。

张小玲向记者说起了磨得最严重的一次:1988年汉城残奥会上她得了两块金牌,而腿上装的只是价值500元的“铅腿”,足有4公斤重。早上6时起床,乘1个小时车到赛场,然后进行训练,到半夜零点以后才返回住地。由于练得多,走路多,假肢与残腿的结合处磨起了很多小血泡。好在她应急经验丰富,出国前自带了50多张“创可贴”,把药贴在伤口,再戴上假肢,以减少假肢与皮肉的摩擦,多的时候贴过6张。

贴膏药虽然可以减轻痛苦,但每一次换药却不轻松,起码要耗费半个小时甚至1个小时。当时的洗澡条件较差,没有淋浴,换药时由于泡得不够,“创可贴”没有完全开启,撕下药膏时皮肉也跟着一片片被撕了下来,“那真是钻心的痛啊,痛得晚上根本无法睡觉,实在顶不住了就擦一些u2018万花油u2019止痛,然后再沾上棉花,以免假肢直接接触残腿。”可两天后换药时,才发现棉花沾得更紧,又得咬咬牙一点一点的慢慢扯出来。

比赛结束后,张小玲的残腿已被折磨得不行,她咬着牙上了飞机,回到南宁时连一步都不能走了,教练只好用自行车推着她走。这事传开后,自治区民政厅花费1万元为她装了一条轻点的假肢。

由于剧烈运动,假肢和肌肉摩擦太猛,不但皮肉模糊,就连骨头也被磨损掉一角。2002年的一次比赛后,教练袁峰看到张小玲血肉模糊的肢体与假肢连接时,这位血性男儿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张小玲连连获冠军,还缘于她乐此不疲地“写”球。每次训练或赛后,她都会回顾每一个细节:这个球为什么赢?那个球为什么输?然后把经验和感受在写在日记本上——有时连比赛时乒乓球桌的高度都记下来。

“电视上有个外国网球运动员曾经得了139次金牌,还那么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比赛。我要学习她这种刻苦拼搏的精神。上次冠军只是汉城的冠军,现在一切要从头开始,要一分一分去练,一个球一个球去拼,直到下一次胜利为止。”这是1989年元月,张小玲刚从汉城残奥会上拿回冠军后在日记本上写下的。

“第二局打得非常艰难,两队比分不断逼平。对手的腿不残,行动敏捷,而我们都是下肢残疾,行走不便。她们掌握了这个弱点,不断吊球,迫使我们大量走动,造成失球。这时我想到了身后的祖国和人民,不禁充满信心,果断调整战术后,我们最终战胜了对手。”这是张小玲在1996年残奥会团体赛后写下的总结。

10多年来,她一共留下了30多本厚厚的训练和比赛心得。记者翻看了其中一些日记本,它们已经略显发黄,边缘磨起了毛,看样子没少被翻过。

自从1987年张小玲拿到第一块金牌后,一年当中,她有一半的时间在外面训练或比赛。每次回家后,白天在钦州市残联上班,晚上7时到10时30分坚持练球从不间断。丈夫陆贻东是司机,也是陪练之一,但更多的时候是帮张小玲捡球。据陪练介绍,张小玲训练十分刻苦,多的时候每个晚上要打完6~7筐、近3000个乒乓球。陆贻东就这样一个一个地将球捡了,再抛给妻子。

谈到自己的一双儿女,张小玲一脸愧疚:“记得儿子刚满5个月时,我就去美国训练,一去就是半年,等我回来时,儿子都不认我了,更不要我抱。说实话,我对两个孩子付出的太少,这么多年来,他俩从来没有进入到我的梦里。

我的心里全是球,只有在u2018六一u2019或不练球时,才偶尔想起他们。作为一个母亲,我心里很内疚。”如果按照常规的标准来看,张小玲似乎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记者在她妈妈的带领下“参观”了她的家。从客厅到卧室,日常用品和换洗的衣服杂乱地堆放着;地板也不太干净,看得出不常打扫。“他们太忙了。”小玲的妈妈说。

出生年月 1963年3月

研究方向:分子光谱,超分子化学,化学与生物传感

陕西省 佳县人。张小玲同志先后于1984年、1987年在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2002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1月于西北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调入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工作,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新型功能试剂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横向项目8项,主讲本科、研究生课程7门。具体研究内容有:1.新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对生物物质的标记;2.

分子光谱、光学探针的基础研究; 3.光学识别试剂在生物、临床医学中的应用;4.单细胞显微荧光分析。近年来在 中国科学、Analytical Letters、Chinese J of Chemietry、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分析化学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4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其它奖3项。

女,南京人,副教授,1994年毕业于湖南教育学院外国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外国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其间,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研与教学学术论文11篇,参与了一项国家教育部教研教改课题一项,并承担了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两项,主编《烹饪英语》、《酒店英语》、《旅游英语》等商务部出版专业教材。

张小玲,女,1963年10月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皖南医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心内科主任医师。

在临床方面,对心血管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等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病症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诊治经验。心脏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向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治疗术,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的球囊扩张介入治疗术

论文、著作、专利情况:发表专业性的学术论文18篇,参与编著本专业性学术论著2部。

社会兼职:安徽省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治疗(该技术2005年被评为院三新技术三等奖)。

张小玲,女,山东寿光人。

毕业于山西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曾任教于山西师大外语系。1986赴日本留学,硕士毕业于本国立冈山大学文学院,博士毕业于日本甲南女子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代文学、日本文化心理学。

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福山大学文学院。1999年辞职回国后在云南少数民族村落采风完成日文手稿《心路历程》。此后曾任教于西藏大学外语学院、海南师大外语学院。现任教于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张小玲,女, 无锡市邮政局速递公司业务主管。多年来,张小玲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自学,挤出时间编书、写文章,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先后荣获“江苏省岗位女明星”、“江苏省青年职工u2018八五u2019立功竞赛先进个人”。其事迹多次被报刊杂志及电视广播宣传,并被收入《中国中青年新闻人物年鉴》、《中国改革创业者》;1997年在江苏省先进妇女、无锡市闪光女性事迹报告会上作了介绍。

张小玲在上海邮电学校读一年级时,一次听老师说,有家邮政局从国外引进了一套程控设备,因技术资料的译文不准确,致使这套设备搁置一年多未能开通,造成了巨大浪费。于是,她萌发了编写一本英汉邮政词典的念头。编词典,而且是英汉专业词典,除了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精通英语。

为了这一目标,张小玲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的自学成才之路。她一边在上海读书,一边在无锡报名参加江苏省英语大专自学考试,奔波于上海、无锡两地求学。

1990年,张小玲中专毕业时,拿到了一张英语自学考试大专文凭。为了实现在校读书时的夙愿,编一本填补邮电书籍空白史的词典,她在进入无锡市邮政局速递公司担任业务员后,又开始学习经济管理专业和英语本科的课程。

1991年,张小玲开始了《英汉邮电经济与管理词典》一书的编写历程。她制定了长期计划和短期目标,先后查阅了几百种重要文献和书籍,精读了10多本英文原版著作,写下了上百万字的心得笔记。当时她所在的部门还没有计算机,就想方设法去别的单位借用,常常是等别人下了班,她才开始工作。

为了不浪费时间,她一边啃面包,一边敲打键盘,直到深夜才回家。为保证书籍内容正确无误,张小玲对编写的每一条词汇,都反复考证,细心琢磨,释义力求准确、简明、易懂。

抄词条、排词条是件繁琐而又枯燥的事,站完八小时柜台,加上电脑打字,肩膀酸得抬不起来,这些对她来说都不算什么。最让她痛心的是,有一次,手头4000多个词条即将输完的时候,忽然发现输进的词条全没了,这可是她在一个多月的业余时间里付出的心血啊,张小玲忍不住哭了!

然而,任何困难都无法动摇张小玲编书的决心,她擦干眼泪,又从头开始。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五易其稿,反复修改、校对,她的第一部60万字的《英汉邮电经济与管理词典》,终于在1993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不久,她又开始了第一部书稿的姐妹篇——《英汉邮电经济与管理词汇》的编写。不久,该书正式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的编写出版,先后得到国内20多位专家、教授的指导和论证,大家一致认为这两本书是邮电经济与管理人员进行国际交流、翻译资料的好帮手。

紧接着她又编写出版了《邮电世界博采珍闻》、《电话使用常识200问》、《邮电知识探源》三本书。与此同时,她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先后撰写了70多篇有关邮电方面的论文和知识小品。其中《加快发展特快专递业务的对策措施》一文,在《邮电企业管理》杂志发表后,引起邮电同行的重视。

文章中提出的“用特快专递手段传递铁路到货通知单”的建议,新颖独特,实用性强,很快被各省市邮电局采用。福州邮电局采用这一建议后,业务收入成倍增加。

此后,衡阳、南京、沈阳等局也先后试用了这一办法,使铁路部门减少了货物压库,提高了信誉。一些企业由于能及时收到提货单,加快了资金周转,对特快专递称赞不已。《人民邮电报》和一些省级邮电报相继作了报道。

后来,这篇文章还被中央编译出版社编入《中国经济文库》一书。她的《管理东风劲重提TQC》一文发表后,在全国首届“两个转变”研讨会上获得了三等奖,并入选美国世界名人书局出版的《跨世纪国际名人名作·中国科技文化卷一书》。《向多元化要效益》一文被《现代论文选》收录后,张小玲被邀请参加了1997年5月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举办的“理论建设与市场经济学术考察研讨会”。

张小玲发表的论文大多受到好评,曾多次获奖,共有9篇分别入选16本经济管理类专业书籍。她写的知识小品也深受读者欢迎,1996年2月,她被《青年知识报》评为优秀作者。随后,张小玲因著述甚多,被收入《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和《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成了邮电系统家喻户晓的人物。

张小玲的本职工作也干得有声有色。在顾客眼中,她是一位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职员。一次,一家纺织品公司的业务员不慎将一批质量不合格的色织样品通过速递寄往香港,过后才发现搞错了。

如果这个邮件到了香港客户手中,毁掉的不仅是这名业务员的饭碗,更重要的是公司将蒙受重大损失。当这位业务员满头大汗地找到她时,她急用户所急,立即与有关业务单位联系,几经周折,终于在上海海关找到了这份马上就要出境的邮件。当这位业务员从张小玲手中拿回错寄的邮包时,流下了感激的泪水,并送上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无内容

所在部门:国家气象中心

职 称:副研究员

生年月:1972年

张小玲,女,副研究员,生于1972年,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国家气象中心预报系统开放实验室。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机理研究及预报方法研究

【在研项目】

1.我国南方中β尺度强暴雨系统的结构与机理研究,科技部“973”项目专题,主要参加人

2.干旱背景下黄河流域致洪暴雨多尺度概念模型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

3.灾害性天气系统个例数据库,中国气象局轨道项目,第2负责人

4.短时/短期暴雨客观预报系统及灾害性预警信号业务平台建设,中国气象局基建项目,第2负责人

【完成项目】

1.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科技部“973”项目(G1998040901),主要参加人,2003年11月完成。

2.北京市夏季异常天气预测及应急措施研究, 科技部奥运科技专项(2001BA904B09),主要参加人,2004年10月完成。

3.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预测预警系统研究”(2003-2005),主要参加人,2006年完成。

【学术专著】

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灾害研究,气象出版社, 2003年,第2作者

【发表论文】

1.Three types of heavy rainfalls in Meiyu front.,Chinese J. Atmos. Sci.,2004年,一级期刊,第1作者

2.2002年8月湖南致洪强降水过程与成因分析.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年,核心期刊,第1作者

3.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持续性暴雨,应用气象学报,2004年,核心期刊,第1作者

4.20世纪长江流域3次全流域灾害性洪水事件(1931、1954、1998)的气象成因分析,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年,核心期刊,第 1作者

5.1998年7月20-21日武汉地区梅雨锋上突发性中-?系统的发生发展分析,应用气象学报,2002年,核心期刊,第1作者

6.1998年梅雨锋的动力热力结构分析,应用气象学报, 2002年,核心期刊,第1作者

姓名:张小玲

科室:眼科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各类眼科疑难病症

简介: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原西安医学院。现任陕西省保健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专家、西安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从事眼科学临床、教学、科学研究25年,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熟练处理各类眼科疑难病症,如: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眼底病、视光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VEGF/PKC/NO/ICAM-1信号通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研究》以及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相关研究论著、综述、研究报告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