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生的人生经历 江西黄远生为民国新闻界三杰之一
黄远生是不该被中国近代文化与文学史所忽视的人物,他是我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记者,是中国第一个以新闻采访和写作闻名于世的人,被人誉为"报业之奇才"。辛亥革命前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正是中国文化觉醒前最黑暗的黎明,在这古与今、旧与新、中与西文化激烈碰撞的焦点时刻,黄远生以其奔放的激情与深沉不乏幽默的新闻通讯与评论填补了这个时代的空白。
黄远生,原名黄为基,字元庸,笔名远声,1885年生于江西九江。1900年父母相继去世,他变卖家产就读于浙江南浔公学,奉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渝吉名言"独立自尊"为座右铭,接受新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
1912年黄远生创办《少年中国周刊》,其记者生涯开始起步。黄远生以其所撰"远生通讯"开印象派记事之风,成为中国新闻通讯文体创始人。1915年在美国被枪杀,年仅30岁。
殿试故意"考砸""四能"记者驰名海外
1885年,黄远生出生于江西九江一个书香世家,不但广涉经史子集,他父母还特意邀请外国女教师教他学习英文。
据新建县长堎镇文化广播电视站站长、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副秘书长胡啟鹏介绍,1904年,黄远生赴京会试中进士,同榜进士中有沈钧儒、谭延闿、叶恭绰等知名人士,这是清王朝最后一次会试,当时他还不满20岁,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据了解,在会试之后还有一次由皇帝亲自出题的殿试,黄远生因不愿在翰林院任职而故意"考砸",希望做个知县。随后,黄远生又坚决拒绝了河南知县的官职,选择留学日本学习法律。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黄远生与蓝公武、张君劢共同创办了《少年中国周刊》,这是他记者生涯的开端。因其创办的《少年中国周刊》抨击时政,立场鲜明,见解独到,被人称为"新中国三少年"。随后,黄远生还主编过梁启超创办的《庸言》月刊,担任过上海《申报》、《时报》、《东方日报》的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报》的撰述,同时还经常为《东方杂志》、《论衡》和《国民公报》等报刊撰稿。
黄远生的文章流利畅达、幽默敏锐、犀利泼辣,因此世人赞誉他的文章为"洞朗轩辟,幽隐毕达"。
1914年,他在回顾自己的新闻生涯时认为,新闻记者应该有"四能",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黄远生记者正是以这"四能"驰名海外。
新闻界三杰之一为中国新闻通讯创始人
胡啟鹏告诉记者,黄远生独创的"远生通讯"在当时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在黄远生之前,报纸偶尔刊登通讯,多数是记叙事实,千篇一律,令人乏味。而黄远生以其自创的"远生通讯"对当时几乎每一个时期民众瞩目的重大问题都进行了及时而深入的报道,重要人物涉及孙中山、蔡元培、袁世凯、段祺瑞等,重要事件如袁内阁两次倒台、丧权辱国二十一条、陆征祥不再理政等。
他创造的"远生通讯"亦庄亦谐、绘声绘色,他注重把文学性手法自然融合于新闻报道之中,使单调的通讯文体大放异彩。可以说,黄远生是中国新闻通讯文体的创始人。
在黄远生从事新闻工作短短的四五年时间里,写下了大量的新闻通讯和时评政论,他总能抓住全国各阶层广大读者的心,将真相告白于天下,与刘少少、丁佛言一同被誉为民国初年"新闻界三杰"。他的报道对民国初年政局的黑暗和新官僚们的丑态,作了忠实的记录和辛辣的嘲讽。
据新闻记者邹韬奋回忆,黄远生每逢有重要事情报道,总能用最迅速的手段,探得最重要的新闻材料,写成有声有色亦庄亦谐的通讯给读者,正因为如此,袁世凯等人一方面痛恨他,另一方面又想利用他的才华收为己用。
被逼隐居上海写下著作《忏悔录》
1915年,袁世凯筹备称帝,为了给自己造势,收买梁启超等各界知名人士为其鼓吹。袁世凯看中了黄远生驰名海外的才华,设法拉拢他为自己卖命。袁世凯先是邀请黄远生担任《亚细亚报》总撰述,接着又抛出橄榄枝,如果黄远生能为自己撰写文章,将酬谢10万元,并给他一个部长的位置。
面对袁世凯的压力,黄远生虚以委蛇,写下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搪塞。袁世凯极其不满意,派人逼他重写。1915年9月3日,黄远生逃亡上海,声明"此后当一意做人"。
在逃亡途中他就在上海各大报刊刊出了《黄远生反对帝制并辞去袁系报纸聘约启事》,明确表示反对帝制,与袁世凯决裂。抵上海后,他又在《申报》和《时事新报》上连续9天刊登启事,宣布自己与曾担任的《申报》驻京通讯员及《亚细亚报》的撰述,一概脱离关系。
在这种背景下,黄远生写下《忏悔录》。也许是对刚刚经历的一幕感触过深,整篇文章给人以沉重的压抑之感。在文章开始就说自己不幸人格分裂,一部分是傀儡,也是自己的本体,被他人撮弄,而另一部分是他人的眼光,"偶然瞥见此种种撮弄,实为作呕"。"为傀儡"的自我是异化了的"非我",而他真实的灵魂却是"他人之眼光"。黄远生强烈地感触到双重自我分裂的痛楚。对此苦境,是黄远生当时处境的真实写照。
赴美被枪杀70年后悬案真相大白
据胡啟鹏介绍,1915年11月,黄远生从北京逃到上海后,乘坐"佐渡丸"号轮船经日本赴美国。1915年12月25日下午6时,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的广州楼内,正在饮茶吃饭的黄远生被人从背后近距离连开两枪而殒命,凶手未获,一直悬而未决。
究竟是谁下的毒手?多年来大家众说纷纭。不少人猜测是袁世凯派人跟踪到旧金山暗杀他,还有人猜测是国民党美洲支部误以为黄远生为袁世凯的死党而误杀。甚至还有人认为他是被爱国华侨当作帝制余孽而被杀。
70年后,当年刺杀黄远生的凶手刘北海在台湾临死前,道出了真相。刘北海执行的刺杀任务竟是中华革命党美洲支部指使,由后来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直接指挥的!
1985年9月举行的全国黄远生学术讨论会上,学者们也统一了看法,确认是林森指派他的警卫刘北海开枪刺杀黄远生的。70年前的悬案真相大白。
为胡适所推崇称之为文学革命运动先驱
胡适曾说过,"这位名噪一时的记者是文学革命运动的先驱。"黄远生的"近世文体"的主张,预示着"五四"白话文运动正酝酿开来。又有人指出,在黄远生被刺之后,陈独秀等一辈人受黄远生的思想影响而集结起来,组成"新青年"团体,并在《新青年》及《新潮》上广为宣传。
胡适在《五十年来之文学》一书中,把黄远生推为开新文学"先声"的人物,黄远生作为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位孤独的文化先驱者,不但具有浓厚的思想启蒙意识,而且富有强烈的现代自省意识。把黄远生的"忏悔"和鲁迅的"时时解剖自己"、郁达夫的"自我暴露"、巴金的"讲真话"联系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黄远生开启了这一现代性的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