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底线剧情 守住道德底线 向“马路哄抢”说不
货车因交通事故翻车,车上装载的苹果滚落到马路上,过路行人和其他车辆驾驶员不顾车主的制止甚至死活,纷纷哄抢。这边,车祸现场惨烈,生命告急,亟待救援;那边,兴致勃勃,快马加鞭,热闹非凡。这种为个人利益侵犯他人权益的哄抢行为,在一些地方频频上演。(12月7日《法制日报》)
近年来,马路哄抢事件频频出现,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他人劝阻,哄抢侧翻货车撒落在马路上的物资。即便车祸现场惨烈,货车车主生命垂危,他们仍争前恐后,呼朋唤友来参与哄抢。更有甚者在民警到场制止后,依旧我行我素,“理直气壮”地质问民警“我犯法了?”。这样的哄抢行为不仅罔顾他人生命,更是对社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有的哄抢者认为,哄抢撒落在地上的物资只是一种捡拾行为,认为这些物资是“上天所赐”,这样的便宜不占白不占,未曾想过哄抢事件多发在人群密集处,极易产生踩踏事故,情节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群体性暴力事件,对参与者人身安全有着极大的隐患。
同时,还会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有的哄抢者带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参与哄抢,这不但是对道德底线的挑战,更是对法律的漠视,如果放任,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社会风气败坏。这种落井下石的行为看似“满载而归”,实则丢了文明。
从一则则关于马路哄抢的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哄抢行为都有共同的特点,即“从众心理”,有的人可能只是路过看热闹,看到旁边的人哄抢撒落的物资,自己也跟着抢。这样的场景让人眼熟。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拨人就一起闯斑马线;又如,商家打折促销,很多人都会排几个小时的队去参加活动;再如,老人跌倒了,很多人围观却没有人去救人。
其实,在货车侧翻事故后,除了马路哄抢,还有另外一种现象,就是“众人帮拾捡”:铜川货车侧翻苹果散落,众人帮拾捡;重庆货车侧翻活鱼散落,众人帮忙捡回;货车侧翻活鱼散落,干部村民全力相助……近年来,这样暖心的新闻也逐渐增多,可见,当物资散落的瞬间,若有人挺身而出,带头帮助失主拾捡,其他人也会从众效仿帮助失主。
从“从众哄抢”到“从众拾捡”是国民素质的一大进步,而这个过程需要有外力去推动、去倡导。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鼓励见义勇为帮拾捡的群体,批判鞭策哄抢者的恶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道德典范人物为引导,推动群众相互监督、自我约束。
如今,很多地方对哄抢类案件的普法宣传较少,群众对于法律相关条例不了解,认为哄抢只是一种拾捡行为,殊不知,我国对于哄抢行为已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款,但凡哄抢行为触犯到法律,对失主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或是对社会有极大不良影响的,都将依法依规严惩。
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对哄抢事件未予处理,或因失主未予追究,又或是相关部门没有严格执法,媒体方面往往哄抢事件报道多,严惩结果的报道却很少,不少人“一抢了之”,进而导致哄抢事件的多发。
因此,加强普法宣传,加大执法力度势在必行。通过宣传“哄抢违法”让群众深刻认识到,哄抢行为既突破了道德底线也逾越了法律红线,切不可为了蝇头小利以身犯险。以严格执法来促进普法,严查每一起哄抢事件,杜绝哄抢者的侥幸心理,减少哄抢事件的发生。
勿以恶小而为之。小小的哄抢事件,折射出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面对哄抢事件,我们需要更多向哄抢行为说不的帮扶者,这不仅需要相关部门有所作为,更需要每一个人加强自律。让我们一起激活心中的善意,传递文明的力量,让道德回归正轨。(冯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