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史思明 唐朝史思明的故事

2019-05-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安史之乱是以两位叛军主将的姓氏命名的.在安史之乱前期,安禄山作为行军主帅,征战中原,攻下洛阳.长安二都,并自称大燕皇帝,过了一会儿皇帝瘾.没过一年,安禄山就被他的亲生儿子杀死,之后东西二都也被李唐收复.在安史之乱后期,史思明成为主角.王者荣耀史思明 唐朝史思明的故事至德二年(757年)十月,肃宗收复了沦陷两年之久的长安.洛阳二京,把安庆绪和史思明的残部赶回河北老巢,基本解除了叛军对中原地区的威胁,平叛的战争取得了关键性的转折,局势朝有利于李唐王朝的方向倾斜.王者荣耀史思明 唐朝史思明的故事安庆绪

安史之乱是以两位叛军主将的姓氏命名的。在安史之乱前期,安禄山作为行军主帅,征战中原,攻下洛阳、长安二都,并自称大燕皇帝,过了一会儿皇帝瘾。没过一年,安禄山就被他的亲生儿子杀死,之后东西二都也被李唐收复。在安史之乱后期,史思明成为主角。

王者荣耀史思明 唐朝史思明的故事

至德二年(757年)十月,肃宗收复了沦陷两年之久的长安、洛阳二京,把安庆绪和史思明的残部赶回河北老巢,基本解除了叛军对中原地区的威胁,平叛的战争取得了关键性的转折,局势朝有利于李唐王朝的方向倾斜。

王者荣耀史思明 唐朝史思明的故事

安庆绪在洛阳失守后,仓皇遁逃至邺郡(今河南安阳),并把邺郡改称为安成府,手下人马锐减,骑兵不过三百,步兵不满一千。叛军的其他将领分别散投在常山、赵郡、范阳等地。这是安史叛军自举兵以来的最低谷。不久之后,分散在他处的叛军将领纷纷往邺郡聚拢,蔡希德从上党(今山西长治)、田承嗣从颍川(今河南许昌)、武令珣从南阳各带了一定数量的兵士,而安庆绪自己也在河北诸郡招兵买马,这样逐渐在邺郡扩展了一支有六万士兵的队伍,叛军才从失败的阴影中缓了过来。

王者荣耀史思明 唐朝史思明的故事

但是叛军人马有了,主帅却仍是没有。安禄山虽残暴,但是很有号召力,手下的将领还听他的话,可他死了。严庄作为一个谋臣,鬼心眼很多,无奈他也死了。安庆绪虽说接了他父亲的位子,但是本人过于昏庸,大业未成,就恣意地寻欢作乐,不理政事。主帅位置实际空缺,叛军的另一主将史思明动了成为下一任主帅的心思。

那会儿,史思明被安庆绪封为妫川王、范阳节度使,占着叛军的老巢,并没有与唐军展开大规模作战,而且叛军从两京及各地抢掠运来的大量物资宝货都要运往范阳,以防不测,所以此时的史思明手中,可谓是兵多将广,财宝丰富,实力高出安庆绪一大截,自然不愿再接受这个不靠谱的主帅的调遣。

与安庆绪北逃的同时,叛军大将李归仁带领精兵逃回范阳,史思明乘机将他们招纳收编,这支精兵就是当初安禄山特别训练的“曳落河”,每个人都有以一当百的实力。史思明兵力一下暴涨,引来了安庆绪的怀疑。

安庆绪虽然昏庸,但是生在乱世,这点敏感度还是有的,别人的兵马比自己这个主帅的还强,这怎么能行,于是就想靠一些非常手段吞并史思明的军队。他派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到史思明处征兵,想借机消灭他。

史思明知道了征兵的消息,也料到安庆绪没安好心,于是找判官耿仁智、裨将乌承泚商量对策,这两位一听,当时就劝他说:“安庆绪不过是叶上露水,长久不了,如今唐室收复了大面积失地,中兴有望,只有归顺朝廷,方为万全之策。”史思明一听也对,经过安禄山这么一折腾,他也看出来了,大唐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自己想要吞下去,没被打死也会被噎死,于是打定主意,归降大唐。

这天,阿史那承庆与安守忠带兵来到范阳,史思明拉出全部人马前去迎接。双方相距一里多地时,史思明派人前往通告,说本部将士见你们远道而来,十分高兴,但是边兵怯懦,见有如此多的兵马,不敢前迎,还请你们让手下兵马暂时就地驻扎,你们自己过来就行。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也没多想,就带了一队人马,全副武装,进了城。

史思明一见,十分热情,马上把他们引入内厅,为他们接风洗尘。他们刚一进去,史思明的部下就在城外缴了安庆绪兵马的械,将愿留者编入自己的队伍里。第二天,史思明见队伍都安排妥帖了,于是翻脸将阿史那承庆一行将领关押扣留。

就在当天,史思明派大将窦子昂奉表以所部十三郡,兵勇八万,投降大唐。他的手下、河东节度使高秀严也同时归顺。

至德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窦子昂到了长安,肃宗得知消息后大喜过望,当即任命史思明为归义王,留任范阳节度使,还给他七个儿子都封了大官,并让史思明带兵征讨安庆绪。史思明这么一投降,河北一带,除邺郡外,沧、瀛、安、深、德、棣等州皆归顺了朝廷。安庆绪彻底孤立,他下令,只要归降大唐,见一个杀一个,靠杀戮怎么能留得住人,结果更加不得民心。

史思明的归降可以说是个偶然事件,是他和安庆绪彻底反目的一个借口。其实他还是想自己当主帅,自己带主力,自己做老大。

对史思明的归降,大唐的朝臣也多持怀疑态度。河南节度使张镐就曾直言上疏,说史思明为人猾诈凶险,乘乱窃位,心如野兽般凶狠,对这种人万不可给予威权。肃宗当时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怎么能听得进去。

可史思明这边,一天也没有停止再次举兵的行动。正在这时,一个从长安传来的消息成为史思明再次背叛唐朝的借口。当初,安禄山举兵,唐军一路望风而逃,有很多将领和朝臣投降叛军。现在叛军兵败,这些投降的唐军将领都被朝廷逮捕,继而斩杀。

史思明知道这事后,趁机煽动将士说:“陈希烈等人身为宰相,皆朝廷大臣,上皇(唐玄宗)置他们于不顾,自己跑到蜀地避难,今天这些被弃之臣尚且不能免死,何况我们这些一直跟从安禄山造反的人呢?”诸将一听都觉得很有道理,当时就人心惶惶,纷纷请求史思明还是自己单干吧,不要和大唐混了。于是史思明率众又背叛了大唐。

史思明称帝

唐朝没料到史思明会这么快就又举兵叛唐了,根本措手不及。而且,唐军这会儿还挺忙,正组织人马征讨安庆绪。

安庆绪当初从洛阳溃逃时损兵折将,狼狈不堪,但他现在仍占据着河北南部及东部的汲、邺、赵、魏、平原、清河、博平等七郡六十多个城池,物资粮饷储备也很充足。只是安庆绪不理政事,日夜酣饮取乐。而且他的部下高尚与张通儒争权不和,叛军内部比较混乱。

安庆绪手下也有明白人,大将蔡希德才略兼备,手下的兵士也精锐骁勇,但是他有一点不好,就是性格刚烈,直言不讳,得罪了张通儒。张通儒借机把他陷害而死。蔡希德部下有数千人,已见主将被杀,纷纷逃散。安庆绪自己不理政事,而让残忍嗜杀的崔乾祐为天下兵马使,企图以他的威名坐镇局势,但杀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将士对他均感不服,安庆绪的队伍成了一盘散沙状。

乾元元年(758年)九月,肃宗命朔方郭子仪、淮西鲁炅、兴平李奂、滑濮许叔冀、镇西北庭李嗣业、郑蔡李广琛、河南崔光远等七位节度使及平卢兵马使董秦,共率二十万步骑兵征讨安庆绪,又命河东李光弼、关内王思礼二节度使领兵助战。

人数是多了,但是诸军协调作战,十分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指挥元帅。但是肃宗却以郭子仪、李光弼皆为元勋,难相统属为由,不置元帅,而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从旁监察,实则成为九路人马的主帅。让一个不懂军事的宦官握有全权指挥的大权,此时其实已经埋下了这场大战失败的种子。

在唐军合围之下,安庆绪一筹莫展,只得派大将薛嵩向史思明求救,并以让位给他作为出兵的条件。

史思明对皇位还是有所期许的,毕竟皇位这东西,又还讲究个名正言顺,不是光靠枪杆子就能笼络住人心的。而且自己虽和安庆绪不和,但毕竟是唇亡齿寒,利益相关,于是立即调发十三万范阳兵前去援救邺郡。

唐军二十万人马合围,史思明不敢贸然出兵,先遣大将李归仁带一万步骑驻扎在邺城之北六十里外的滏阳(今河北滋县)观望,也告诉唐军,这还有我们的人马,你们不能轻举妄动,从而对唐军形成牵制。接着,史思明将援兵分为三部,一出邢、洺,一出冀、贝,一从洹水接近魏州,从邺城的北部和东部对唐军形成反包围攻势。尤其在魏州,史思明趁唐军在该地立足未稳之际,率军攻陷该州,斩杀唐兵三万,叛军士气大增。

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史思明等不及安庆绪分封自己,就在魏州城北筑坛,自称大圣燕王,作出了要在魏州久驻之势。

唐军大将李光弼分析,史思明之所以观望不进,是想坐等唐军怠懈,然后攻其不备。所以他建议让河东与朔方兵合攻魏州,逼迫史思明迅速出战,而史思明鉴于当年嘉山之败,必然不敢轻易出兵。时间拖得久了,邺城必定难保,安庆绪必败,邺城失守,史思明则孤掌难鸣,击败他也指日可待。可惜李光弼的正确建议被鱼朝恩一口回绝,这是鱼朝恩在河北战场上做的第一件错事。

郭子仪等九路人马包围邺城,自冬历夏,虽然时间长,但也很有成果。唐军层层筑垒,重重穿堑,又掘开漳水灌城。邺城被围了大半年,城里粮饷早断,连一只鼠都能值钱四千。然而由于唐军并无统帅,各路人马进退不一,邺城久围不下,更有镇西节度使李嗣业中流矢而死。唐军这么长时间也有点支撑不住,马上就要财竭粮尽,人心思动,从上到下都不愿再围,甚至再战。

史思明在魏州待了大半年,见时机成熟,遂率领人马接近邺城。他命令手下三路人马在离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每营各选五百精骑,到城下骚扰抢掠。这个办法很管用,叛军一骚扰,唐军就出击抵御,叛军并不恋战,马上散归各营,这样三番五次,使唐军通宵达旦地警戒,搞得人困马乏。

之后,史思明又打起了唐军粮道的主意。唐军的粮饷物资要从江、淮和太行山以西的并、汾地区运来,于是叛军乔装唐兵,抢劫粮道,致使唐兵阵前断炊,士兵更加无心围城,军心涣散。史思明这时才把大军开抵城下,要与唐军一决雌雄。

当天,唐军步骑数十万列阵于滏水之北,史思明亲自挂帅领五万精兵与之形成对峙之势。唐军众而叛军寡,还以为敌人游兵,并未在意。史思明却不顾众多的唐兵,带兵猛冲。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部队与敌人交锋,双方势均力敌,不分上下。

稍后的郭子仪正欲布阵助战,突然一股狂风骤起,飞沙拔木,天地顿时昏暗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两军皆大吃一惊,再也无心恋战。唐军溃南,叛军北逃,辎重武器散落一地。郭子仪的朔方兵原有战马一万多匹,在溃退后仅存三千,器械也大多遗弃。

这阵阴风一刮,最大的受益者竟然是安庆绪。他在唐军溃败时,乘机出城到唐军营中拿到六七万石军粮,城中缺粮的情况有所缓解。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安庆绪对史思明的态度又逐渐强硬起来,命令诸将关闭城门,拒抗史思明。

张通儒、高尚等人劝他不要与史思明作对,应开城门迎谢,而且遵守之前的约定让位给他,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安庆绪本就是个没主意之人,听了属下的劝告,于是让安太清上表向史思明称臣,任其解甲入城。史思明却大度地表示,让位就不必了,皇帝还是你来做,愿结为兄弟之国,互为藩篱之援,鼎足而立。

安庆绪大喜过望,全然不晓其中有诈,就要和史思明歃血为盟,史思明爽快地答应了。安庆绪带着三百骑兵来到史思明营中,刚刚拱手称谢,史思明却忽然变脸道:“你丢弃了两座都城,还有什么脸面当这个皇帝。而且你身为人子,杀父篡位,天地难容。我和太上皇(安禄山)是莫逆之交,岂能受你的佞媚之语。”说完即令左右将安庆绪架走,连同其弟与大将高尚、孙孝哲、崔乾祐等人一起斩首。

史思明带兵堂而皇之地进入邺城,收编了安庆绪的兵马,并打开府库犒赏将士,一举占据了安庆绪控制的地盘。史思明本来还想向西拓展,但又觉得根基尚不稳固,于是让大儿子史朝义留守相州(州治即在邺城),他则带兵回到范阳老巢。史思明成为叛军中的老大,不久他就在范阳自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立妻辛氏为皇后,封史朝义为怀王、周挚为宰相,改范阳为燕京。北京又称燕京就是这么来的。

邙山之战

邙山之战

称帝之后,史思明仍旧想着扩大地盘,于是让小儿子史朝清留守范阳,自己带着手下人马三千,去往河南攻城略地。

他把各路人马分为四部,令狐彰一部,从黎阳渡黄河,进攻滑州;他与史朝义、周挚分别从濮阳、白皋、胡良渡河,相约于汴州(今河南开封)会师。会师之后,史思明乘机西攻郑州,东都洛阳形势再次严峻。

本来洛阳东有汜水,北有邙山,唐军可依险而守,但防线太长,唐军经过之前的溃败,兵力已是不足,大将李光弼决定放弃洛阳,坚守河阳(今河南孟县)。河阳北连泽、潞,与王思礼部相临,进可攻,退可守,足以抵挡叛军的西侵。当即李光弼驰书河南尹,让其组织了洛阳的官民疏散到城外避难,接着指挥士兵将军需物资运抵河阳守备。当晚,李光弼一行才到达河阳,当时人马只有两万,粮草仅够十天之用。

史思明率兵进入洛阳之后才发现,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他还怕唐军设了埋伏,不敢入宫,只将队伍驻扎在洛阳东北的白马寺南,在河阳城南筑起一道简易防线来防备唐军。

占领洛阳之后,史思明想着要和唐军交战,于是又开始率军进攻河阳。李光弼凭险拒守,抗击着数倍于自己的叛军,战斗得十分艰难。他治军严明,下令后退怯战者一律斩杀。为激励将士杀敌,他把匕首插在靴中说:“打仗是极危险的事情,我身为国家重臣,如果死于贼手,将为世人耻笑,所以才仰仗诸君在前奋战。

万一不胜,诸君死于阵前,为国捐躯;我当自刎谢罪,决不让诸君独死而我苟活。”主将如此,将士岂敢不拼力奋争。一次,李光弼的手下大将郝廷玉从战场阵列之前往后奔去,李光弼以为他是逃退回来的,立即命令左右取其首级,郝廷玉急答是马中箭,奔回换马,旋即又冲回战场。

唐军在李光弼的带领下,众志成城,经过数天浴血苦战,杀敌两千多人,多次击退来敌进攻。史思明见河阳久攻不下,自己也伤亡众多,转而让李归仁率领五千铁骑西攻陕州,但是也被神策兵马使卫伯玉击退。

史思明一见这阵势,自己和唐军势均力敌,如果硬拼,自己占不到什么便宜,最多是两败俱伤,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计策。他见唐军坚守河阳一年多了,仍迟迟不撤,决定用调虎离山之计诱唐军出兵。于是暗地里派人到唐营中散布说,洛阳史思明的兵士都是河北人,在中原待的时间长了,人心思归,不愿再战,军心已乱。

唐军这边还真是配合,立马就有人向鱼朝恩建议,说我军应主动出击。鱼朝恩不懂带兵打仗,听人这么一说,便信以为然,就想让李光弼出兵,尽早决战。李光弼怎么能听他的,于是鱼朝恩又屡屡向肃宗进言,肃宗本就觉得洛阳再次失守,是前方将士征战不利所致,于是听取鱼朝恩的一面之词,命令唐军主动出击,进取东都洛阳。

李光弼在河阳坚守了这么久,对形势了然于胸,他认为敌人兵锋尚锐,不可贸然出兵,他向肃宗奏报,反对从河阳出兵,认为现在还不是收复洛阳之时。

大将仆固怀恩因与李光弼有个人嫌隙,这次也附和鱼朝恩,说洛阳能打得下来,于是肃宗拒绝了李光弼的意见,不断派出使者催促他督出兵作战。君命不可违,李光弼不得已让大将李抱玉留守河阳,自己与仆固怀恩带兵,与鱼朝恩和神策节度使卫伯玉之兵会合,一起对洛阳发起进攻。

唐军先到了洛阳城北的邙山,李光弼命令队伍依山势而布阵,仆固怀恩却把战阵布在平原之地。李光弼劝他说,依险而阵,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若于平原布阵,万一失利,就无退路了。李光弼和史思明有过交手,他知道此人不可轻视。而仆固怀恩的战阵刚刚开始布列,极不情愿移阵。

就在唐军未定之时,史思明突然发动进攻,唐兵大败,死伤数千人,武器军资也损失殆尽。李光弼、仆固怀恩只得北渡黄河,退保闻喜,鱼朝恩、卫伯玉奔回陕郡,留守河阳的李抱玉也弃城而逃。河阳、怀州(今河南沁阳)再次被叛军占领。

史思明乘胜西进,想攻占潼关。于是他让长子史朝义带兵为先锋,逼进陕城。朝廷万分震惊,为确保潼关、长安的安全,急忙增兵陕城。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幸亏叛军再起内讧,放慢了进攻的步伐,才使大唐有了喘息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