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为什么兵败 孙传庭那么猛的一个人 为什么会输给李自成?
明朝末期,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国内灾荒不断,流民四起,不久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势力虎视眈眈,明朝大厦将倾,在这种情况下,也曾经涌现过很多能力挽狂澜的名将。每个人都曾有机会颠覆明朝覆灭的必然,然而每个人又如同昙花一现,带着命运深深的叹息。孙传庭便是其中的一员,由文到武,扛起大明破碎山河。
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百谷,一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人。生于公元1593年,去世于公元1643年,年约51岁。公元1619年进士。公元1642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
孙传庭一生最大的功绩,全在镇压农民起义军方面。他曾经生擒了第一任闯王高迎祥,后又与洪承畴一道,将李自成部击溃,甚至让李自成几近全灭,可惜的是因为崇祯皇帝草率调兵迎战皇太极,给了李自成复出的机会,这才有了后来的闯王入京。
孙传庭自公元1619年中进士至公元1643年兵败身亡的25年间,他由永城知县,逐步升至兵部尚书,统领七省军务,先后参与并主持了数十次对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镇压活动,深得明廷赏识。不论是在“四正六隅”的联合围剿中,还是在“汛守要隘”的单独行动中,他都以其独有的狡黠、多谋、果断,使农民起义军多次处境艰险,成为明廷手中一张不可多得的王牌。故此,《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
公元1643年,孙传庭与李自成作战,潼关失守,孙传庭战死。
那么孙传庭为什么会输给李自成?
早在孙传庭还在陕西镇压农民军时,他就和当时的崇祯宠臣、内阁大学士杨嗣昌闹得十分不愉快。杨嗣昌虽然对大明朝忠心耿耿,但是书生气太重,只能高谈阔论,不懂得实际做事的变通。他十分看不惯孙传庭的作战方式,多次以内阁的名义遥控孙传庭。但孙传庭也看不上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对他的命令置之不理,这让杨嗣昌十分恼火。这种行为在官场上是十分危险的,毕竟你在外作战,而他的职位比你高,而且还在皇帝身边活动。
孙将军的正直性格不仅得罪了朝臣,还得在了太监。孙传庭手下部队的监军是大太监高起潜的徒子徒孙,按照道理来说,出来一趟应该会有大量的孝敬装进自己的口袋。可孙传庭治军严明,这些太监们出来一趟几乎是白干,这就惹怒了他们的上级大太监高起潜。
高起潜虽然不能把孙传庭怎么样,但是可以对付他的那些将军们。孙传庭率军征战,立功无数,朝廷却没有任何的赏赐,各级将士没有任何升迁,甚至阵亡将士的家属连抚恤金都得不到。这就是大太监高起潜的“功劳”。
皇太极率领清军大举南下,崇祯皇帝命令洪承畴、孙传庭二人立刻回援京师,并打算让孙传庭接替已经殉国的卢象升的职位。但是此时杨嗣昌和高起潜再次黑了孙传庭,他们找了很多理由折腾孙传庭。最后崇祯下旨对孙传庭严厉训斥,并表示孙传庭不必进宫见驾,就在北京城外驻防。
此时洪承畴到了北京,崇祯皇帝立刻派高起潜出城迎接,并让洪承畴立刻进宫面谈,这一举动搞得孙传庭很郁闷,于是上表称自己两耳以聋,无法继续作战,请求致仕还乡。
但是崇祯不同意孙传庭的辞官请求,并宣他进宫,准备让他负责河北、河南、山东一带的军政事务,这个职务已经和洪承畴平起平坐。但是杨嗣昌抓住了孙传庭称自己两耳以聋的借口,借题发挥认为孙传庭在欺君,具体原因是因为他之前遭受的待遇,他怀有不平之心。
听到孙传庭在欺君的崇祯皇帝,大怒之下罢去了孙传庭的一切职位,关进了大牢。这一关就是三年,三年内李自成不仅东山再起,而且规模和实力越来越大。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四川来回折腾,虽然崇祯最后被迫再次启用孙传庭,但是此时已经不是三年前了,这时的李自成变得非常不好对付。
孙传庭逐奉命赴陕西代行其职。孙传庭到任后,立即奉旨扣押了原抚剿总兵贺人龙,将其正法。为对付日益壮大的起义军,孙传庭日夜加紧整肃军务。公元1642年五月,李自成第三次包围了开封,崇祯帝连催孙传庭火速出关入豫。
孙传庭则上疏回复:“兵新募,不堪用”。但心急如焚的崇祯帝不加理会,只是逼迫孙传庭尽快救援开封。孙传庭只得起兵驰援,于九月底进抵潼关。时恰逢大雨连下数十日,河水骤涨,李自成遂决黄河马家口段,水灌开封。
就在孙传庭的援军刚出潼关之时,李自成早已挥军南下,撤离了成为水乡泽国的开封,于是孙传庭便挥军直趋南阳。李自成与罗汝才合兵西进,与孙传庭的陕西军交战,并在郏县大败之。孙传庭率残部逃至巩县,由孟塬进入陕西。
孙传庭败回陕西后,决心死守潼关,以扼京城之上游要地。当时明军因在郏县之战中损失惨重,补充了许多新兵。根据这种情况,孙传庭制定了不宜速战,开垦屯田,修缮兵器,储存粮食的战略方针。为对付李自成强大的骑兵,增强明军的火力和防护能力,孙传庭特地赶制了三万辆载有火炮的“火车”,这种“火车”行进时可抵御骑兵的冲击,驻扎时则可环阵拱卫。
公元1643年五月,明廷授孙传庭为兵部尚书,并加督河南、四川、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江北七省军务,令其迅速兵出潼关。
此时,李自成已相继歼灭了明军数支主力,久经战阵,兵强马壮。孙传庭深知与如此强大的对手交战必是凶多吉少,不由得顿足叹息:“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岂能再度对狱吏乎!”表示了宁死疆场的决心。八月十日,孙传庭师出潼关,最初在汝州、灵宝、唐县、郏县连胜起义军,但襄城一战遭到惨败,他逃回陕西。
起义军缴获了孙传庭的帅旗,士气大振,一鼓作气,乘胜攻破潼关。孙传庭与监军副使乔迁高策马大呼,战死阵中。但是孙传庭的尸体一直未找到,以至后来崇祯帝对其下落产生了怀疑,始终未追封加谥于他。孙传庭之死,对李自成的起义军来说,关中唾手可得。同时,明廷再也没有可以同李自成相抗衡的悍将劲旅了。
因为帝王的多次催战,而粮草不足,根本不足以应对敌军的情况下,孙传庭战败身亡,马革裹尸。可让人同情而悲宛的是,孙传庭为这个国家献出了生命,用命回报给了自己的君主,最终却只得来了君主的猜忌。孙传庭战死后,崇祯帝认为孙传庭诈死潜逃,因而不给其家人遗恩。李自成破城后,孙氏一家全部自尽,只余一八岁幼儿被白翁收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