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的祁山在哪里 诸葛亮六出祁山 哪一次离成功最近?

2018-07-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兵攻城".作为优秀的军事家,首先应该具有卓越的战略谋划能力,也就是庙算能力,即所谓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能力,或称"伐谋"能力;其次是伐交,即通过外交手段寻求联盟,化敌为友,孤立敌人,夹击敌人,以达成自己的战略企图;再其次是直接统兵作战的能力,这属于战役战术级别的,必须服从于战略要求;最下策就是攻城拔地,属于最低端的临战军事能力.六出祁山的祁山在哪里 诸葛亮六出祁山 哪一次离成功最近?诸葛

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兵攻城”。作为优秀的军事家,首先应该具有卓越的战略谋划能力,也就是庙算能力,即所谓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能力,或称“伐谋”能力;其次是伐交,即通过外交手段寻求联盟,化敌为友,孤立敌人,夹击敌人,以达成自己的战略企图;再其次是直接统兵作战的能力,这属于战役战术级别的,必须服从于战略要求;最下策就是攻城拔地,属于最低端的临战军事能力。

六出祁山的祁山在哪里 诸葛亮六出祁山 哪一次离成功最近?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是汉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伟大的战略家。

诸葛亮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杰出的军事才能,一生以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为己任。既精于内政外交,又能运筹帷幄、统兵作战、以弱胜强,还精于发明、散文、绘画、书法、音律,喜欢鼓瑟抚琴吟唱。有诸葛亮《兵法二十四篇》、《出师表》、《诫子书》、《琴经》等流传于世。诸葛亮智谋超群,人品高洁,清廉勤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中忠诚与智慧的象征。

六出祁山的祁山在哪里 诸葛亮六出祁山 哪一次离成功最近?

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决定天下数十年大事的《隆中对》,已经超越了兵家“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最高境界,成为千古名策。明代刘基兵书《百战奇略》将其作为“伐谋”的典范。

公元 223年2月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临危受命。此前蜀汉刚遭遇夷陵之战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人才尽失,数十年的人才积累毁于一旦,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而境内多处叛乱,外面孙吴、曹魏则虎视眈眈。诸葛亮以衰弱变乱之蜀汉,在短短时间内重新训练军队,重新组建人才队伍,内修国政,外御强敌,南征北伐。

六出祁山的祁山在哪里 诸葛亮六出祁山 哪一次离成功最近?

“亮所能者,日用兵而民不知兵,日调赋而国不知赋。军农并行,若行无事。以周公之法寓以管子之令,而天下莫能窥其间,是以神也”。

诸葛亮精于内政管理。兴修水利,劝民农桑,律法严谨公平,奖勤惩懒,民尽其力,民风肃然,路不拾遗;大力发展经济效益极高的蜀锦与盐铁业,其中精美的蜀锦充分发挥了女性的劳动能力,价格高昂,销售到魏、吴宫廷及其权贵手中,深受喜爱,甚至远销到中亚及古罗马地区,经济效益可观。

种种举措使得蜀汉经济发展快速,战后恢复能力远强于曹魏,有力地支撑了诸葛亮的连续北伐。诸葛亮虽因国力相差悬殊、过早病逝而北伐未能最终彻底成功,但蜀汉之北伐最终促成了曹魏内部生变,使得曹魏成为了魏蜀吴当中实质上最先灭亡的政权。

诸葛亮凭卓越的军事才能被晋代追封为“武兴王”,自唐朝起入列历朝历代“武庙十哲”,成为古代兵家公认的与张良、孙武、白起、韩信、李靖等并列的大军事家。期间受到唐朝军事家李世民、李靖的极力推崇,李靖认为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记载和评价是“史家鲜克知兵,不能记其实迹焉”。

历史上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后,实际上主动北伐五次,对抗曹魏之讨伐一次,即在诸葛亮掌权期间,蜀汉与曹魏发生战争总共六次,其中仅第一次北伐、第四次北伐曾经攻打祁山。在这六次战争中,诸葛亮每次均有多重目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夺取陇右及进而控制整个庸凉之地,而祁山是陇右地区的一个重要屏障。

因而,在民间及小说《三国演义》中这六次战争又被简称为“六出祁山”。在这六次战争中,第一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距离成功都比较近。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没有采纳魏延风险极大、不可控因素更多的所谓“子午谷奇谋”,而是声东击西,进取陇右。诸葛亮先是命令赵云邓芝率一万疑兵扬声走箕谷,假装攻击郿县,成功吸引曹魏大将军曹真率大军进入崎岖难行的箕谷。

与此同时,诸葛亮以七万之众,号称三十万,突然兵出祁山,声势浩大,关陇震动。陇右五郡中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望风归服,曹魏雍州刺史郭淮退守上邽待援。消息传到洛阳,曹魏朝廷震恐,魏明帝曹睿大举出动,坐镇长安。

鉴于曹真大军深陷箕谷,曹睿于是命令张郃带领五万精锐的中央骑兵军团前往陇右救援。诸葛亮安排数千军队继续攻击祁山堡,命令魏延带领大概二万军队围攻上邽,并命令马谡为主将、王平为副将带领二万先锋部队去据守街亭,同时让高翔带领五千军队把守列柳城,以阻断陇西郡等其他魏军对街亭张郃的接应,保障马谡侧翼安全。

这个时候,曹魏凉州刺史徐邈带领数千军士开始攻打南安,诸葛亮在安顿各种事务的同时,派遣少数军队去招降陇西郡,未获立即成功,答复一个月后投降。

而马谡率军紧急行军到达街亭后,却拒不接受王平的劝阻,违背此前军事会议上诸葛亮安排好的防守方案,不下据城,擅自驻军南山,意图采取攻势防御:若此后张郃军队长时间围山,则必然会疲惫不堪,己方在山上安营,以逸待劳,可居高临下、一举击溃魏军。

但是由于马谡缺乏实战经验,忽略了取水通道的重要性,使得几天后山上的蜀汉军队被魏军截断取水通道而干渴难耐,只好提前下山去冲击尚未疲惫的魏军,结果溃败,街亭被张郃军团成功突破。

此时,郭淮带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突出上邽,冲出魏延的包围,杀奔列柳城,驱走高翔。魏延率军追击,途中被已经突破街亭的张郃骑兵截住,魏延退走。当时诸葛亮亲自率领的另一支军队作为后军已经紧急赶往街亭,在距离街亭只有数里路程时,得知街亭已失,进无所据,只好退兵,遂收拾部队,拔天水数千户居民返回汉中。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因马谡失街亭而最终未能达到占领曹魏陇右地区的最大目标,但使得魏明帝曹睿移驾长安,迫使曹魏大军疲于奔命,扰乱了陇右地区,迟滞了曹魏经济发展,极大地消耗了曹魏国力。蜀汉虽然在街亭之战中有所损失,但王平很快收拢了部队,损失不是很大,而且诸葛亮收降了陇右不少曹魏人马,得到了包括姜维在内的不少人才,还将天水等地数千户老百姓迁至汉中,充实了蜀汉国力。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是一次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只带领了少量军队,大概万人左右,携带了二十多天的粮草。当时孙吴与曹魏之间的石亭之战结束不久,曹魏大军云集荆州方向,给孙吴造成了沉重军事压力。诸葛亮主要目的是通过攻击陈仓,实验多种攻城方法,意图吸引曹魏关陇军团回援,以策应孙吴之军事行动,破坏曹魏荆豫都督司马懿荆北沔水计划。

出兵前诸葛亮写信给诸葛瑾道:“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险,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攀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此战诸葛亮完胜,成功地吸引费耀、张郃等曹魏南下军队回援,达到了策应孙吴的目的,最后还额外歼灭了王双追兵。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则派遣陈式顺利夺取阴平、武都两郡,既增加了地盘、人口,还使得曹魏关中与陇右的联络变得困难。

公元230年7月,恼羞成怒的曹魏大司马曹真统帅大军,兵分三路,进攻汉中。诸葛亮在魏军中路主攻方向层层据险设防,严阵以待,并在西线伏击曹魏夏侯霸军队,重创魏军,同时命令魏延、吴壹率军千里大迂回,兵出羌中,发起阳溪之战,先后大破郭淮、费耀军团,歼灭魏军一万人左右。

这个时候,司马懿统领的军队在东线遭遇顽强阻击,进展艰难,又逢大雨无法前行,而曹真亲自统率的中路大军在穿越子午谷时遇上连绵阴雨,历时一个月艰难跋涉,刚走了一半路程。眼看各路不顺,甚至告急,惊慌不已的曹魏朝廷赶忙诏令撤军。曹魏白白消耗国力,损兵折将,一无所获,不过幸亏撤退的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此后司马懿开始了与诸葛亮的直接争锋。但结果是司马懿坐拥绝对优势的兵力、远比蜀汉快捷方便的后勤供应、主场作战,却多次被诸葛亮击败,而司马懿从来就没有打败过诸葛亮。

公元231年春,诸葛亮统帅五万步兵向西出发,去进攻曹魏陇右之祁山,实施第四次北伐。消息传到洛阳,魏明帝曹睿鉴于大司马曹真病重,只好任用司马懿都督关陇军事,统帅至少十万步骑对抗蜀汉北伐军队。司马懿占尽兵种优势、数量优势和主场优势,但在诸葛亮灵活机动的策略面前,处处被动。

先是,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大军离开上邽往祁山开来,遂留一少部分军队继续进攻祁山堡,主力部队则异道悄声直奔上邽而去。当时司马懿正率领大军离开上邽,前往祁山救援。但在行进途中,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军队突然出现在了后方,自己留在上邽的四千军队被歼灭,后勤基地被端掉,而且蜀汉军队开始抢割陇上的麦子。

于是司马懿放弃对祁山堡的救援,命令张郃、郭淮先率领骑兵紧急往回赶,自己率领大军随后也往回赶。不料张郃、郭淮军队在往回赶的途中遭到伏击,溃退下来。

陇上小麦随即被蜀汉军队抢割一空。司马懿大军抵达上邽之东边后,与蜀汉军队相遇,双方对峙。魏军将领纷纷请战,但是司马懿未敢轻举妄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蜀汉军队突然撤走,司马懿第二天率军跟踪至卤城地区,发现蜀汉将领王平正带领一部分军队驻守在南山,而诸葛亮自己则率军驻扎在北山。

司马懿也登上一座山,安营扎寨,与诸葛亮再次对峙。此时魏军一帮将领依然请战,由于此前诸葛亮破坏了曹魏后勤基地,并收割了小麦,导致魏军粮草不足,于是司马懿决定在粮草断绝之前发起进攻。

司马懿命令张郃率领一部分军队进攻南山王平,而自己则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大举进攻北边山腰的诸葛亮营寨。诸葛亮军队抵挡不住,随即往后逃跑,魏军乘胜追击。

正在追击时,突然两翼冲出了魏延吴班率领的大批蜀汉军队,箭如雨下。曹魏军队立刻损失了一万五千多人,损失惨重,司马懿往回狼狈逃跑了六十多里,躲入营垒中避战。此时攻击王平的张郃军队,攻不上南山,见状也赶忙撤回,蜀汉军队则追杀了六十多里,最后与营垒中的司马懿军队形成新的对峙。

自五月中旬卤城之战结束后,开始连续下雨,漾水开始涨水,诸葛亮预感粮草运输将会出问题,于是写信给在汉中负责粮草的李严,提出了三个策略。上策要求李严率领驻守在汉中的军队前往关中雍、郿,截断司马懿魏军后勤供应及其退路。

中策则是要求李严努力克服困难,保障北伐军队的粮草供应。但是李严在回信中拒绝了上策和中策,采取了要求诸葛亮撤军这一下策。当时陇右魏军本来已经濒临断粮,不过由于郭淮常年呆在陇右,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从少数民族手中强行搜刮了一批粮食,靠这些粮食一直苦苦坚持,直到从关中陆续运来粮食。

至六月底时,蜀汉北伐军粮食将尽,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好退兵。司马懿认为机会来了,强令张郃带兵追击,结果一代名将张郃在木门惨遭伏击而陨落,数千魏军被歼灭。自此司马懿畏蜀如虎。

关于“卤城之战”,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记载:“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那个时代甲首通常是由伍长所穿戴,甲首三千意味着大概一万五千士兵。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马懿遭遇重大损失,累计损失大概二万多人,最后还损失了名将张郃,自此畏蜀如虎;而蜀汉则有效地大量歼灭了曹魏有生力量,严重消耗了曹魏国力,最后安然撤军。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实施第五次北伐,率领8万步兵,兵出五丈原,威慑长安。司马懿率领20万步骑应战(有的史书记载司马懿统领30万军队、诸葛亮则不足5万步兵)。期间司马懿趁渭水暴涨,率军进攻北岸的少量蜀汉军队,但在诸葛亮率军快要搭好浮桥时,司马懿赶忙又跑回城中避战。

于是诸葛亮屯田于渭水之滨,一方面粮食收获颇丰,另一方面把司马懿数十万大军堵截在城池里白白消耗粮草。长期对峙下去,必然拖垮经济上已经困难重重、民有菜色的曹魏。

这个时期,曹魏洛阳等地区正在爆发大规模瘟疫,山阳公刘协(即汉献帝)和著名谋士刘晔等人就是死于这段时间,曹魏朝廷及司马懿对形势忧心忡忡,都盼望着诸葛亮赶快死去,司马懿曾经询问蜀汉使者有关诸葛亮健康饮食的情况,正是这一心态的反映。

最终,身体欠佳的诸葛亮,在萧萧秋风中病逝五丈原,司马懿得救了、曹魏得救了。得知诸葛亮死讯的司马懿,立即带领大军向撤退中的蜀汉军队追杀而去。这个时候,蜀汉军队中的魏延已经擅自放弃了断后任务,先行撤走,并破坏栈道,与杨仪对抗。

危急时刻,处于第二梯队断后位置的姜维立即带领所统军队,回身迎击司马懿。疑心很重的司马懿以为又上了诸葛亮的当,以为是诸葛亮诈死伏击他,立即调转马头带队逃走。自此,“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的说法在曹魏军中流传开来。事后,司马懿来到蜀汉废弃的营地,观看一番,感叹诸葛亮道:真乃奇才也!

三年后,曹魏出动军队讨伐辽东公孙渊,连四万军队的资费都倍感艰难,反复朝议。可见此前诸葛亮北伐对曹魏国力消耗之大。

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司马懿与之对抗的历史就结束了。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屠灭曹爽、桓范等人三族,掌控曹魏大权,曹魏名存实亡,两年后司马懿去世。蜀汉则先后由蒋琬、费祎主持朝政,与曹魏之间十多年没有大的战事,这给予了魏国极其难得的喘息良机,得以恢复经济、国力得到迅速发展,在两淮地区形成了庞大的军事集结,远远超越了蜀汉的国力。到姜维重新北伐时,已经无力回天。

公元263年,雄才大略、聪明睿智的司马昭派大军伐蜀。在姜维率五万军队于剑阁顶住钟会十二万大军之际,邓艾率领三万军队趁机偷渡阴平,击灭诸葛瞻,兵临成都,刘禅举国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