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女将秦良玉概览 秦良玉:历史上唯一依靠战功拜将封侯的女将军
在官修二十四史中,女性名人要载入正史,只能收进列女传。而秦良玉是唯一例外,她和众多男性王侯将相一样,平起平坐,独立成传。
秦良玉是唯一拜将封侯的女将军,她是镇东将军,忠贞侯,外加诸多官衔。这在普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是一个奇迹。
1、仪度娴雅
后人对秦良玉的长相非常好奇,那时没有照相技术,秦良玉也没有留下画像,多数人会想,她是不是男性化的女人,不然怎么会如此勇武呢?据说,现在有学者专门研究秦良玉的相貌,而这方面资料太少,只能根据零星资料做合理推测。
按常理推测,秦良玉是土司夫人,土司是西南少数民族部族首领,世袭统治,掌握部族生杀大权。不漂亮的老婆土司会娶吗?《明史》这样记载:
这是一个美女加才女的女将形象:文静大方,端庄优雅,英姿飒爽。现在,在她故乡重庆石柱县的秦良玉雕像和一些绘画形象,都是苗条漂亮的戎装像。
根据学者研究,当时朝鲜使臣黄中允见过秦良玉,他的著作《燕行录全集》记载:秦良玉“体甚肥大,网巾、靴子、袍带一依男子。”
1613年,秦良玉40岁,她的土司丈夫马千乘被人陷害死于狱中。因儿子幼小,朝廷诏命秦良玉继承丈夫土司职位,自此以后,秦良玉才登上历史舞台。中年以后的秦良玉成为壮硕妇女,因战争需要着男装,这可能是朝鲜使臣见到的形象。不仅如此,秦良玉的卫队清一色女性,全部女扮男装,被许多人误以为是秦良玉的“男妾”。
秦良玉出生于万历二年(1574),她的父亲秦葵是贡生。他最了不起的地方是让儿子习文练武的同时,也让女儿秦良玉习文练武。
秦良玉十八岁嫁给了土司马千乘为妻,两人相亲相爱。他们在武艺方面有共同爱好,建立了后来让清兵和流寇都震惊的“白杆军”。
“白杆”是一种特制长矛,由钩镰枪改造而成。矛端呈勾状,矛尾有圆环,攀援险峻地形时,前后搭接,简便快捷。矛杆皆以无漆的白蜡木杆制作,白蜡木坚韧抗砍拉,由于矛杆长,使用灵活,有效弥补了南方人身材矮小的不足,战斗力大为提高。时人称之为“白杆兵”。
在冷兵器时代,武器的长度是有效制胜的关键,戚继光就曾用粗糙的长毛竹打败凶狠的倭寇。在这点上,秦良玉和戚继光有异曲同工之处。
2、暂露头角
早年秦良玉学习刀剑骑射,秉赋超群,神韵毕现,父亲秦葵怃然叹息说:“可惜孩儿你是女流,否则,日后定能封侯夺冠。”
秦良玉慨然回答:“倘使女儿得掌兵柄,应不输平阳公主和冼夫人。”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冼夫人是南朝岭南军政领袖,都是名重一时的巾帼英雄。
秦良玉的军事才能不是哪个老师教的,完全来自天赋和实战经验。万历27年(1599),现在贵州遵义一带的播州土司杨应龙,联合九个苗族部落造反。由于事发突然,加上地势险峻,山高水险,叛军连陷重庆、泸州等城市,进围成都。
秦良玉和丈夫马千乘带领三千石柱白杆兵,跟随明朝四川总督李化龙讨伐叛军。白杆兵特殊的装备和严格的山地训练,在播州战争中发挥出色。不论怎样山峻岭高,白杆兵都能出奇而至,宛如神兵从天而降,经常给予叛军出其不意的打击,令叛军闻风丧胆。
最为突出的例子,万历28年(1600)正月初二,明军上下松懈庆祝新春佳节。秦良玉却能敏锐预感叛军会乘夜偷营,于是她和丈夫马千乘命令白杆军严禁饮酒,持矛裹甲,连夜分守险隘。半夜时分,明军官兵大部分醉醺醺的沉入梦乡,贼军果然突然发动袭击。
醉梦中的官军惊慌奔逃。早有准备的秦良玉夫妇率领白杆兵发起反突袭,叛军先胜后败,惶骇间被长矛捅倒无数,皆转身奔逃。秦良玉夫妇紧追不舍,连破金筑寨、明月关寨等七寨,直抵杨应龙叛军老巢的天险桑木关下。
明军重新集结,齐攻桑木关。山险关峻,甲胄裹身的明朝官兵束手无策。白杆兵此时大显神威,这些士兵的攀援能力本来就高超,又有特别矛钩铁环搭连,他们像演杂技一样互相搭连攀挂,登上山顶,一举荡破险关。贼首杨应龙慌乱中自缢身死,至此插州之乱平息。
3、驰骋疆场
秦良玉是深明大义的女中豪杰,她没有因丈夫被害死,而生出反叛不臣之心。她只知道,作为臣子,应该忠君为国,作为土司,应该保一方平安。秦良玉很单纯,她把战争当做学问进行研究。甚至,她把打仗当做义务,每次出征,她都自带粮饷。
明朝末年,除了几支著名将领专属的野战部队之外,比如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洪承畴的“洪兵”,多数明军战斗力低下,对付强敌往往利用坚城固守,被动挨打。秦良玉的白杆军属于进攻型的作战部队,强悍凌厉,敢于打恶战。秦良玉用兵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敢于正面交锋。
天启元年(1621),在沈阳郊外的浑河战役中,白杆兵血战八旗兵,面对数倍于我的强敌,毫不畏惧,以步兵对抗骑兵,和戚家军一起杀敌上万,终于让一直战无不胜的八旗军知道明军中还有这样勇悍的士兵,并长久为之胆寒。白杆军也付出巨大代价,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力战死于阵中,弟弟秦民屏浴血突围而出,两千多白杆兵战死。但是,秦良玉的石柱白杆兵从此名闻天下。
其二,敢于攻坚克难。
崇祯三年(1630),皇太极率十万八旗军绕道长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永平等四城,京师大震,形势十分急迫。朝廷再次诏今天下诸军镇边勤王,秦良玉接旨后,以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带领她的白杆军,日夜兼程赶往京师。
秦良玉的部队与清兵在京师外围相遇,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开始了全面进攻。56岁的秦良玉,手舞白杆长矛,好似梨花纷飞,锋刃所过之处,清兵纷纷落地,让人以为樊梨花或者穆桂英再世。在秦良玉的率领下,白杆将士以一当十,威猛如虎,打得清兵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接连收复了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解救了京城之围。
其三,善于运动作战
白杆军能征善战,是当时的一流军队。秦良玉能打硬仗,更善于利用谋略打巧仗,她对四川的地形了如指掌。
1621年底,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占据重庆并发兵围攻成都。秦良玉派兵溯流西上,忽然抵至重庆南坪关,扼制贼兵归路。趁天黑敌军无备,突袭驻于长江和嘉陵江上的贼军,尽焚其舟。同时,秦良玉分兵守忠州,驰报夔州官军密防瞿塘天险,阻遇叛军沿江东下。正是由于这位女中丈夫的调度有方,奢崇明叛军终于难成气候,最终败亡。
崇祯13年(1640),张献忠大军进入四川,四川巡抚邵捷春坐防重庆,秦良玉提出在运动中和敌人作战的正确建议没有得到实施,邵捷春被动防守,主力被消灭,导致秦良玉三万白杆兵也被消灭。但是,秦良玉没有灰心,她向邵捷春建议募兵筹款,重整旗鼓,但是邵捷春心灰意冷,婉言拒绝。
4、彪炳史册
张献忠占领四川期间,慑于秦良玉威名,始终不敢派兵进犯石柱地区。张献忠向各地土司送去伪政权印信,各土司大多畏惧接受。秦良玉接到印信却当众打碎,大声说:“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地步,怎能以残余之年以事逆贼!石柱一地有敢从贼者,族诛之!”
秦良玉老了,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竭尽全力保卫家乡石柱土司辖区不被侵犯。秦良玉征战一辈子,她的一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牺牲,她的哥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唯一的儿子和媳妇都为国家壮烈牺牲了。1644年,当她儿子战死襄阳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秦良玉已经71岁了,他老泪纵横,悲壮说,好!好!这真是我的儿子!
1648年秦良玉因病去世,享年75岁,结束了跃马扬鞭的传奇一生。她的孙子马万年安葬了奶奶,把秦良玉葬在回龙山上,墓碑镌刻着:“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持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贞素秦太君墓”
秦良玉生逢乱世,一辈子都在剿贼御侮。她心中只有国家,和许多朝廷命官不一样,与其说她是将军,不如说她是爱国者。她是一个纯粹的人,只认忠君报国。她洋溢着家国情怀,浑身充满着正能量。她是一面镜子,足以令许多男人无地自容。她的英雄壮举,彪炳史册。《明史》这样评价:
1630年,崇祯皇帝在中极殿平台召见她,赏赐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崇祯平生写过两次诗,除了这四首之外,还写过一首七绝送给杨嗣昌。崇祯不是诗人,但这几首诗却很贴切概括了秦良玉的戎马生涯,还有殷切的期望和赞颂。没有想到崇祯皇帝诗写得这么好,就让它作为本文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