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舜筠影后 我好开心 毛舜筠拿了这个影后

2019-0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3年在接受无线电视<最佳女主角>访问时,如此解释少女时期拒绝「人靓歌甜」的张国荣的表白:「他是越大越靓仔的,而当时确实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黎芷珊主持的<最佳女主角>邀请到毛舜筠其时两人都在二十上下,时过境迁,毛舜筠仍然不改坦率,表陈最直接的理由,与她在1990年代出演过的无数大大咧咧却坦荡真诚的角色并无二致.毛舜筠影后 我好开心 毛舜筠拿了这个影后但她并不止是一个喜剧女星这么简单,回到上世纪60年代,毛舜筠出生的年月,父亲毛耀燊是香港第一代电视人,并亦是业余的粤曲唱家,

2013年在接受无线电视《最佳女主角》访问时,如此解释少女时期拒绝「人靓歌甜」的张国荣的表白:「他是越大越靓仔的,而当时确实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

黎芷珊主持的《最佳女主角》邀请到毛舜筠

其时两人都在二十上下,时过境迁,毛舜筠仍然不改坦率,表陈最直接的理由,与她在1990年代出演过的无数大大咧咧却坦荡真诚的角色并无二致。

毛舜筠影后 我好开心 毛舜筠拿了这个影后

但她并不止是一个喜剧女星这么简单,回到上世纪60年代,毛舜筠出生的年月,父亲毛耀燊是香港第一代电视人,并亦是业余的粤曲唱家,他模仿名伶新马师曾的「新马腔」达到了几可乱真的专业水平。尽管生于相对富足的小康之家,父亲对女儿的家教却非常严格。

毛舜筠影后 我好开心 毛舜筠拿了这个影后

1977年,当17岁的毛舜筠以第一女主角林黛玉的角色身份出现在佳艺电视长达70集的豪华剧集《红楼梦》中时,对观众来说的惊为天人程度,恐怕不如今天青年一代回过头去看来得深刻。

《红楼梦》 (1977) 

当习惯了毛舜筠在《龙的传人》《家有喜事》里爆笑女汉子形象的观众回看那个青春秀美、含羞带怯的瘦小林黛玉时,恐怕很难相信这是同一个人。这是她的荧幕处女秀,亦十分契合她在文艺之家熏陶出的古典气质。

毛舜筠影后 我好开心 毛舜筠拿了这个影后

《家有喜事》(1992)

佳艺电视的这部剧野心极大,不仅以超长篇幅容纳全本《红楼梦》内容,更请来1975年无线版的「贾宝玉」伍卫国继续担纲此角,投入血本,却反响平平,为佳视最终倒闭的命运提前敲响了丧钟。

到1989年凭借《他来自江湖》转型为喜剧电视咖之前,毛舜筠几乎整个八十年代都一直在无线电视中扮演性格平平或悲情忧郁的女配角。林黛玉的惊鸿一瞥,并未在电视剧制作现代化、竞争较70年代更加激烈的环境下给她带来顺利的星途。

《鹿鼎记》的沐剑屏、《杨家将》的杨三娘、《碧血剑》的阿九,都是有一定性格但不能够给观众深刻印象的角色,毛舜筠的表演性格亦未能够在这些正剧中得到充分发挥。

《鹿鼎记》(1984)

若在今日回顾那段岁月,也许最为人记得住的,只能是1970年代末在丽的电视期间与张国荣的短暂恋情了。

毛舜筠并不是单纯凭借形象便取胜的偶像型女演员,事实上,她的身材娇小、脸部表情相对需要更精细的表演才能够充分表意,严格的家教,或许也在她体内搁置了一些后天的爆发力。

1989年与周星驰合作的无线剧集《他来自江湖》中有一场戏,她与周星驰一同在街上边吃雪糕边走,周星驰说到「请你吃饭」时,她饰演的阮黛玉随手一挥,将融化的雪糕飞了出去,随后她烟波流转,不经意间将所有雪糕都掉落地上,随后微囧,挥挥手,一言不发,转身跑走了。

《他来自江湖》(1989)

尽管这部剧集标志着毛舜筠成功转型为喜剧路线,但这场戏的表演中不落俗套的烟火气,正证明了毛舜筠身上自然的草根之味,无论经不经过雕饰,都有很大发挥空间。

及至1990年代,毛舜筠与周星驰在大银幕上也有了更多的合作机会,《龙的传人》与《情圣》中极尽夸张的麻辣形象及由这种形象造成的喜剧冲突反差,非常完美地融入了方兴未艾的「无厘头喜剧」氛围中,正是经由这两部电影,毛舜筠成为几乎覆盖整个1990年代的香港癫狂喜剧一号女主角。

《龙的传人》(1991)

作为由玉女形象转型过来的演员,毛舜筠在影片中敞开手脚、瞠目结舌,极尽夸饰地展现小人物的萌动内心外化。她曾形容自己为「我年轻时很聪明却缺乏智慧,我反应快,有演戏天分。所以总是看别人比自己低」,显然在与周星驰的合作过程中,对传统意义上的体验式或刻板印象化角色形象的塑造方法得到了质疑与消解,释放了毛舜筠的表演潜力。

这种「入戏」的滋味,在后来的《家有喜事》、《大富之家》、《花田喜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家有喜事》里与张国荣饰演的角色形象形成鲜明反差的男人婆,骑着摩托车在家中横冲直撞,在具体的近景别戏码中,一身劲装的毛舜筠通过中气充足的对白发声与凝视对方中带着张狂的静中有动姿态,极其迅速建立了先声夺人的刚猛形象。

《家有喜事》(1992)

1990年代的香港电影,进入一个消解所有大制片厂时代固定角色塑形的癫狂时期,在从产业上消灭了大公司垄断之后,意识形态也高歌猛进,毛舜筠饰演的多个喜剧角色都以性别模糊为特征,正是这时期主流观众对她的非传统女性喜剧形象的认同之一斑。

1990年代前期,是毛舜筠大银幕癫狂喜剧的表演几种炸裂期,产量的集中不可避免带来角色的同质化。

但《92黑玫瑰对黑玫瑰》里戏份相对较少的女主角闺蜜阿娟,无论在现代时装阶段浸入式表现当代女性的物化追求,还是在向粤语片致敬桥段中穿着古装做泼辣女侠,都天然地带有非常强烈的自我身份讽喻意味。

《92黑玫瑰对黑玫瑰》(1992)

刘镇伟的辉煌时期电影中无处不在的自嘲,于毛舜筠手到拈来的夸张姿态中得到流畅自然的发挥。

因着1990年代香港电影的盛世辐射华语地区,亦因为香港电影产业在临近新世纪走向下坡,导致毛舜筠最为人熟知的角色几乎皆是爆笑喜剧,其本人的银幕刻板印象也就此形成。蛰伏五年后于新世纪初再度参与影视表演,多样类型片与电影本身制作的品质相对提高,令其表演有了更多向发展的可能性。

《见习黑玫瑰》固然复制了致敬粤语片的角色,但在令其获封金像女配角的《早熟》中,可以看到毛舜筠兼容早年的小人物喜剧与人物心理深度揣摩的努力,片中她的角色是一个身为酒楼招待员的母亲,可谓相当之小市民,在反复动作与语言中表现琐碎,对她而言并不在话下,影片中母亲面对家庭分崩时刻的隐忍,更可用洗尽铅华来形容。

《早熟》(2005)

在这一次的表演中毛舜筠有很多细部表情的微末呈现,分明显示她更进一步的角色把控力,甚至完成了自我风格的兼容性建立,一种认真的气定神闲。

2008年出演无线情景剧《毕打自己人》,也许令毛舜筠的事业又冲上了高峰,在年过不惑后越发气定神闲地插科打诨,曾经的爆裂式演法转为更细腻的轻喜剧。

《毕打自己人》(2008)

在现实里,毛舜筠经历三场婚姻,终于在与区丁平的这一段中得到长久幸福,与张国荣更成为如亲如故的知己,为提升厨艺不惜赴法修蓝带课程。在数年的电视长篇情景喜剧表演之后,于新导演陈大利的电影《黄金花》中出演自闭症患者的母亲,已经获得香港导演会年度大奖的最佳女主角。

《黄金花》(2017)

数十年来,她亦曾兼做过电台主播与电视节目主持,在平凡的人世间,毛舜筠似乎越活越如鱼得水并且身体力行地将这样的经验注入到自己最新的表演作品中去,对于经历过影视工业剧烈起落的资深演员来说,也许这是在名利之外,最值得骄傲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