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中学数学奖 数学家丘成桐:期待江苏发展得更快一些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美籍华裔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一个播扬数学界的名字。
他矢志求学,17岁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22岁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在科研领域,他成绩斐然,27岁时就证明了封闭的空间中存在没有物质分布的引力场,即著名的卡拉比猜想。此后,他又证明了爱因斯坦方程中的正质量猜想,先后获得菲尔兹奖、克拉福德奖、沃尔夫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等科学大奖。他“希望为中国做一些事情”,设立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担任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中心主任,且不拿薪酬。
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召开在即,丘成桐受邀参加。他告诉记者:“东南大学丘成桐中心正式运行已近两年,发展势头不错,我要回来看看,把中心建设好,为东大、江苏乃至全国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和江苏不同层面有更好的交流,对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和科技政策提出建议。”
说起在东南大学设立丘成桐中心,他奖掖后进、推动交叉学科研究的决心溢于言表。丘成桐回忆,2009年12月,他第一次来东大访问。“那天天气很冷,但报告厅座无虚席,提问也很活跃。在东大这样一个以工科为主的学校,学生对数学、对理科的热情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2016年夏,丘成桐被聘为东南大学名誉教授,同时受邀作学术报告。报告题目是《数学科学的神奇应用》,出乎意料的是,从全省各地来了2000多名听众,很多还是从南通、徐州等地专程赶来的中学生,最后只能把报告场地换到学校大礼堂。“国内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望和热情,确实让人欣慰。”
丘成桐认为,东南大学是江苏的智力优势资源,学校非常重视以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人工智能为引领的理、工、医多学科交叉,2017年7月7日揭牌成立的东南大学丘成桐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就这样,多年前埋下的种子发芽了。
“无论是江苏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是经济发展水平,我都一直很关注,我希望江苏发展得更快一些。”丘成桐说。
最近几年,应地方政府邀请,丘成桐多次赴南京、南通等地实地考察。他认为,江苏依托科技和人才来发展经济的理念是明确的,也做了不少工作。“这次江苏发展大会的召开,就显示了江苏积极、开放的态度,这对江苏的创新发展非常重要。这次会议也和我2017年7月来南京参加的中国江苏·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相呼应。”
丘成桐建议,江苏对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的视野应该更放宽一些,要学习、吸收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些务实高效的举措,突破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发挥一流人才的作用,真正依托科技取得发展。
“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致力于公益事业,关注基础理论研究,有的还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和捐赠,这说明江苏很多企业家是有眼光、有情怀的。”丘成桐说,如果地方政府能调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方面的积极性,一起推动基础科学研究与产业化的交叉融合,一定可以取得更快、更高效的发展。
在海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丘成桐对科技创新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创新发展必须重视基础科学。没有基础科学的发展,中国的科技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很难取得领先。
“工科、医科等学科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要再上一个台阶,离不开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撑和突破,否则只能是浅层次的修修补补。”丘成桐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就不会因基础不稳而导致关键节点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