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故居六小龄童 吴承恩故居挂满六小龄童照片 “喧宾”最好别“夺主”

2019-03-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吴承恩故居挂满六小龄童照片,"喧宾"最好别"夺主"六小龄童,西游记,吴承恩故居,86版,夺主光明谈近日,一则关于"吴承恩故居挂满六小龄童照片"的视频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网友指出故居内陈列吴承恩事迹及史料很少,却有大量六小龄童.猴王世家等的画像.雕塑.展品.对此,六小龄童本人回应,"我只无偿捐献我的展品,不参与吴承恩故居纪念馆包括悬挂我的照片在内的任何具体工作,且分文不取".网友评论@滔不绝: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

吴承恩故居挂满六小龄童照片,“喧宾”最好别“夺主”

六小龄童,西游记,吴承恩故居,86版,夺主

光明谈

近日,一则关于“吴承恩故居挂满六小龄童照片”的视频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网友指出故居内陈列吴承恩事迹及史料很少,却有大量六小龄童、猴王世家等的画像、雕塑、展品。对此,六小龄童本人回应,“我只无偿捐献我的展品,不参与吴承恩故居纪念馆包括悬挂我的照片在内的任何具体工作,且分文不取”。

网友评论

@滔不绝: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自从有了电视剧西游记,从此只有了一个孙悟空——论影视剧对文学形象的固化与扼杀

@守护啸霆:虽然孙悟空是我们的精神英雄之一,但是必须说吴承恩的成就之一是整个《西游记》,不是仅有孙悟空。何况在西游记诞生前,孙悟空的传说就在民间流传了,有多少人塑造过美猴王,也不是六老师一个人

@勐库冰岛: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吧,和吴承恩相关的文物本身就少,也只能拉点沾边的人物凑数。

@尛-龍-2015:六小龄童出演的西游记电视剧作品在时间的沉淀中已然成为经典,猴王世家也与西游记结下不解之缘。把六小龄童的经典演绎与吴承恩故居共同作为“西游文化”的组成部分放在一起有何不可?吴承恩故居的本质内涵即西游文化。

“喧宾”最好别“夺主”

作者:闵萧

近日,一则关于“吴承恩故居挂满六小龄童照片”的视频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网友指出故居内陈列吴承恩事迹及史料很少,却有大量六小龄童、猴王世家等的画像、雕塑、展品。对此,六小龄童本人回应,“我只无偿捐献我的展品,不参与吴承恩故居纪念馆包括悬挂我的照片在内的任何具体工作,且分文不取”。

吴承恩故居纪念馆官网也发布情况说明称,六小龄童系吴承恩故居纪念馆名誉馆长,网传纪念馆内“挂满六小龄童照片”与事实不相符。

不管具体内情如何,从网友曝光的视频看,吴承恩纪念馆区域内确实有不少关于六小龄童的印记。客观说,86版《西游记》已成为几代人的经典回忆,尤其是六小龄童所塑造的孙悟空荧幕形象对于《西游记》文化的大众传播,应该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这个意义上,纪念《西游记》原著作者吴承恩,或许的确难以完全抹掉经典影像中的叙事。只不过,这其中的“度”在哪里,需要好好把握,至少不能给人以“喧宾夺主”之感。

但是,这一现象被放大解读,本身还是耐人寻味的。它未必是因为网友反感六小龄童本人,或是否认86版《西游记》的艺术价值,而很可能是不少网友敏感于经典文化的阐释权力是否被垄断了,艺术表现力是否固化了?

艺术创作应该有经典,但不必一味追求所谓“正统”,或是讲究先来后到,这早就是一种文化常识。毕竟,百花齐放,不断演绎创新,是任何一种文化和经典得以延续和壮大的必经之途。事实上,所谓经典,本就是经过时间大浪淘沙、在与同类作品的反复比较中才能最终被逐渐确立。就以86版《西游记》电视剧为例,如果没有后来者的不断创新角色或是适当改编,西游文化也有可能会趋于式微。

至于经典影视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更是在后来者不断的“模仿”和“超越”中,其艺术价值才能找到一个较清晰的坐标。在这方面,中国电视荧幕上的经典人物形象,其实并不少见。比如,电视剧中的济公形象多年来也有许多版本,虽各有特色,但游本昌塑造的济公形象还是被公认为经典;再比如赵雅芝在《新白娘子传奇》中饰演的白娘子,也同样如此。

这些荧幕形象几乎家喻户晓,但并不妨碍其他人继续演绎、创新。他们塑造了经典,却并不“封神”,这是艺术创造开放性的内在要求。

也就是说,一个演员可以塑造经典形象,但并不意味着从此某个角色形象就必须有唯一模式。同时,角色塑造上的成功,只是代表一时的艺术创造的成功,并不代表从此就获得了角色背后的文化阐释权。

据说,在一次采访中,济公扮演者游本昌就曾说过:要热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为它可以付出心中的生命,但绝不可以爱艺术中的我,艺术中的自己,爱自己是不行的,是搞不好艺术的。这种自我认知,应该是道出了每一位艺术创作者都应该有的觉悟。

其实,经典的价值,本身也可能随着社会文化趣味、鉴赏标准、审美偏好的变化,而面临挑战。一定程度上说,今天一些关于86版《西游记》的话题的衍生,也未尝不有这种内在因素使然。

另外,关于演员与其塑造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还得举一个例子。据媒体报道,在2004年,86版《西游记》剧组20年后再聚首,导演杨洁最后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金莱你们四个,你们不要忘记,是大家的努力,托起了你们四位。

”也就是说,任何荧幕形象的成功,固然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但本质上它仍是一项集体创作的成果。广义的说,包括《西游记》在内的任何经典,它的发展壮大,也必然有赖于广大文化圈层的共同努力,创作者、解读者、改编者、演绎者等等共同参与之下,经典才有可能成为经典。

正如一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因为文化是共享的,所以才是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