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死
拓跋珪是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那么拓跋珪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死的历史故事吧!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死
多年来戎马倥偬的征战生涯使得拓跋精神过度紧张、恐惧不安。为了能够延年益寿,他开始服用一种叫做寒食散的药物。寒食散本来是东汉名医张仲景配制用来治疗伤寒的,北魏上层人士却将其当成一种心理调适药物和强身健体的药物来服用。这种药物服用后极易上瘾,药效也容易发作,发作起来类似于狂躁症。拓跋经常服用,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史料记载,拓跋常常怀有忧虑愤懑的情绪,一连几天不吃饭,或通宵达旦不眠,臆想有灾害发生。他越来越喜怒无常,回想昔日的成败得失时,常常一整天自言自语,好像在和鬼神对话一样。他将这些都归咎于大臣们,说所有的大臣都不可以信任。
他在上朝议事时,如果想起哪位大臣以往的错误,便会立刻下令将其处死。大臣们在他面前都屏声敛气,不敢多说一句话。饶是如此,仍有人因过度紧张而变了脸色,有人喘息不匀,有人走路不稳,有人说错了话。拓跋都认为他们怀恨在心,竟然亲手殴打他们,被打死的尸体都摆在天安殿前。
在这样的恐怖统治之下,人人自危,官员们都无心公务,也不去监督别人。街巷里盗贼盛行,行人稀少。原本欣欣向荣的北魏王朝呈现出一派破败的景象,拓跋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天赐六年(409)七月,在北魏的一百多家慕容氏密谋逃走。拓跋知道后,将他们全部诛杀,前后一共杀了三百多人。八月,卫王拓跋仪担心自己受到猜疑,逃亡国外。拓跋将他追回赐死。之后,拓跋又借口说这一年天象屡次变动,准备杀死三十多名和拓跋仪有牵连的王族子弟。
这年十月,拓跋将长子拓跋嗣立为太子。按照北魏的祖制,太子的生母要被赐死,以避免其干预朝政。但拓跋嗣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不忍心母亲被赐死,哀痛之至,哭得很伤心。拓跋为了安慰儿子,还专门讲了汉武帝杀死钩弋夫人的故事给他听,告诉他赐死母亲是为了防止外戚作乱。拓跋嗣听不进去,依然很伤心。拓跋大怒。
拓跋嗣回宫后,日夜大哭。拓跋知道后,又召他入见。拓跋嗣的部下对他说:"孝顺的儿子侍奉父亲,小的责罚姑且承受,大的责罚就要躲避了。现在陛下正在生气,您入宫后如遭不测,是陷陛下于不义之地。不如先出去躲一躲,等他怒气稍微平息,再入宫也不迟。"拓跋嗣听了这话,跑到外面躲起来了。
孽缘结恶果
太子失踪,让拓跋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在宫中愈发暴怒,宫人们纷纷回避,唯恐引火烧身。
这天,拓跋珪和贺夫人大吵了一架,盛怒之下的拓跋扬言要杀死贺夫人,并将她囚禁起来。
这位贺夫人的身份可不简单。按照辈分来说,她本是拓跋的小姨,是拓跋母亲贺太后的妹妹。拓跋到贺兰部时,看到小姨很美,便想纳为自己的嫔妃。母亲贺太后极力反对,理由是"她太美了,一定会带来灾祸。何况她已经有丈夫了"。拓跋不听,派人暗中将小姨的丈夫杀死,并将小姨纳为自己的妃子,生下了清河王拓跋绍。
拓跋绍是个凶恶残忍又游手好闲的公子哥儿。他时常抢劫行人,射杀街巷里的猪狗,以此取乐。拓跋曾经愤怒地将他倒吊在井里,直到他奄奄一息才放出来。拓跋希望儿子能走正道,但拓跋绍总是不听。两人关系一直不睦。
这天晚上,贺夫人秘密送信给拓跋绍,要儿子来救她。拓跋绍当时只有十六岁,却带着私人卫队,由宦官带路翻墙进入宫中,闯入拓跋的寝宫。侍奉皇帝的宫人大喊:"贼寇来了!"拓跋惊醒,四处找防身的武器却没找到,竟然被拓跋绍乱刀砍死,时年只有三十九岁。
拓跋嗣在外听到消息,立刻返回宫中,平息了这场事变,并赐死了拓跋绍和他的母亲。拓跋嗣即皇位,即明元帝。
人物简介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
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大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晚年则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公元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其子拓跋嗣登位后,于公元410年(永兴二年)谥拓跋圭为宣武皇帝,庙号烈祖,公元420年(泰常五年)才改谥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太和十五年)改庙号为太祖。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死的历史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