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智库 高培勇:警惕智库性研究中“跨界歌王”现象

2017-07-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约是3.4个月前,我在家里吃完晚饭,电视屏幕正好展现出一个画面,好多电影明星.体育明星和各路名人在那里唱歌,我听着听着就坐不住了,站起来说唱的什么乱七八糟.南腔北调.我女儿提醒我,你注意这个节目叫'跨界歌王',不是歌手来唱歌,是非歌手来唱歌.我立刻意识到一件事:跨界就不够专业."28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说.在当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财经战略年会2016"上,高培勇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目前正越演越烈的智库研究中的跨界现象.

“大约是3、4个月前,我在家里吃完晚饭,电视屏幕正好展现出一个画面,好多电影明星、体育明星和各路名人在那里唱歌,我听着听着就坐不住了,站起来说唱的什么乱七八糟、南腔北调。我女儿提醒我,你注意这个节目叫‘跨界歌王’,不是歌手来唱歌,是非歌手来唱歌。我立刻意识到一件事:跨界就不够专业。”28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说。

在当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财经战略年会2016”上,高培勇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目前正越演越烈的智库研究中的跨界现象。

“智库研究究竟和一般的学术性研究有何不同?”高培勇说,经过5年多的思考,大家越来越达成一种共识,起码从最浅层认识上,智库的产品和实践当中的距离相对于一般的学术性研究而言是最近的,也就是说,智库性产品随时都有可能被付诸于实践。

所以他认为,智库产品需要被谨慎看待,因为它具有人命关天的性质。

高培勇说,比如一般的学术性研究,就主张一种观点,而且研究者从事学术研究到退休,一生一世就坚持一个观点就可以了,不管这个观点是什么。但是,做智库研究,提出的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政策性主张,当它有可能被决策层所采纳,被管理层所重视,以至于最终付诸实践的时候,能不小心吗?所以他提出,“凡属于智库产品的,一定要建立在精准的专业分析基础之上”

就学界热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高培勇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大家围绕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发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家特别警惕跨界发声现象。

高培勇举例说了“财政赤字率”的问题。伴随着经济下行,人们特别关注经济增长速度。为了稳增长,就需要有财政赤字的刺激。但问题是这种财政赤字的刺激率达到一种怎样的地步,这是需要研究的。

高培勇说,中国的赤字率历来有名义赤字率和实际赤字率之别。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政府预算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不是一本,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四本了。比如2015年认定财政赤字率是3%,讲的是名义财政赤字率,没有包括政府性的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等。加总折合的结果,会发现中国2015年的财政赤字率不止于3%,甚至远远高于3%,是3%的倍数。

高培勇表示,“当你主张要提高赤字率或扩大财政赤字率达到什么样水平的时候,你首先要说想扩大的是名义的赤字率还是实际的赤字率,如果不加区分的话,很可能误导民众,误导决策。如果没有对这个领域长期的跟踪,你是说不清它的来龙去脉的。”

高培勇又举了一个减税降费的例子。他说,减税降费是2017年政策主张的高频率词汇,所有人都热衷于减税降费,为了减税降费就提出各种各样的政策主张,甚至把减税降费当做一个基本目标。但是殊不知不管是税还是费,从来都是和政府的支出绑在一起的。很多人的分析绕开了政府支出,而直接谈论减税降费,或者至多谈论到以扩大赤字的办法去支撑减税降费。

“政府支出不变,政府的税收和收费减少,与此同时是财政赤字的扩大,财政赤字扩大是必须用发行国债的办法去弥补的。”高培勇说,在政府支出规模不做变化的条件下,弥补政府支出的融资方式之间相互替代,也就是说一手减了5000亿的税,另外一手又发了5000亿的债。

实质层面的资源配置格局还是老样子,只是融资方式变化了。对企业而言,原来交的5000亿的税,现在变成购买政府的5000亿的债,原来是强制纳税义务,现在变成了持有政府的债务凭证。

“所以,国策关人命,跨界发言要有敬畏之心。”高培勇说。

(原标题:高培勇:警惕智库性研究中“跨界歌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