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胃痛经验方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2019-05-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是最常见的胃部疾病.慢性胃炎从胃粘膜的病变来分,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见,浅表性与萎缩性胃炎可同时并存,故有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之称.国医大师邓铁涛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上有自己独到的见地.>>>>>国医大师邓铁涛养生重养心养德 坚持冷热水交替洗澡邓铁涛胃痛经验方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是最常见的胃部疾病。慢性胃炎从胃粘膜的病变来分,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见,浅表性与萎缩性胃炎可同时并存,故有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之称。国医大师邓铁涛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上有自己独到的见地。>>>>>国医大师邓铁涛养生重养心养德 坚持冷热水交替洗澡

邓铁涛胃痛经验方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本病进展缓慢,部分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消化不良症状,和胃纳减低、恶心、嗳气及中上腹不规则的隐痛、钝痛、烧灼痛。有的疼痛亦呈周期性与节律性,服抗酸药可缓解,酷似消化性溃疡。

邓铁涛胃痛经验方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饱胀感也是常见而突出的症状,尤以餐后为明显。上述症状的出现有时与饮食不慎、情绪变动及气候变化有关。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者有时可伴呕血及解柏油样便。长期少量出血或大出血,则可发生缺铁性贫血。

邓铁涛胃痛经验方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慢性浅表性胃炎经积极治疗,症状常可完全消失,而病理的改变有时需经月或数年才能完全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长而不易治愈,部分病例有癌变之虑,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多人认为,运用中医理论治疗本病,是可以收到定效果的。

(一)病因病机

中医将慢性胃炎归在"胃痛"、"痞满"等范围。本病的病因病机,多由烦劳紧张,思虑过度,暗耗阳气,损伤阴液而引起;亦可因长期饮食失节,缺少调养,致使后天损伤而发病;还可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大病失调所致。从中医辨证角度,个人认为本病是本虚夹标实的病。其虚,主要为脾胃亏虚。脾亏虚于阳气,胃亏虚于阴液,此为发病的

提和本质。本病之实,多为虚损之后所继发。如脾气亏虚,血失鼓动,血滞成瘀阻络,此为一;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停骤,此为二;瘀阻湿郁,加之阴液亏损,则易引起虚火妄动;此为三。脾阳亏虚,故见身倦乏力,脘腹胀闷,纳呆,体重下降,面色淡白,舌胖淡嫩,齿印,脉虚弱;胃阴亏损,则见胃部隐痛,甚则烧灼痛,舌嫩苔少或光剥,脉细数;血瘀阻络,则胃脘疼痛明显,上腹及背部夹脊压痛明显,舌暗、唇暗、舌边见瘀点、瘀斑;痰湿凝聚,则脘腹胀闷,恶心,嗳气,甚至呕吐;阴虚内热则见低热,五心烦热,急躁易怒,烧灼感,大便干燥等。

(二)辨证论治

对于本病的治疗,在治法上,补脾气,养胃阴,是大法,是治疗的根本。但标实不除,不能很好的固本,所以活络祛瘀,除湿化痰,清退虚热,亦不可忽略。基本方为: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9克,麦芽30克,甘草5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

方用太子参、云苓、淮山、麦芽、甘草以培补脾胃健运其气;用石斛、小环钗、淮山急救已伤之胃阴,用丹参鳖甲益阴活络,通脉祛瘀兼清虚热。本证以亏虚为本,瘀热为标。

故遣方用药以培中气,救阴津为主,祛瘀热为辅,方与证合,故能建功。加减法: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白术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气郁结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疼痛明显者加木香、元胡、佛手等;嗳气频作者加代赭石、旋覆花等;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等。

慢性胃炎是伤于后天,其本既虚,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甚差,故培补不能急功求成,骤投大温大补之厚剂。如按此法,只能滞其胃气,灼其胃阴。同时,救护胃阴亦不宜用过于滋腻之品,以免壅阻脾脏阳气的恢复。此外,活络祛瘀要防破血太过,清退虚热要防伤阳,亦同上理。

个人认为,治疗本病培元时,宜用太子参、淮山、云苓、炙草等,虽补气之力不及党参、黄芪,但不会滞气助火;再反佐以麦芽使之易于受纳,这对于消化吸收功能甚差、胃阴已伤的患者,是恰如其分的。

至于救胃阴,石斛、小环钗、淮山最为适宜。活络通瘀、清降虚热,丹参配鳖甲较为妥贴。至于化湿浊,宜选用扁豆、云苓、鸡蛋花、苡仁等药性较平和的药物,切忌用温燥之品,因为易伤元气与胃阴,胃阴不足,病机不转,则犯虚虚之弊。

本病乃慢性疾病,病程较长,日久穷必及肾。脾胃属土,肝属木,脾虚往往使肝气乘之,故治疗时不能忽视与肝肾的关系,同时亦应注意肺脾的关系,故应先抓主要矛盾,于适当之时选加调养肺、肝、肾之品。同时,注意消除可能致病的因素,如戒除烟酒,治疗口腔、咽喉部慢性病灶,忌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避免过劳及精神紧张。注意饮食,戒刺激性、过热、过冷及粗糙食物,以软食为宜,少食多餐,细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