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科吴必虎 学者热议旅游学科建设
旅游学科的地位一直是旅游学界关注的话题。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组织的“旅游学科发展:历史与未来”恳谈会在京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交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旅游学科的地位和学科建设进行了探讨。
对于学界为提升旅游学科的地位所做的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刘德谦记忆犹新。他说,1997年教育部对全国高校的学科进行调整,要把“旅游管理”从二级学科降到三级学科,经过《旅游学刊》举办的“第五届旅游科学理论与实践全国学术研讨会”与会高校代表的同声呼吁和会后的工作,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对会上呼声的报道,最后终于保住了“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的地位。
到2007年,大家又开始了新的推动,经过包括刘德谦本人在《旅游绿皮书》里呼吁全国重视旅游学科(包括建议把旅游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等的共同努力,2012年旅游学科终于在高校学科目录里升级为一级学科。
所以他提出是不是应该继续呼吁,从而推动国务院学位办把旅游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
“学科升级,主要目的是开拓学科的发展空间,对于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来说,这点尤其重要。学科地位的争取是一方面,学科建设也极其重要。学科建设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科内部建设,形成本学科更加坚实的核心理论,以及其分支学科如何共同推动核心理论的完善,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他说。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表示,旅游应该成为一门学科。要想成为一门学科关键是学科本身,学科的核心理论是什么,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他说,他所专注的旅游地学,就是有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理论、独立的服务内容的。
“今年春天我们召集25所高校召开会议,探讨旅游地学怎么发展。经过大家的讨论确定有六门核心课程必须学,包括《旅游学》《旅游地学》《自然地理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这个思路也应该适用于旅游学科。”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衍用认为,旅游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要理清楚研究的是旅游者、旅游业,还是旅游地,这是有关联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他说,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旅游教育至少包括四个层次:最基础的是对应旅游者的服务类教育,目前比较成功。
第二是对应旅游业的管理类教育,这是比较滞后的(大学的课程应该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20几门课都是专业基础课,没有开设专业课)。第三是对应目的地建设和目的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旅游地教育,目前只有旅游规划课是这个方向的;而属于这个层次的全域旅游,其要求就是用旅游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应该补上这方面的教育。
第四是技术性支撑的教育,如智慧旅游、风景道规划与建设,等等。这四个方面的教育与学科建设应该分开来讨论。旅游地的教育是“道”的层面,旅游业的教育是“法”的层面,为旅游者服务的教育是“术”的层面,目前我们是不是给一锅煮了。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田认为,是不是要把旅游升级成一级学科,要看做成一级学科有没有好处。他举出了这之前学者们试图构建一门城市学的例子,说明学科建设如果难于发挥作用,问题也仍然没有真正解决。
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认为,我们现在谈旅游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实际上是反映了旅游学科的危机感和焦虑感。经济学、地理学这些学科就不会谈这个问题。评价学科和学者的标准有两种,一个是发表过多少SCI论文,另一个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我认为一定要看这个学科对社会有没有贡献。目前有18个省市区成立了旅游委,旅游很受重视。政府有需要,社会有需要,我们就有很多研究可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谷慧敏表示,从农耕到工业再到服务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衍生出若干个学科。旅游学科包容面特别广泛,将来甚至成为一个门类也是有可能的。“希望再过10年,我们可以讨论如何建设旅游学科门类的问题。”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交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旅游学科的地位和学科建设进行了探讨。
对于学界为提升旅游学科的地位所做的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刘德谦记忆犹新。他说,1997年教育部对全国高校的学科进行调整,要把“旅游管理”从二级学科降到三级学科,经过《旅游学刊》举办的“第五届旅游科学理论与实践全国学术研讨会”与会高校代表的同声呼吁和会后的工作,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对会上呼声的报道,最后终于保住了“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的地位。
到2007年,大家又开始了新的推动,经过包括刘德谦本人在《旅游绿皮书》里呼吁全国重视旅游学科(包括建议把旅游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等的共同努力,2012年旅游学科终于在高校学科目录里升级为一级学科。
所以他提出是不是应该继续呼吁,从而推动国务院学位办把旅游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
“学科升级,主要目的是开拓学科的发展空间,对于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来说,这点尤其重要。学科地位的争取是一方面,学科建设也极其重要。学科建设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科内部建设,形成本学科更加坚实的核心理论,以及其分支学科如何共同推动核心理论的完善,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他说。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表示,旅游应该成为一门学科。要想成为一门学科关键是学科本身,学科的核心理论是什么,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他说,他所专注的旅游地学,就是有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理论、独立的服务内容的。
“今年春天我们召集25所高校召开会议,探讨旅游地学怎么发展。经过大家的讨论确定有六门核心课程必须学,包括《旅游学》《旅游地学》《自然地理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这个思路也应该适用于旅游学科。”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衍用认为,旅游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要理清楚研究的是旅游者、旅游业,还是旅游地,这是有关联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他说,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旅游教育至少包括四个层次:最基础的是对应旅游者的服务类教育,目前比较成功。
第二是对应旅游业的管理类教育,这是比较滞后的(大学的课程应该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20几门课都是专业基础课,没有开设专业课)。第三是对应目的地建设和目的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旅游地教育,目前只有旅游规划课是这个方向的;而属于这个层次的全域旅游,其要求就是用旅游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应该补上这方面的教育。
第四是技术性支撑的教育,如智慧旅游、风景道规划与建设,等等。这四个方面的教育与学科建设应该分开来讨论。旅游地的教育是“道”的层面,旅游业的教育是“法”的层面,为旅游者服务的教育是“术”的层面,目前我们是不是给一锅煮了。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田认为,是不是要把旅游升级成一级学科,要看做成一级学科有没有好处。他举出了这之前学者们试图构建一门城市学的例子,说明学科建设如果难于发挥作用,问题也仍然没有真正解决。
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认为,我们现在谈旅游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实际上是反映了旅游学科的危机感和焦虑感。经济学、地理学这些学科就不会谈这个问题。评价学科和学者的标准有两种,一个是发表过多少SCI论文,另一个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我认为一定要看这个学科对社会有没有贡献。目前有18个省市区成立了旅游委,旅游很受重视。政府有需要,社会有需要,我们就有很多研究可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谷慧敏表示,从农耕到工业再到服务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衍生出若干个学科。旅游学科包容面特别广泛,将来甚至成为一个门类也是有可能的。“希望再过10年,我们可以讨论如何建设旅游学科门类的问题。”
本文刊载于《中国旅游报》2016年11月2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