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修爷爷讲故事 档案揭秘故事爷爷孙敬修的精彩人生
“亲爱的小朋友们,爱听小喇叭的小朋友们……小喇叭30多岁了,从小喇叭第一天我就来给小朋友讲故事了 ……现在,我挺想你们的。”
这是“故事爷爷”孙敬修89岁高龄时的一段播音,这段播音如今保存在北京市档案馆内。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在北京市档案馆内保存有记载孙敬修生平的档案、照片、声像资料等3000余件,记录了孙敬修毕生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的历史。
这个世界让人羡慕的人很多,但同时又受人尊敬的人却不多。而有一个人曾被西班牙一位记者称为“世界上受崇拜的人中,崇拜者人数最多的人”,这就是被称为“故事爷爷”的孙敬修先生——一个给孩子们讲了70年故事、教育了几代人成长的教育工作者。
随着时间的流逝,孙敬修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3个年头了。不知道你的眼前是否还常常呈现他和蔼可亲的面容,你的耳边是否还回荡着他温柔慈祥的声音,你的心中是否还记起他讲过的爱憎分明的故事?(俞兆娜)
◆珍贵档案◆
家人捐赠档案 永存记忆怀念
从2006年起,孙敬修的儿子孙全来每年都要整理父亲留下的档案资料,整理好一部分就捐赠一部分,从未间断,一直到2011年,共向北京市档案馆捐赠档案资料3217件。他说,将这些档案资料捐赠给国家,是他和他的家人多年来的夙愿;能将这些档案资料永久地保存下去,也是对父亲最好的怀念和记忆。
孙全来捐赠的档案资料记载了从上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孙敬修的人生轨迹,其中包括原始的“小喇叭”广播录音,孙敬修与国家领导人、听众、朋友、同事的往来书信及照片,还有凝聚他毕生精力形成的教学笔记、手稿等。这些档案系统、翔实地记录了孙敬修坎坷、精彩和不平凡的人生道路,他对儿童教育事业的执著探索、辛勤耕耘的奉献精神、广大听众对孙敬修的钦佩和热爱,以及孙敬修与听众之间的深厚友谊。这对于研究孙敬修儿童教育方法和工作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在北京市档案馆里,孙敬修的手稿、书信、录音、书籍等被科学地分类、安全地保管,每一件档案资料都在向世人讲述着一个或平淡或动人的故事。
◆成长经历◆
常在父亲膝下听故事
孙敬修于1901年10月12日出生在北京南城一个贫民家庭,他的父母早年逃荒来到北京城,住在崇文门外。
虽是家中老六,孙敬修却也是长子,因为前面五个孩子都没能养活。父亲曾在非洲矿井当过华工,后来在家门口摆书摊,说书讲故事,可惜生活仍然非常窘困,在孙敬修幼年时就因病撒手人寰。在父亲膝下听故事的日子对孙敬修日后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而又非常深刻的影响。为了维持生计,母亲将他寄养在大爷家,自己在卢沟桥的福音堂工作。每周六和寒暑假,都是小敬修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只有那时才能和妈妈形影不离,享受妈妈怀抱中的温暖。
教师是个神圣的事业
1916年,15岁的孙敬修从“汇文高等小学校”毕业,听说在卢沟桥边有个京兆师范学校,上学不交学费还管吃住。为了今后的生活,母子俩一商量,决定报考京兆师范!经过一番努力,孙敬修如愿考上了京兆师范学校。当看到榜上有自己名字时,母子俩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这一刻,标志着孙敬修童年生活的结束,也预示着他一生从事教育生涯的开端。
在孙敬修眼中,做小学教师虽然“穷”,但却是一个神圣的事业。在临近毕业之际,他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今既毕业,行将为人师,吾等切勿以财为念,而要以义务为心。如是,我中华民国之儿童无失教之虑,而国有日强之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