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发cell 中国机构9月CNS (Cell、Nature和Science) 发文报告
胡文浩教授课题组基于高效构建结构多样性手性化合物骨架的多组分新反应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在线发表于《Nature Chemistry》
胡文浩教授课题组多年来从事多组分新反应研究和手性不对称催化研究。在多组分反应领域发现了两个新的化学转化过程,采用亲电试剂捕获铵基/羟基叶立德中间体,属于原创性的发现(Org.Lett.2003, 5, 3923–3926,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1337-1339.)。
胡文浩教授课题组报道的合成方法提供了一种一步高对映选择性、高非对应选择性合成吲哚类衍生物的新途径,对于制药行业的现代药物合成和高通量筛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被《Nature Chemistry》匿名审稿专家高度评价,认为该方法“无疑是金属卡宾化学领域的一个突破,可以构筑结构复杂的吲哚类衍生物,必将在制药行业引人注目。”
创新点:
吴乔教授及其团队发现了核孤儿受体Nur77通过与LKB1结合抑制其出核磷酸化AMPK,从而抑制AMPK活性。此外,他们还筛选并鉴定了一个化合物(TMPA)可以通过结合Nur77,阻断其与LKB1的结合,从而使细胞核的LKB1释放并转运到胞浆磷酸化AMPK,激活AMPK活性。
进一步在林天伟教授课题组的帮助下,他们获得第一个Nur77-TMPA共结晶,并阐释其构效关系。在糖尿病小鼠实验中,他们证实了TMPA能够有效地降低小鼠体内的血糖水平,并且是通过Nur77介导。
意义:
吴乔教授指出该研究不仅确定了调控血糖水平的新靶点Nur77,建立了筛选降血糖化合物的新平台,而且提供了一个新的先导化合物能够有效的抑制血糖,阐释了共晶体结构,这些研究将为临床治疗血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因PWS综合症的病理机制至今不详,而非编码RNA(sno-lncRNAs)在PWS综合症病人中完全缺失,从而提示这些新的RNA分子可能与PWS综合症的病理发生相关。该工作也为进一步了解PWS综合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据陈玲玲课题组成员称,除以封面故事发表,该工作在当期Molecular Cell还作为研究亮点(Issue Highlight)获得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研究者的专评(Preview),专评指出“这些全新类型长非编码RNA的发现为人们认识PWS综合症的病理提供新的机制”;该研究同时也获得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研究亮点专评(Research Highlight),标题为“非编码RNA家族中的新成员”。
谢东研究员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门静脉癌栓(PVTT)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指出微环境的转变,就是转移性癌细胞的变换把戏,相关成果公布在Cancer Cell杂志上,同期还配发了一篇评论性文章,重点推荐了上述研究成果。
对于这些研究,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的王兴伟研究员王兴伟等人评论道,“建立一个宽容的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转移的一种策略”,“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找到了连接肝炎感染与TGF-β活性,以及调节性T细胞召集之间的分子信号事件,指出了这是一种促进肿瘤转移的微环境”,这将有助于解析癌症转移的分子机理,也为相关的分子信号阻断治疗提出了理论基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完成的牡蛎对潮间带逆境适应机制的研究成果,由《自然》杂志以长篇论文形式在线发表。
张国范教授等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和全新的组装策略,构建了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证实了牡蛎基因组序列具有极高的多态性、较高比例的重复序列和活跃的转座子。结合转录组、蛋白谱等最新组学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一系列与牡蛎抗逆能力相关的基因发生明显扩张,这可能是牡蛎适应潮间带逆境适应的主要分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