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枣阳槊 千古明君李世民 为什么非要杀掉单雄信
在大唐那个猛将如云的年代,单雄信绝对是个让任何人都不敢小看的猛将,其武艺和率领骑兵的本领都堪称一流。在小说《隋唐演义》、《说唐》等文学作品里,单雄信是山西潞州八里二贤庄庄主,大隋九省绿林总瓢把子,绰号"赤发灵官",手中一条金钉枣阳槊有万夫不挡之勇。
除了绿林身份有所演绎,历史上的单雄信武功和带兵的本事比小说中还要高出一筹,如《旧唐书》中说单雄信: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司马光《资治通鉴》: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可是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李世民,在俘虏单雄信后却坚持要杀掉,连徐茂公(徐绩)都救不了。遂成千古之谜,令喜欢李世民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唐武德元年(618年),在与王世充的交战中,单雄信兵败后投降王世充,徐世绩则投奔了李世民。王世充仍然重用单雄信为大将军。两年后,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单雄信率军出战。单雄信异常骁勇,给唐军造成了重大伤亡,曾在战阵中持枪纵马激战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幸亏徐世绩出现制止了单雄信。
后来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举军投降,李世民下令将单雄信等一干将领全部处死。徐世绩向李世民苦苦求情,并说可用自己的功勋换单雄信的性命,只求免单雄信一死,但遭到拒绝。单雄信安慰徐世绩说,没关系,我知道自己必定会死。徐世绩说,忠义难两全,并表示会在单雄信死后照顾单雄信的家人。徐世绩割下自己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下,说自己没有忘记当初同生共死的誓言,单雄信吃下后赴死。
在隋末唐初的江湖中,单雄信地位很高,他出道早,大业九年(613年),翟让在瓦岗山树起义旗,单雄信与徐世绩属于第一批响应者,是元老级的人物。大业十三年(617年),李密入主瓦岗山,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绩为右武候大将军,是瓦岗山上第一流的军事长官。
在作战中,他擅长指挥骑兵,马槊功夫一时无双,在江湖中名声不逊秦琼和尉迟恭。以致于俘虏单雄信后有些人道贺说:“秦王前日得到了尉迟恭,今日又得到了单雄信。两位当世名将皆归秦王麾下,真可谓如虎添翼啊!”
徐世绩就是演义的军师徐茂公,是大唐的第一名将,用兵如神,是李世民最为倚重的大将。李世民素来求贤若渴,程知节(程咬金)、秦琼、尉迟恭也都是降将,李世民都能量才重用,再联想到几年突厥的入侵和平定西域的战争,说明大唐正在用人之际,面对如此猛将,为什么偏偏容不下单雄信呢?
这一点在唐史中语焉不详,所以很多人说是因为单雄信差点在阵前刺伤李世民。其实,这倒是小看李世民了,两国相争,各为其主,猛将上阵,义无反顾,这一点无可厚非。
虽然李世民杀单雄信这件事在后人研究历史中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事情,但在当时却少有异议,瓦岗山旧将中也只有徐世绩为单雄信求情,而瓦岗山的另两位老战友程咬金、秦琼却一声不响,这一点正是李世民要杀单雄信的原因。
细数单雄信的历史,除了勇猛之外,人品并不好,有两个事件可以说明此人并没有什么原则,更谈不上道义:
事件一:积极帮助新老大谋杀旧老大
在瓦岗军与王世充的会战中,李密打算除掉翟让,李密设宴请翟让饮酒,席间单雄信斩杀翟让,并伤及徐世绩,是单雄信向李密求情才保住徐世绩一命。单雄信帮助新老大李密杀旧老大翟让,而且连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徐世绩也不通知一声。事后,房彦藻就以“单雄信轻于去就”,劝李密杀之,但李密爱惜单雄信才能,拒绝这个建议。这说明瓦岗军中单雄信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个不讲江湖道义的投机分子。
事件二:为保命临阵投敌却毫不愧疚
在瓦岗军与王世充的作战中,李密分兵迎敌,单雄信率领骑兵单独扎营,被王世充击败后,李密、徐世绩等人都投奔大唐,而单雄信却投降了敌人王世充,没有丝毫的内疚。同样投降王世充的程咬金、秦琼等人在瓦岗旧部随大唐与王世充交战中,前战临阵声明而去,而单雄信是兵败被俘后才想投降保命,性质仍然是投机,没有半点忠义原则。
这样的行为,只能说是彻头彻尾的不忠。人才可以分许多种:有的人德才兼备,有的人有才无德,有的人有德无才,而有的人才德俱无。而单雄信,很明显属于有才无德之人。
眼光如炬的李世民自然不会用这种人,所以单雄信之死,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