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桢几品官 微史记 | 两江总督沈葆桢让部下又敬又怕
在两江总督任职史上,有一对岳婿都任过此职:历史名臣林则徐,大名鼎鼎,国人妇孺皆知;他的女婿沈葆桢也担任过两江总督这一要职,而且他在近代史上的表现也很突出。
沈葆桢,进士出身,不仅是林则徐的女婿,也是他的外甥。虽然底子是书生,但在刀光剑影中磨砺过的沈葆桢却是有名的脾气倔、胆子大。
他的胆大,在任两江总督之前早有体现,领兵打仗且不说,还表现为不畏重臣权势,务实敢言,敢说敢干。
与太平军作战期间,曾国藩被清廷深为倚重,实际掌控四省,率领几十万大军。1863年,江西巡抚的沈葆桢为巩固辖区,确保江西驻军的粮饷,断然截留了曾国藩的湘军财源——江西厘金,这让曾国藩极其恼火,但又无可奈何,最后的办法是清廷出面,"诏两解之,命各分其(江西厘金)半",尽管朝廷也从别处挪拨款项将曾国藩少的部分给补上了,但同时也等于认可沈葆桢截留军饷自固辖区的合法性。
这让湘军高层相当不爽,却使沈葆桢的名头更响。
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城后,幼天王洪福瑱、洪仁玕、洪仁政等一批太平天国将领突围转战,打算过江西去广东,却被沈葆桢指挥的江西军队打败,洪福瑱等人都被抓获斩首,太平天国起死回生的希望就此熄灭。沈葆桢为此大大露脸,清廷也格外高看,"予(沈葆桢)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加头品顶戴"。
沈葆桢的才高胆大还体现在1874年处理台湾事务上。"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因商船避风泊台湾……藉词调兵,觊觎番社地。"清廷委派沈葆桢赴台湾处理此事,同时还给了他另外一个头衔"兼办各国通商事务",意味着也命其开发台湾、建设台湾。
沈葆桢到了台湾后,一是同已经侵略登岛的日军据理交涉;二是通告台湾土著以及百姓遵守官府法令、统一听官方指挥;三是带领当地军民"修城筑垒为战备";四是催促清廷加紧再派援兵巩固台湾。
这些有力举措,对侵台日军的威慑力很大,很快稳住了台湾局势,随着"提督唐定奎亦率淮军至,日人如约撤兵"——日本侵略军见沈葆桢决意迎战,不容易得手,于是通过谈判要了50万两银子,就撤退了。
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沈葆桢再到台湾,平定了地方骚乱,整顿吏治军政,确定台湾岛上的行政区划,改革了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旧条例,着意修路开矿、营商办洋务。在开发建设台湾的同时,他还做了件令朝野震惊的事情:作为清朝大臣,他向清廷建议在台湾岛上"为明(朝)遗臣郑成功请予谥(号)、建祠,以作台(湾)民忠义之气。"——慎重权衡之后,清廷竟然批准了。
光绪元年四月,沈葆桢被"授两江总督,兼办理通商事务大臣"。针对江南两江地区十多年来吏治涣散、官员骄横的情形,应该来说,沈葆桢实行的是"猛政",严厉整饬辖区政务,即便是功臣悍将他也毫不姑息,"宿将骄蹇者绳以法,不稍假借",使得当时两江地区官场既恨他,又敬他、怕他。
管理军队是两江总督的本职所在,沈葆桢打击辖区军队中的江湖习气非常坚决,有一件事在当时传播甚广。沈葆桢整肃军纪,将常州绿营一个李姓千总撤职,千总得知是其上司游击官向上打报告所致,就找机会报复。清代惯例,大年初一,常州城文武官员都要汇集万寿宫,向远在京城的皇帝朝贺遥拜新年。
这位李千总计划埋伏在万寿宫门旁边,于大年初一这天,伺机刺杀游击官。刺杀计划被江宁地方官察觉,事关军营军务,迅速汇报给了两江总督。沈总督派人调查,游击官担心再惹麻烦,牵扯不清,没敢说出千总要杀他的实情,反而是千总道出了要刺杀游击官的动机。
案情呈报沈葆桢,他决意借此事整肃军纪,做出裁决:"万寿宫何地?元旦何日?该千总胆大妄为,藐法已极!仰常州府就地正法(千总)。该管游击不敢据实禀报,实属畏葸无能,应一并革职!"此事在当时影响很大,煞住了两江地区军队中的不良风气。
沈葆桢严厉整饬官场、军务的同时,对地方治安也抓得很紧,对于偷盗行为,一律从重从快处罚,乱世用重典,史料显示,他上任的前三个月,"诛戮近百人,莠民屏迹"。
沈葆桢在两江总督任上四次请求辞职,皇帝、皇太后几次特下诏书慰问,请他留任。有军功有治绩,同时还不恋权,清廷对这位有个性的地方大员表示了相当的尊敬。光绪五年(1879年)十二月,沈葆桢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清廷给了他很高的荣誉,赠太子太保衔,牌位放入京城贤良祠,以及在所立功的各省建专祠祭祀,并赐谥号"文肃"。有才能、得官体、行严肃、建大功,"文肃"这个谥号应该说很适合敢说敢做的封疆大吏沈葆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