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桢与曾国藩 沈葆桢:“贤哉似舅” 永葆桢干

2019-04-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福州乡贤沈葆桢继承了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杰出的政治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近日,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沈葆桢:中国近代船政奠基人>一书作者沈岩研究员做客省图书馆东南周末讲坛,作"中国近代船政奠基人--沈葆桢"讲座,引领读者走近这位中国近代船政奠基人--沈葆桢与曾国藩 沈葆桢:"贤哉似舅" 永葆桢干沈葆桢:"贤哉似舅" 永葆桢干沈葆桢(1820年-1879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

福州乡贤沈葆桢继承了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杰出的政治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近日,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沈葆桢:中国近代船政奠基人》一书作者沈岩研究员做客省图书馆东南周末讲坛,作“中国近代船政奠基人——沈葆桢”讲座,引领读者走近这位中国近代船政奠基人——

沈葆桢与曾国藩 沈葆桢:“贤哉似舅” 永葆桢干

沈葆桢:“贤哉似舅” 永葆桢干

沈葆桢(1820年—1879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也是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的外甥,也是其女婿。

沈葆桢与曾国藩 沈葆桢:“贤哉似舅” 永葆桢干

作为船政文化专家,《沈葆桢:中国近代船政奠基人》一书的作者沈岩说,沈葆桢在创建船政、治理台湾等方面,厥功至伟,声名远扬。

家风熏陶

沈岩结合《沈葆桢:中国近代船政奠基人》一书的内容,介绍了良好的家风对幼时沈葆桢的熏陶。沈葆桢的父亲沈廷枫是教师,娶了林则徐的六妹林蕙芳。他的夫人则是林则徐的次女林普晴。林普晴是一位难得的贤内助,知书达理、甘于清贫、洁身自好。

沈葆桢与曾国藩 沈葆桢:“贤哉似舅” 永葆桢干

少年沈葆桢十分胆小,听到鸟叫、猫叫,就吓得躲到母亲的怀里。为了练其胆量,母亲先舒其气,让他大声朗读。母亲还给他讲壮士的故事,让他明白只有心虚才胆怯的道理,再让他晚上在墓地行走。家风严使沈葆桢甚为获益。沈葆桢的名字是舅舅林则徐为他起的。葆桢,永葆桢干之意。古时建筑,两边的立柱为桢,中间的立柱为干。国家栋梁之材,谓之桢干。舅舅起的“葆桢”是沈葆桢后来行世的名字。

沈葆桢在林则徐家阅览了大量古今中外名作,且经常与林则徐促膝对谈,对“洋务”有了初步了解。林则徐对沈葆桢的思想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学家常常将沈葆桢作为林则徐的“道德继承人”。

沈葆桢少年时代还受业于著名经学家林昌彝,与夫人林普晴同为林氏弟子,颇受林昌彝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林昌彝是一位满腹经纶的爱国志士,著名学者、《海国图志》作者魏源和族人林则徐都是他的挚友。沈葆桢从小耳濡目染,在内心深处根植了爱国爱乡的种子。

沈葆桢立志以舅舅为榜样,树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决心为国效力争光。沈葆桢在京城的三篇奏折,在国家的层面上建议,高瞻远瞩,见解非凡,得到咸丰帝的赏识。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沈葆桢受命据守广信,形势十分危急。

当时,夫人林普晴怀揣印章坐在井边(当时夫人怀有身孕,后来生下的女儿名叫怀印),手执宝剑,准备以死相拼。夫人的血书送到玉山总兵饶廷选那里起了作用,饶廷选在没有军令的情况下起兵,被革职留营。但是,此举使广信城转危为安。在江西巡抚任上,沈葆桢面对满目疮痍的景象,励精图治,固省强兵,终于使江西变了样。

“贤哉似舅”

关于沈葆桢的历史评说,有官方的评价,如上谕、清史稿的评价;有民间的说法,如各种书籍的评价等。沈岩举了三个人的说法,一是清代重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左宗棠,说他“贤哉似舅”;一是与左宗棠齐名的清代重臣曾国藩,说他事业“不减其舅”;还有就是被称为“一代帝师”陈宝琛的评价:“吾闽百年来,名臣最著者数侯官林文忠、沈文肃二公。”说的就是林则徐、沈葆桢舅甥二人。

沈葆桢理政32年,清正廉洁;爱民亲民,凡事以百姓为主;办事秉公,保持求实求精的作风。他坚持权操诸我,维护主权,坚持民族气节。在军事方面,他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在教育方面,他引进西学进行中国化改造。他在近代化建设方面,颇有建树。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功不可没。

沈岩说,沈葆桢之事业,以督办福州船政和创建福建水师为最。1866年,左宗棠授命筹建福建船政,但不久就被派去陕甘任总督,他推荐沈葆桢主持船政。船政是临时机构,一般人不愿履职,沈葆桢却一干八年,并取得好政绩。

他上任后,不顾重重阻力,大张旗鼓地开办船政,在“购置者权操于人,何如制造者权操诸己”的指导思想下,开始了打造计划。福州船政局的定位,一开始就是要能够自己建造兵船。1868年1月,沈葆桢主持了第一艘木质兵舰“万年青”号的龙骨安放典礼。

这是中国人近代自造的第一艘蒸汽轮机战舰。沈葆桢深知要科技强军,必须培养人才。他在福建创办船政学堂即“求是堂艺局”,培养海军军官,学习西方近代造船技术。他还推动了中国第一波出国学习(海军)的浪潮。

从1874年5月至1875年8月,沈葆桢曾作为钦差大臣两赴台湾,其治台政策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由于战事迫在眉睫,沈葆桢考虑的主要是台湾的军事建设。而在二次巡台期间,沈葆桢则对台湾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进行治理和整顿,使台湾发展迈上了近代化轨道。

德泽后世

今年是沈葆桢逝世140周年。沈岩说,尽管世事沧桑,但沈葆桢一生报国,廉政勤政,务实正直,令人敬仰,值得后世缅怀纪念。纪念沈葆桢有着许多现实意义。

沈葆桢创办船政就是为了整理水师,为了强军。当时,宋晋等官吏说,现在外交议和了,没必要造舰,发展海军。沈葆桢驳斥说:船政不但五年不能停,亿万年也不能停。可以说,高科技嫁接是船政的成功之处。沈葆桢念念不忘铁甲船有其道理,这是因为铁甲船能攻,而北洋水师的“蚊子船”仅是守。

1875年分南洋和北洋水师,沈葆桢把南洋三年的经费给北洋武装以成军,但李鸿章说铁甲船是不急之务,没有购买。“春秋第一贤相”子产说要宽猛结合,一味地宽只能是盗贼遍野。沈葆桢采取宽猛结合的方法治军、治府、治省、治台,取得了好成绩。

创办船政,沈葆桢说学堂是根本。船政学子一毕业就被派上用场。近代的风云人物,有不少船政学子的身影,严复就是其中一位。陈季同、罗丰禄是清廷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职业外交家,魏瀚、陈英、邓世昌、萨镇冰等都是近代著名人物。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筹划海防事宜,办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沈葆桢开始了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倡导之路。沈葆桢很早就认识到台湾的重要性,1875年开启了台湾的近代化,先后推行“开山、开禁、开府、开矿”等一系列新政,改变了台湾封闭的局面,使台湾步入开放和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