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概念股 高解春:互联网与人工智慧医疗的概念与展望
今天讲的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医疗理念与发展趋势。我对这个领域有一定发言权,除了复旦管理研究所的工作,我做过最大事情是在上海最早完成了一个医联工程,把上海600家医院进行一个信息联网,被WHO称为世界上最大医疗信息网。互联网医疗会改变业态,但不可能让行业消失。
医疗模式随着面对面模式变成了可以通过健康云对病人进行服务。病人到医院,以医院为中心,可以通过协同网络服务来进行等。明天不管病人是在汽车、火车、卫生间都可以得到医疗服务,这一切是真的,而且完全可行。当这一切可行,我们需要什么政策和什么样的服务。
简单来说,载体改变了,载体是互联网,使时间弹性更大,空间缩短距离,但是有一些东西在互联网会受到限制。医疗领域当然有一定特殊性,但无需刻意强调。以电子处方是否可能为例,医生在这里给大家开一个处方,这个处方能否用,有没有法律效果。
如果是远程会诊一个医生对应一个病人,这个关系能否进行,这是一个关键点。广州二院开了一个先例,电子处方是可行的,而且已经运行了。远程医疗电子处方这个模式,我在上海做了一个网络,完成了一个病人一刷卡,病人不说话,医生就知道你在什么医院看过什么病,开过什么药。
后来医生做检查,电脑会提醒你医生昨天做过检查,你确定还做吗?所有的一切都在掌控中,都在监管中,这是互联网医疗发挥的作用。这些都可能了,其他问题就能解决。
第二个概念移动医疗,同样不要讲得太复杂,我认为互联网医疗如果用PC端,移动医疗只是把PC端变成了移动端。这种载体改变,就是活动更大,距离更短,医生和病人之间关系可以有很大变化。举一个例子,医生给病人做了一个检查,不管医生到什么地方,检查报告一出来你手机就告诉你检查的结果。
手机上就可以做医嘱,告诉护士给这个病人拿什么药。这个医生半小时没有反应,上级医生手机唤醒,这一切现在都变成可能的话,对医疗服务会带来什么变化。这个医生给你开药,告诉你是肾脏病病人,你给他开药不符合,这个就会提醒你这个药不符合。这一块会给我们有很大改变。
移动医疗还有一些方法,有无线、有条码。如果柜台不收现金就需要用手机。当明天变成这样,大家想想我们医疗明天会怎么样。有很多就要求你不要到医院,在手机上进行就可以了。现在我们是必须到医院来,总有一天医生会主动告诉不要到医院,你把什么告诉医生就可以了。
我曾经给院长提出了两个问题,现在有多少病人是慢性病病人?每个月到医院就是开药?我自己是慢性病病人,我已经几年不去医院拿药,我希望这一切未来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按照病情变化,网络开药,快递送到家。如果可行,医院病人将减少很多;检查报告网上可以看到,这一批病人又有多少。
有人说,医院1/2的病人都不需要了,但其实所有流程都没有改变,医院应该收的费用照常,但是对这个社会意味着提高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一切变得简便。
我主张每一个医院都有一个互联网医院,也可以互联网医疗要有更大共享,比如平台不受中山医院、华山医院限制,所有精神科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让有限医疗资源发挥更大作用。
还有一个概念,互联网与物联网结合—家庭医疗监测,就是病人在家里就可以进行心电图、身高,血压等检查,记录自动送到医生端,医生进行诊断。这个时候有另外一种模式,以家庭为核心,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成本也不高,对千万个家庭说来是很大的帮助。这一切不要放在三甲医院,我一直主张放在社区医疗服务,以社区为服务,当这一块进行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互联网医疗又多了一个东西,和物联网的联盟。
关于人工智能,是以计算机模仿医生的思维过程。未来会怎么样,它一定更理性,当然也有毛病。医生想不通还有一个偏向,它是想不通就反复计算,最后死机。我们(医生)不是要被替代,反而将来任务更重。当新疾病发生时,我们就要创造新的软件,来让计算机更好的进行服务,这才是人类未来升华的方向。
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医疗成为未来,最大瓶颈就是互联网模式主体和法律空间,线上医院必须建立线下医院,法律主体是医院、医生。大家不要想载体改变就改变了法律关系。谁开医嘱医生负责,病人负责是提供信息准确。有人会说,不见面怎么准确,但其实见面就准确吗?只要如实讲情况,判断有问题是医生的责任,如果没有讲出来是患者的问题。
法律关系就是这样。还有隐私保护。大家是否想过病历放在医院也可能被偷,所以线上谁把信息透露出去,造成伤害也是需要付法律责任。另外有人会觉得网络上病史不准确,其实手写病史最不可靠。网上只要做过就有记录,比纸版更可靠。
这些都不成为阻碍,阻碍来自卫计委(现“卫健委”)管理。中国有一个现象,病人在网络上找医生,你既然相信这个医生,你们两个就沟通。但是中国是网络上找的医生,但是出问题找政府。病人找医生负什么责任,医生负什么责任。网上舆情怎么可以说得算,应该是法律说得算。我认为电子处方、网络医院需要扶持和探索。我更加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使这方面政策早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