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红组合的歌 走俏的“高原红”——通渭县苹果产业发展见闻
通渭县新景乡王湾村的苹果今年进入丰收季,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销售,果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通讯员赵世军 岳峰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张刚
金色深秋,层林尽染,通渭县鸡川镇满山成熟的苹果,红得耀眼。车来车往,一个个饱满香甜的红苹果,整齐装箱后迅速被发往全国各地。红彤彤的苹果,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高原红"。
眼看着周边县市的农民种苹果树、种梨树、种花椒树,走上了致富路。前些年当地也有人开始摸索着种两三亩果树,但是由于规模小不成气候,即使丰年,由于产量少,果商也不上门来收,销售又成了问题。
"好饭不怕晚",不要怕别人种了咱就不种,不要因一时的滞销而丧气。鸡川镇党委书记廉国斌就一直在动员村民们种果树:"苹果耐旱,喜阳光,这里有这么好的光照和土壤,又有勤劳踏实的劳动力,放着这么好的条件不利用,真让人着急啊。"
不怕种得晚,就怕路走弯,种苹果树苗是关键。当地干部群众从全国各地选果苗、试种、对比筛选,最后发现山东的红富士很适合这里的种植条件。这里与山东烟台有同等的纬度,但高原地区光照更强土壤条件更好,同样的果苗,产出的果子,品质更好、颜色更鲜、口味更甜、口感更脆、存储时间更长,树苗虽然价格高,但品质好,产出的果子很快就在市场上有了认可度。
村民们有了信心,果林基地初具规模。
苹果在通渭推广种植的背后,其实也浓缩了当地村民们多年来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探索史、奋斗史。
当地曾引进过党参,刚开始的一两年价格还不错,但很快党参价格便开始面临断崖式下跌,甚至有一年满地比筷子还粗的党参还不如柴草值钱,伤心过后,再无人提种党参的事。
此后又有人试种西瓜、蔬菜,还有人试种红豆草、油菜花,但都没能形成气候。
去年,当地苹果遭遇了卖难,一些果农开始寻找原因,发现全国其他地方的苹果价格并不低。他们在调查后发现,这是由于当地果商不当竞争造成的后果。
醒悟过来的果农们开始想办法、找路子,他们利用互联网,开始在朋友圈推广苹果。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让通渭产的"高原红"很快有了名气,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一些市民,通过朋友圈的销售渠道,尝到了"高原红"的甘甜。在鸡川镇丁店村,村民丁永前种的几亩苹果今年长势喜人,这些年他潜心钻研技术,天天围着苹果转,加上方便快捷的物流渠道,让他的果子很快销到了全国各地。
"高原红"仿佛从沉睡的土地上突然苏醒了,一片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