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乐曲 民乐欣赏:《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是一首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优秀民间唢呐乐曲,流传很广,有多种版本。1953年,唢呐大师任同祥先生对此曲进行了改编和艺术再创作;1974年,中央乐团在任同祥版本的基础上又做了一次较大的整理改编,又添加了一个百鸟齐鸣的引子,加强了音乐性,并扩充了华彩乐句,使乐曲更为整洁。
![](https://pic.bilezu.com/upload/f/1a/f1a66532b134906ba1ace7dd0af71c33_thumb.jpg)
《百鸟朝凤》充分发挥了唢呐的乐器表现功能,模仿许多类飞鸟鸣禽的叫声,活波粗犷,欢快爽朗,逼真动人。整个乐曲的吹奏较自由,常有即兴发挥,各家所奏结构都不尽相同,但大体以循环结构为原则。其音乐分为旋律部分(主部)和模仿鸣叫声部分(插部)两种。
![](https://pic.bilezu.com/upload/b/a3/ba34a7800d86c1d9febf804f9741334f_thumb.jpg)
旋律部分为徵调式,有北方民歌旋律音调特点;模仿部分是学习各种鸟叫,穿插其间。最后有一段结束音乐,称为“谢板”。它的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充分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全曲共分八段,是一首循环体结构的乐曲。
![](https://pic.bilezu.com/upload/d/03/d0320c372819bd7e7f19945ff3fb5763_thumb.jpg)
(1)山雀啼晓。乐曲开始是一段散板。在唢呐奏出清新、悠扬的乐句之后,随即模仿鸟叫声,由伴奏乐器笛子与之相对答呼应,互相竞赛,展现出山雀啼晓的意境。
(2)春回大地。这是一段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北方民间音乐粗犷、爽朗风格的曲调,优美而流畅。这段音乐的特点是造成一种欢乐的情绪和变化多端的气氛,为下一段落模拟音调的出现提供了心理上的准备。
![](https://pic.bilezu.com/upload/7/f4/7f48b190022311eca96ff165c3b46453_thumb.jpg)
(3)莺歌燕舞。唢呐自由地模拟各种鸟叫声,伴奏声部以舒展的节奏和优美如歌的旋律作陪衬,加强了音乐性。
(4)林间嬉戏。短句替代前面悠长的乐句,音乐显得活跃起来,犹如人们在山林中嬉戏的欢快情景。
(5) 百鸟朝凤。这是第二次出现的模拟各种禽鸟的叫声,充分发挥了唢呐所特有的演奏技巧,惟妙惟肖地表现了百鸟争鸣的情景。
(6)欢乐歌舞。随着速度的转快,乐曲的情绪不断向前推进。当乐队戛然停止之后,唢呐出人意料地用花舌音发出蝉鸣声,非常真切喜人。特别有趣的是模拟蝉被捉住时,发出的阵阵挣扎声和最后长鸣一声远飞而去的一段,绘声绘色,充满了欢快热烈的气氛。
(7)凤凰展翅。随着乐曲速度的加快和短小音型的反复推进,音乐进入了高潮,之后又出现了唢呐的华彩段,它使得欢腾的情绪达到极点。
(8)并翅凌空。这是高潮段落的继续,音乐情绪越加热烈,再次出现百鸟齐鸣的场面。最后以一个短小的尾声结束全曲。
二、《百鸟朝凤》所展现的大自然和谐之美
中国历代,积累下来的器乐名曲,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将作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表现人类活动场面为主的作品,如《十面埋伏》、《塞上曲》、《龙船》等;二是主要刻画优美自然环境的作品,如《姑苏行》、《梅花三弄》等;三是借自然景物来抒发人的情感的作品,如《百鸟朝凤》、《渔舟唱晚》、《流水》等。其中后两类作品直接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唢呐名曲《百鸟朝凤》所奏响的正是大自然和谐之音。
唢呐虽是从阿拉伯传入中国的乐器,但这种乐器的发扬光大却是中国人来完成的,其中《百鸟朝凤》将这一乐器的表现力演绎到了一种极致。作品展示的是黑夜消退、曙光初现时大自然的生动景象,演奏中模仿了布谷、燕子、画眉、百灵等各种鸟的鸣叫,用音乐语言塑造了人类向往的美好环境。
而公鸡的啼鸣和母鸡下蛋后咯咯咯的叫声又使作品带有明显人类生活的痕迹。乐曲中的鸟鸣之声众多,但多而不杂、不乱,每个乐章都有层次地将鸟鸣之声演奏得淋漓尽致,所以,作品是想通过纯美的自然来映照出人类的生活理想,通过对自然的赞美来表达对自然依赖的态度,更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和谐的向往之情。
在人类注重实践意义的阶段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般来说是对立的关系。但事实上,中国古代哲学便已经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强调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一性。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如果单由此看,主客二分、天人对立本不应该是中国人面临的哲学困境,但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危机又往往把人置于自然的对立面。在中华民族的诸多古老传说中,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无一不是在彰显人的主体性,在展示人类战天斗地的精神。
唢呐曲《百鸟朝凤》便是将人与自然和谐的一面充分展现出来。乐曲的第一段至第四段(山雀啼晓、春回大地、莺歌燕舞、林间嬉戏),从日出时分的山雀啼晓到黄莺歌唱,再到燕子飞舞,整个过程将春光明媚的美好景象勾勒得淋漓尽致,从乐曲中我们能够听到人们田间耕作的喜悦、更能够听出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企盼。
乐曲的第五段至第七段(百鸟朝凤、欢乐歌舞、凤凰展翅),演奏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百鸟争鸣的情景,各种鸟鸣之声悦耳动听,在群鸟歌舞相伴之下,凤凰展翅高飞,带领群鸟飞向光明、飞向快乐祥和的神圣之地,该乐章层次分明,众鸟齐鸣而不杂不乱,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的安定、和谐之美。
乐曲的第八段(并翅凌空),这段是乐曲高潮段落的继续,音乐情绪越加热烈,再次出现百鸟齐鸣的场面,并将此作为结束曲,这让我们能够从中感觉到,百鸟在凤凰的带领下,都已展翅飞向云霄,飞过之地无所不是安定祥和之所,飞过之地无不留下和谐静谧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