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霞为何不救张灵浦 李天霞为何不救张灵甫? 关于李天霞的评价
首先来看一下当时的棋局。当张灵甫得知遭遇华野主力后,迅速作出反应,把74师带上孟良崮。张灵甫犯傻了?当然不是。这位身经百战的名将走了一步险棋:以自己为诱饵,吸引华野主力部队围攻,为国军主力对华野进行反包围创造有利条件。
应该说,张灵甫这种"中心开花"的战术没有问题。事实上,当74师退到孟良崮后,蒋介石曾调集10个整编师增援74师,对华野形成了战略反包围。因此,陈毅和粟裕下令要尽快解决74师,否则战局难料。只不过,张灵甫一方面低估了华野的进攻能力,一方面高估了自身的固守能力。结果,"中心开花"成了"四面楚歌"。
李天霞
具体分析一下,张灵甫的失败几乎是一种必然。首先是孟良崮本身的客观条件所限。孟良崮其实就是一个石头山,顶上寸草不生。张灵甫的机械化部队在上面无法构筑工事。遇到对方炮火攻击,连隐藏遮挡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四处逃窜,白白挨打。有人提到孟良崮易守难攻,这话不假。不过,20万人攻打4万人,如此悬殊的兵力,孟良崮在防守上还能称得上优势吗?
其次,友军支援乏力。74师被歼时,离张灵甫最近的是黄百韬整编25师,距离3公里,李天霞的整编83师距离5公里。这么近的距离为什么没有援救张灵甫呢?不是友军不出力,盖因山区地方直线距离近,但要翻山越岭就不是三五公里的事情了。
第三,众所周知,孟良崮战役包括淮海战役,很多山东民工自带干粮为解放军运炮弹、子弹,国民党部队则只能靠自己解决。在经历巨大的战场消耗之后,张灵甫的74师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第四,情报信息失灵。情报是战场的灵魂,国民党在这方面严重处于下风。在山东战场,包括整个解放战场,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军事行动了如指掌。举个例子,1947年5月12日,蒋介石主持制定了作战方案。这份作战方案还没下达到参战部队,就被时任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的郭汝瑰通过地下党送到了解放军手中。
所以有国民党军官哀叹:"不是国军太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再举个例子,最初陈毅、粟裕等人的攻打目标不是74师。解放军获得一份密电,得知74师是攻打华东野战军指挥部的主攻部队,迅速改变作战方案,转而攻打74师。反观国军,虽然也曾收到解放军6纵队活动的情报,但不重视、不核实,导致6纵占领了垛庄,截断了74师的退路。
6月9日,陈毅与在孟良崮战役中放下武器的国民党第74师将校军官举行座谈会。当将校们谈到第74师失败的原因时,陈毅很坦率地说:"……贵军在抗战中的战功表现很好,战斗力亦堪为国民党军队之冠。可是一到内战战场,仍然逃不脱被歼的命运。各位应深深研究其中的原因。"
关于李天霞的评价:
李天霞害人,自己也没落个好,当时他和李延年一同获罪,但放出来后却活得比李延年滋润得多,看来李延年当初大概属于比较清廉的,或者也不知是否钱都被他抽鸦片抽掉了。
李天霞这家伙在大陆喝足了兵血,手头钱很多,出来后狂嫖烂赌劣性不改,据说赌起钱来带着保险箱的,赌美钞拿美钞,赌钻石拿钻石。另外他又利用旧关系,集资搞了一个船公司,向客户下了大订单,但集资的钱却被他狂赌输得七七八八。人家造船公司到期要他付款了,没钱,于是就被客户告,不但客户告,后来连出资人也告,七告八告,竟然变成了诈骗案件。诈骗就不是民事纠纷,而是刑事案了。
李天霞不仅倾家荡产,而且二进宫,这大概是60年代初的事。这回老家伙知道自己彻底完了,关在里面就让年轻的太太改嫁,太太后来嫁了个小空军军官去了美国。 因为"口述历史"的老人家早早离开了台湾,对李天霞的最后结局也不确知,只听说晚景凄凉,好像还摆摊算过命。我的天,他自己好好的家都给败光了,居然还敢给别人算命!李没家没钱,出来后下场当然好不到哪里去,这就叫活该。
按年纪,李天霞如果现在还活着,那就实在太没天理了。就是到了西天国,日子大概也不会好过,不被张灵甫的冤魂捶个半死,也得被李延年的烟枪打个头破血流。李延年内战初期在苏北是张灵甫的上司,两人倒是合作愉快,私人关系也不错,是陆大甲级将官班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