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的太太是谁 2018第一个打脸的人是撒币张一鸣?
王思聪如此给2018年的第一周总结:王思聪撒币,张一鸣撒币,周鸿祎撒币,奉佑生撒币。教主周鸿祎还在王思聪朋友圈下评论自己“大撒币”。
同时,在2018年第一周,除了和大家一起撒币,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还做了一件打脸的事:招内容审核编辑2000名。不惜用雇佣2000名编辑的庞大人工成本来替代AI审核内容,张一鸣究竟为何要做2018第一个打脸的人呢?曾经说好的只用人工智能来审核内容的承诺呢?
整改四部曲,人工智能还是人工审核?
2018年1月3日新年伊始,今日头条突然开启了“人海战术”。应聘者在互联网上寻找招聘信息的时候,能够看到一条非常引人注目的消息:招内容审核编辑岗位2000名,要求应聘者热爱新闻,关心时事,具有良好的政治敏感和鉴别力,本科及以上学历,党员优先。
为什么一向相信算法的张一鸣,需要那么多人工审核编辑?
一切源于2017年12月29日,这一天,网传估值已达到300亿美元的今日头条,即将要在洋洋得意中跨进新的一年时,突然收到网信办的一纸通知,通知的大意为今日头条手机客户端“持续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违规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等问题”,责令整改。这无疑给了张一鸣当头一棒,摆明了不想让其好好过新年嘛。
某招聘网站信息
耿直如张一鸣,他领着团队十分积极的进行了自纠自查,奏着除旧迎新三部曲踏入2018。第一步,当即停更了手机客户端“推荐”“热点”“社会”“图片”“问答”“财经”6个频道,停更期限是一整天。第二步,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共封禁、禁言账号1101个。
第三步,为更好地弘扬主旋律,宣传十九大精神,报道建设新时代,2018年1月2日,今日头条在官方头条号发布《集中清理违规账号的情况》宣布关闭社会频道,并将新时代频道设置为默认频道。不知道今日头条的用户们,内心是万马奔腾还是拍案叫绝?
然而,三部曲之后,张一鸣并没有停止自纠自查的脚步,又奏起了第四部曲,即上文提到的“人海战术”。据头条副总编辑徐一龙表示,科技可以弥补历史带来的遗憾。今日头条审核团队在不断扩充,未来预计突破10000人。
那么问题来了,一向以先进算法自居的今日头条,为什么不用技术回答社会责任的问题?张一鸣曾在2016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也说过,人工智能似乎更适合审核内容这个工作,因为“机器人可以比人更快的阅读,找出其中的错误的部分”, 更有效率。
2018年,已是张一鸣创立字节跳动的第6个年头,但是人工智能市场上的竞赛才刚刚拉开序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完全依赖算法和机器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在面对《中国企业家》采访的时候,张一鸣曾也承认一些场景和人群的推荐做得不够好,但是改变有一定难度,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艾问人物认为,在智能算法遭遇瓶颈之时,人工审核似乎更适合解决燃眉之急。面对平台上产生的海量信息,头条自然需要众多的编辑来完成审核工作。说了那么多,核心观点就是技术还不够格。
人工智能,路漫漫兮,其修远兮。
2017年年底,张一鸣宣布了两大AI战略。首先,成立技术战略委员会,首批成员包含图灵奖得主John E.Hopcroft、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其次,针对创新治理体系与清华大学“创新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展开合作。1月8日,今日头条又与密歇根大学联合成立AI反谣言研究联盟,打击谣言和虚假低俗内容。
这里,技术派怎样找到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平衡点,我们拭目以待。
不断扩张的张一鸣
会成为BAT外的第四级吗?
在BAT的主导的互联网江湖中,新生代独角兽拔地而起,头条、美团、滴滴(TMD)各有各的算盘。艾问每日人物看到的是,2017年美团和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战争还没结束,转身又在外卖市场显剑拔弩张之态。M和D的跨界打劫上演得热火朝天之时,一只特立独行的T表示:不做O2O,也不造车,不抱大腿,也不搞重复建设,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今日头条到底像谁?这个争论已经算是老生常谈了。张一鸣在朋友圈表示,类比的好处是好理解,缺点是不准确。他可能需要多花一点时间解释,今日头条是什么,张一鸣是谁。
新闻客户端还是推荐引擎?媒体公司还是技术公司?从竞争关系上看,今日头条是几大新闻客户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非同类竞争。同样是给用户推荐信息,今日头条基于算法,媒体依靠主编。今日头条自身并不生产内容,它只是一个信息分发平台,是披着新闻资讯客户端外衣的推荐引擎。而其背后的字节跳动是一家技术公司,张一鸣则是这家技术公司的背后的男人,一名典型的技术宅男。
中国创造还是重复建设?在美国,我们确实很难找到与今日头条完全对标的产品,相比其他互联网巨头将海外模式的本土化的套路而言,张一鸣用推荐引擎引领了一种创新模式。他的观点是,别人做得不够好的,你有机会做得明显更好,对社会有增量的时候才做,如果别人已经做的很好,就不搞重复建设。
但外界看到的是,今日头条正在把触角高调的伸向各个领域。故事的套路通常是,先在头条主APP上孵化一个产品,产品逐步成熟之后,再以一个独立应用的姿态走进市场。火山小视频对峙快手,悟空问答叫板知乎,微头条瞄准微博,图虫与网易摄影形成竞争关系,而抖音明显是德国Dubsmash的中国学徒。
很明显,公司体量足够小的时候,能够在各自领域深耕,各行其道。独角兽养成后,就忍不住在其他领域摩拳擦掌,分一杯羹,免不了触动到BAT的奶酪。
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中,站队似乎成了互联网新晋小巨头养成记中不可缺少的流程。王兴与程维几乎都站在了腾讯阵营,关于BAT与头条站队的传闻几乎快成为月经帖:百度洽谈今日头条,马化腾抛出橄榄枝,张一鸣参加东兴局,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但是,张一鸣似乎一如既往的淡定,似乎也不关系派格局。艾问人物认为,或许,他早已坚定了自己的定位,要做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艾问每日人物想说:
近几年,张一鸣手握的的项目:内涵段子、悟空问答、微头条、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抖音遍地开花。2018年刚跨完年,王思聪就撒币引爆《冲顶大会》APP,张一鸣紧跟其后撒币,周鸿祎大撒币,奉佑生撒币。哪一条信息,不吸引着媒体和大众的眼球?体量大了,企业想低调很难;名气大了,做人想低调也很难;影响大了责任也大。准确定位才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