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良评话三国 [评论]开帖讨论南方评话三国、水浒、隋唐
龙凤大侠白玉祥,原本是明末的文武状元,为报明朝的知遇之恩,割据十二连环岛,竖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他力邀胜英加入,甚至肯主动让贤,无奈胜英跟他不是一条船上的人,最终只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上面也提到了《三侠剑》这部书,是维护清朝的正统地位的,因此只要是从事反清事业的人,基本上没有好下场的,像小帅韩秀,最后被打破莲花湖,平山灭寨。
龙凤大侠白玉祥自然也不例外。甚至连说书人,在肯定韩、白等人的人品之余,对于他们的反清立场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是反叛,是“贼”。
胜英为什么会成为白玉祥们拉拢的对象呢,皆因胜英年轻那时候,在江湖上交了七个人,加上他一共是八位,因此号称明清八义。他们占据逢虎山,替天行道,除暴安民,因此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后来发生了秦天豹事件,明清八义散伙。白玉祥们误以为胜英原本跟他们是同道中人,因此而极力拉拢之,殊不知此一时彼一时,胜英此刻早已经成了清朝的顺民,哪能会再跟他们扯旗造反呢?本来书里对于胜英由占山为王到经营镖局甘当顺民得转变是极力赞颂的,认为是“弃暗投明”的典型事例。
因此反过来可以说,白玉祥们竖起反清大旗很自然就是犯上作乱,是属于书里批判的对象。 实际上不止是《三侠剑》,我我所了解的清朝书都有这个特征,凡是拥护朝廷的即是正义一方,凡是反抗朝廷的即是非正义一方,《三侠剑》如是,《雍正剑侠图》如是,《彭公案》、《施公案》、《下江南》也如是。
这实际上就决定了清代书的格调没有前代书来的高。
像三国书里,尽管刘备一方是极力弘扬的,但是对于袁绍手下的田丰、沮授、审配,刘表手下的李圭、王威,刘璋手下的张任、黄权等等忠义之士,书里向来也不吝赞美之辞。甚至有的书里,反派一方令人肃然起敬,如《隋唐》里的杨义臣、杨林兄弟,《英烈》里的老脱脱,《封神》里的闻老太师,无一不令人敬佩有加。
还有书里都出现“敌国之交”的情景,如评话《岳传》里的种师道跟完颜乌骨几,《三国》里的羊牯和陆抗,《金枪传》里的六郎跟韩昌,无不是处于敌对,但互相之间惺惺相惜。
这样,双方的对抗才会给人以精彩、刺激,乃至于荡气回肠或是扼腕叹息的感觉。但是清代书,很明显没有这种感觉。从书中的设定来看,当时是处于康乾时期,从事反清活动失败几乎是必然的,但是韩秀、白玉祥他们还是那样做了,为什么呢,无他,为恢复汉家江山。
这里不讨论他们的这个想法正不正确,但至少这代表了他们的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就像沮授、张任、脱脱、杨林他们那样,明知独木难支,但为了自己的信念、精神,毅然担起大任,直至身死。
让人赞叹。但这在以《三侠剑》为代表的清代书里看不到,也听不到,有的只是简单化的好坏,顺从朝廷就是正义、侠义,反叛朝廷就是“贼”,而且还出了号:上为贼父贼母,下为贼子贼孙,顶风都臭出八百里去,就连祖坟都得给刨了。
这与前代书比,状若天渊,可发一叹。笔者认为这也与大环境有关,因为到清朝,是我国的封建专制达到登峰造极的时期,随着专制的加强,个人的个性也逐渐遭到压抑、消磨,这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方面面,侠客也不例外。
但不管如何,清代书跟前朝书相比,是落了下乘的。 记得在中评上有朋友指出,《三侠剑》这部书尽管是创作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但彼时适逢日本侵略中国之时,随着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受当时政治空气的影响,书中维护正统,做个良民成了书的基调,因此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
诚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可以这么认为,但是当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发展到改革开发阶段了,并且跨越新世纪了,还这样说的话,未免与时代脱节,从这点看,单老先生这部书说的并不算成功,他的《三侠剑》,和其他评书流派的《三侠剑》不同,故事中的漏洞也似乎更多一些,尤其是单先生硬是要把这部书与另一部短打书《雍正剑侠图》发生联系,硬是安排了几个《剑侠图》里的人物出场,如厉胆侠谭天、划地无形隐逸侠甘凤池、三清教主欧阳修等,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混乱,实际上作为《彭公案》的前传,《三侠剑》更应该加强跟《彭公案》的联系才对。
以至于有朋友认为:“胜英者,无非仗着有个很强大的老师和一个很嚣张的师兄外加一杀人暴躁狂师弟满世界横晃罢了,侠字难见,难以认同。”(见普祥真人《我看单本三侠剑》)观点尽管有点偏激,但概括的还真是挺到位的,单版《三侠剑》听下来就觉的心里憋屈,丝毫没有正义伸张了的感觉。
因此就笔者而言,单版《三侠剑》的水准,是不能与其《三侠五义》、《白眉大侠》等短打书比肩的。好了,我想关于单版《三侠剑》就谈到这里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