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美术 谁更顶天写真诗——“贺敬之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7-07-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由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主办,中国新文学学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中国大众文艺学会等单位协办的"贺敬之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7日至9日在武汉隆重召开.研讨会得到文化部.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研讨会由张永健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华中师大原校长王庆生教授致开幕词,黄曼君教授做主题报告,副校长黄永林教授致闭幕词. 来自海内外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诗人贺敬之也出席了会议.代表们主要从贺敬之的文学史定位.贺敬之的作品解析.贺

由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主办,中国新文学学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中国大众文艺学会等单位协办的“贺敬之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7日至9日在武汉隆重召开。

研讨会得到文化部、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研讨会由张永健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华中师大原校长王庆生教授致开幕词,黄曼君教授做主题报告,副校长黄永林教授致闭幕词。 来自海内外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诗人贺敬之也出席了会议。

代表们主要从贺敬之的文学史定位、贺敬之的作品解析、贺敬之的文艺思想等几个方面集中展开了讨论。研讨会自始至终充满着热烈、活跃的学术气氛。 在贺敬之作品的文学史定位和现实意义阐发上,代表们展开了多层次的讨论。

黄曼君(华中师大)认为贺敬之对于现代中国诗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在六十余年的文艺生涯中,他逐步完善自己的诗学品格,其基本特征有三:注重对史、情、理三种诗学本质的融合;致力于典型、意境、象征三种诗学境界的建构和融合;不断尝试多种诗体,努力完成诗体的古与今、中与外的多元融合。

张炯(中国社科院)指出,贺诗在现代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不断以新的题材和主题拓展和丰富了中国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海洋。

他在艺术上富于创新,是为现代中国民族诗歌的形式和风格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重要先驱者。雁翼(世界诗人大会)认为历史见证了贺诗的生命力,他的作品成为先进文化的真正代表。吉狄马加(中国作协)认为,贺的人生足迹贯穿了中华民族从实现民族独立走向崛起和伟大复兴的壮阔历程。

描绘时代的内容,抒发人民的心声,从思想、情感到艺术形式都紧紧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贺作品能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

牛运清(山东大学)指出,贺在创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和楼梯诗朗诵方面有填补空白之功,他的创作将个性、群体性、民族性、世界性有机结合起来。张同吾(中国诗歌学会)认为,贺诗中妙笔天成的诗句和回环往复的抒情,含蓄内在地影响了几代人的审美心理和诗学观念。

诗中体现的绝妙意境,既融入了我国传统诗歌的美学源流,又注入了他独有的审美个性,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黄永林(华中师大)指出,贺老作为杰出的人民文艺家、与时俱进的文艺家、爱国的文艺家、勇于创新的文艺家,他的创作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墨书桓(法国里昂第三大学)说,贺敬之用英雄主义、人民性、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给人民激情、力量,来达到描写时代精神的目的。

他的政治抒情诗是一种很“透明”的文体,没有含糊的或者模棱两可的观念、诗句。他表现的激情、力量、勇气在当今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马莉、宋郁林(贺敬之文学馆)认为,贺的作品对当代中国继承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振兴的自信心和革命文化的自豪感、促进我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向前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蔡莉莉(广东教院)认为,在文学逐渐个人化和私语化的今天,人们希望文学走出“小我”的天地,希望能从文学中获得精神的鼓舞和力量,贺的作品无疑在此背景下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贺敬之作品的解读上,学者们主要把眼光投向了新歌剧和政治抒情诗上。崔志远(河北师大)集中探讨了《白毛女》的现代性价值。

由于作品是工农革命时代的产物,体现出很强的社会现代性。在追求社会现代性的同时,也体现出鲜明的审美现代性。作品以其现代性价值成为那个时代不可企及的范本。山田晃三(日本学者)指出,松山芭蕾舞剧团多次赴华演出《白》和上海芭蕾舞剧团赴日演出《白》,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可以称为“芭蕾外交”。

他还认为,在中日两国之间不断产生一些摩擦的今天,回想老前辈的“白毛女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王庆生(华中师大)认为,强烈的革命激情、鲜明的时代精神构成了贺创作的基调。无论是记叙社会重大历史事件,还是描绘自然风物,他都十分注重诗歌形象的塑造,通过具体感性的、富有个性化的形象,通过现实生活在诗人心灵的闪光,化作一片真情表现出来。

赵小琪(武汉大学)认为无论从时间性看还是从空间性而言,贺诗都体现出狂欢化特色。在总体的结构上呈现出以“红色”意象为中心的视觉狂欢,在内在结构上呈现出以酒精神为内核的味觉狂欢趋向。

张永健(华中师大)认为,贺的创作是新诗浪漫主义的又一峰巅,以气揽胜,以气胜人。这主要表现在气势磅礴、气象非凡、气骨峥嵘、气奇多变上。王泽龙(华中师大)提出应从历史、时代、当前的立场来把握文学,把握经典诗人。

申正浩(韩国全州大学)认为,贺在“长诗”和“短诗”领域所探索的生活语言、民族语言的运用以及“阶梯式”形式的创新,均打开了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新的道路。他对语言的探索与实践始于新的空间和时间的发现与体验。

张卫中(华中师大)认为贺是语言意识很强的诗人,探索汉语音韵的规律,深入挖掘汉语声律回旋之妙,是诗人的一贯追求。抑扬顿挫的节奏,一波三折的音律成为其诗歌的主要特点。

李遇春(华中师大)认为,贺的民族新歌剧在主题话语上呈现出政治话语、民间话语、启蒙话语的有机融合,其政治抒情诗体现了革命话语和古典话语的主题二重性融合。曾庆江(海南师大)提出,贺诗将有限的生命个体融入整体,虽存在人生哲理的政治讲义,但总体上讲还是达到了理想的抒情效果,其中激荡的激情是真诚的再现,理想的再现。

谢克强(湖北作协)指出,选择大题材、大主题,又用政治抒情诗所表现出来,使贺敬之当之无愧地站在同时代诗人的最前列。

他的诗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跳跃的联想,生动的形象和灵动的意象,构思精巧,意境深邃。 许祖华(华中师大)指出,贺的政治抒情诗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分别从政治层面、历史层面、理想层面等三个层面展开,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追求相一致,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与审美的基本倾向。

杨四平、谢昭新(安徽师大)认为,贺等人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对中国新诗诗体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贺的政治抒情诗经历了一个从题材和视角的泛政治化到文体意识凸现的历练过程。

桂兴华(上海作协)认为,在诗界讲政治,在政界谈诗歌,是相当艰难的,尤其在当前诗歌十分疲软的时刻,而贺敬之却做到了,这是诗人关注时代的最佳手段。

金绍任(南宁职院)认为贺在诗歌创作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红日出海、喷薄万丈的气势。在当前诗坛需要走出低迷、重振雄风的时代,需要贺敬之这样的诗人。郭久麟(西南师大育才学院)探讨了贺诗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表现理想、追求理想、向往理想的文学精神;以强烈的感情去歌唱理想和抱负;共产主义的广阔胸怀和英雄主义的气概;在动人的想象中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

蒋风(浙江师大)以印度“诗味论”理论为前提,从情、韵、气、势等四个方面解读了贺诗中诗味的魅力。

普丽华(华中师大)从现代叙事诗的传统考察了诗人早期叙事诗集《乡村的夜》的生成。贺在作品里一次次把死亡凸现出来,饱含着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人性的呼唤。

在诗歌的具体叙事上,体现了故事性和戏剧性的融合。余岱宗(福建师大)认为,贺早期诗歌中人民痛苦的经历,作为一种创伤性记忆,埋植在他后来产生了极大影响力的政治抒情诗的底部。他创作的人民形象,有一个从苦难走向新生的过程。

周良沛(云南省文联)认为贺诗吸取了很多西方的东西,但是仍然体现出鲜明的民族化特色,他用创作向世人昭示民族化并非不能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也并不是就此放弃民族化。蓝棣之(清华大学)提出了不能简单将贺敬之诗歌中的抒情主体等同于诗人本人的见解。

夏冠洲(新疆师大)从新诗诗体形式美的角度论及贺敬之对新疆文学创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对屯垦文学和新边塞诗的影响上。秦中吟(宁夏诗词学会)指出,贺敬之一贯站在时代高度,以历史的目光思考人生,以浪漫主义思想和饱满政治热情艺术地表现社会人生,言语粗犷豪放,通畅明白又不直白,色彩明丽。

文红霞(河南理工大)认为,贺诗中的热烈情感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文化心态以及作者的性格和美学追求有关,虽然有很深的时代烙印,但是因为诗人深刻的情感基础和高超的艺术天赋,在今天读来仍觉回味无穷。

尽管贺敬之不是专门的文艺理论家,也没有完整的文艺理论著作,但是他在文艺理论上的贡献仍然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张其俊(黄冈师院)指出,在新时期党的文艺总方向的调整制定的过程中,贺提出在“为人民服务”后加上“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二为”总方向的确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古远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认为在贺敬之不多的诗论中,反对忽视“诗学”的倾向,反对“庸俗社会学”,但也不苟同那种脱离政治、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的“纯诗学”,在对待诗与政治的关系上,特别在强调尊重艺术规律的同时,他能注意到有可能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

丁国成(中华诗词杂志)认为贺的文学理论涉及到几乎所有重大的诗歌理论问题。他的诗论饱含其文学创作的甘苦得失、文化工作的成败利钝、理论研究的酸甜苦辣,在文坛诗界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黄玉蓉(深圳大学)说,贺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形成了开放、宽容、坚定的社会主义文艺思想,这表现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和践行人民文艺之路两方面。 对于贺敬之不受人们重视的儿童诗和书法作品,专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孙艺泉(台湾台东大学)在具体解读了贺敬之的儿童诗《妈妈的眼睛真明亮》后指出,贺诗的时代精神是通过诗的鲜明有力的形象体现出来的,他把许多看来相当抽象的政治概念和口号独具匠心地形象化,达到感情和艺术形象的统一。

佟韦、赵铁信(文化部):认为,贺敬之的诗歌成就掩盖了他书法艺术的成就。他的字属于文人字,秀丽遒劲,在秀丽中含着高度的修养,遒劲中充满着民族精神。从艺术风格上讲,规范而凸现个性,创新而熔铸古今、沉着而潇洒痛快等是其主要特点。

闭幕式上,诗人贺敬之讲话。他对各位代表的发言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他谦虚地说,自己虽然为文学艺术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并没有大家说的那样好。最后,贺老还表示,自己将生生不息,将继续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