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关走麦城 “过五关斩六将”PK“走麦城”

2019-03-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关羽是三国蜀国名将.关羽者,俗称关公也.一提关公,民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陈寿史书<三国志>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不同,有关关羽的传说很多,但民间却认可<三国演义>中的关公:红脸美髯仪表堂堂,身骑赤兔马手握青龙偃月刀,侠肝义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护送嫂嫂,不为曹操厚礼所动--是忠义的象征和化身,所以他也就被国人称为关公奉为武圣,庙中甚至与玉帝.孔子并祀,可见得他在历代国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过五关走麦城 "过五关斩六将"PK"走麦城&quo

关羽是三国蜀国名将。关羽者,俗称关公也。一提关公,民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陈寿史书《三国志》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不同,有关关羽的传说很多,但民间却认可《三国演义》中的关公:红脸美髯仪表堂堂,身骑赤兔马手握青龙偃月刀,侠肝义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护送嫂嫂,不为曹操厚礼所动……是忠义的象征和化身,所以他也就被国人称为关公奉为武圣,庙中甚至与玉帝、孔子并祀,可见得他在历代国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过五关走麦城 “过五关斩六将”PK“走麦城”

当然,关公也有缺憾:因“大意失荆州”为东吴所获身首异处,上演一场“败走麦城”的悲剧。

这又是国人极力回避的丑事。于是关羽留给后人的故事也演绎成两个著名的成语,即“过五关斩六将”和“走麦城”,也就成全了后人引用的两个截然不同效果成语典故了。

过五关走麦城 “过五关斩六将”PK“走麦城”

现在人们形容自己的显赫成绩往往用“过五关斩六将”替代。例如政绩、经验等等;而“走麦城”则形容自己难以启口的败笔。如失败、教训等等。

国人有个不好的毛病,总喜欢只讲“过五关斩六将”免提“走麦城”。这种毛病以致几乎应用于自己身边所有的事情上。只许他人讲自己的“过五关斩六将”显赫成绩,一提眉飞色舞不知南北唯恐他人不知。当然更容不得他人提及自己的“走麦城”失误,一提就别有用心抹杀成绩只看阴暗面,稍有渲染就火冒三丈如丧考妣采取大棒政策。

过五关走麦城 “过五关斩六将”PK“走麦城”

实在躲不过去的秃头虱子,顶多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或者言必称是客观因素促成的。于是现在不少人只喜欢歌功颂德莺歌燕舞的表象渲染,回避阳光下的罪恶的不足甚至掩饰。

一谈成绩成果政绩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昨天“辉煌”今天“骄人”未来“大好”,到处莺歌燕舞成果斐然,全然没有一点“走麦城”的失误反思和交代,似乎自己是百战不殆的常胜将军。这种惯例很不好。这些现象,我们不难从各级的报告总结汇报报道可以看的明明白白,无须再赘言。

只吹嘘“过五关斩六将”、不敢直面“走麦城”的人是最没出息的了;容不得他人评论“走麦城”甚至打压者,更是小肚鸡肠的伪君子。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历史和现实中百战百胜的将军是不存在的,毕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充其量也就是比通常人多打一些胜仗罢了——就是林彪也不行,更遑论关羽?不是神的人谁还不会犯点错误有些闪失啊?吃败仗“走麦城”不要紧,关键是勇于面对不怕揭短虚心听取他人建议使“坏事变好事”。

聪明者可以通过失败失误汲取教训不致重蹈覆辙,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道理;愚笨者当然拒绝他人好意而继续重蹈旧路继续付出高昂代价。

因此“走麦城”可以说是另类经验,从另一种角度分析,丝毫不亚于“过五关斩六将”的经验,就更应该引起注意和反思。

关羽一生有勇有谋,但他殁于非正常死亡,最终是刚愎自用听不得相反意见造成战略战术失误而自我毁灭。这不禁给人一种沉重启示:过去的“过五关斩六将”不能保证未来的一切成就;而“走麦城”的丝毫闪失,终究可以将一切毁于一旦——包括自己的性命。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一件事情要看全过程后的最终结果,不能断章取义投己所好只截断某个阶段自我陶醉。因为笑到最后的不仅仅是看“过五关斩六将”,或许还要看是否能哭到最后的“走麦城”。从这个辩证角度看,未来“过五关斩六将”与“走麦城”的PK谁胜谁负,还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