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偃月刀 关公青龙偃月刀简介
2008年12月10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文武二圣人”之一的“武圣人”关公故里------山西运城盐湖区武术协会“关公武术挖整组”在区体委和区民政区的大力支持下喜获重大成果。
众所周知,青龙偃月刀是关公的标志性兵器。据明嘉庆、万历年间的王析、王思义父子所辑类书《三才图绘》所记载:关王偃月刀,刀势既大,其三十六刀法,兵杖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此为第一。又据陈寿的《三国志》中记载:关王刀,重八十二斤,长一丈二尺。
古人的度制,较今人为短。按今天的度制,大约为八尺有余。现在武术界流传的大刀技法,大多是在此刀的基础上演化的种种变化而来,故其刀法流传甚广,几乎各个武术门派均有此刀法的传衍。
那么,青龙偃月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兵器呢?
青龙偃月刀是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关云长根据自身的特有条件,量身定做所独创的一种特殊兵器。它的外形与普通流传的大刀之类相似,但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将在后文中有详述。据古老相传,关公在聘请能工巧匠打造偃月大刀(偃月指刀形似弯月),大刀铸好后放在地上正在退火时,突然有一条飞蛇窜出扑落在刀上,蛇被烫死,蛇形却深深印在了刀面上,宛如一条青龙,发出碧油的暗光,关公睹物生情,就给大刀取名为“青龙偃月刀”。
另一种古老相传:当时关云长聘请天下第一铁匠只选月圆之夜打造大刀。
完工时,突然风起云涌,从空中滴下1780滴鲜血。当地术士分析,关公是天上的神将,那是青龙的血,故将其所铸的大刀称做青龙偃月刀。所以,有青龙偃月刀要杀1780人之说。
——后来,这把刀杀1300人,斩首480人;其后,关公升天回归神位。关公一生精研《春秋》一书,故其一生为人处世,甚至自己使用的兵器也以《春秋》的理念为标准,实乃《春秋》的忠实读者和实践家。
青龙偃月刀,刀身狭长,犹如弯月,故得其名。此刀的刀头有回钩,钩尖似枪,锐利无比;刀背有突出 ,如锯齿状的刺刃,故又名冷艳锯;而其柄长则依人而定,其标准为使用者立正,左手持刀的护手之下,将刀自然左伸,柄端直立落地,左臂伸直与地面平行,如此即为使用者的柄高;而其刀刃的长短定制,则应为刀杆的五分之二为宜,不可过长,过长则交大,难以施展其技法;而其刀盘之上,则有明显的青龙盘旋装饰,大刀从龙口伸出,此即为青龙偃月刀;如果没有青龙盘旋装饰,那么只能称其为春秋大刀。
虽然春秋大刀术的技法与青龙偃月刀基本相同,但终非真正的关王刀法。
青龙偃月刀的刃上有红缨,即球形的红缨飘丝,此又名为吹风;刀杆的末端是刀座,又名刀钻,三棱齐备,亦为杀人之利器,使用犹枪也。刀之个部位名称,一本《春秋》之精义,有天地君亲师之称谓,即:刀背为天,刀刃为地,刀尖为君,刀盘为亲,刀杆为师。
青龙偃月刀的技法,共有三十六种技法变化。虽然丰富多彩,但主要的技法仍以是十二字诀为要,即:劈、砍、撩、挑、拍、挂、削、抹、拘、豁、截、刺十二诀。其精华技法则是:豁、砍、撩、刺,常能出其不意,制敌取胜。加之此刀法奇诡怪异,兵仗遇之,无不屈者也。故其传授甚秘,得其精髓者更是寥寥。
青龙偃月刀构造之奇特,实乃巧夺天工,非大智大贤之人难以周全也。其刀身之上。无处不利,均为制敌死地之峰锐也。故其临阵对敌时,其刀法不但能劈砍扫挡,尚能提拿搅刺;而更能反锯、回刺。故古人曰:刀为百兵之师,诚不妄也。
这次“关公武术挖整组”所整理的“关公青龙偃月刀”就是在古河东的地方拳种“心意拳”(1996年《武林》第9期“心意门又一枝”曾作过介绍)第5代传人王金安老师傅所传承的“青龙偃月刀”技法基础上结合关公故里其它名师的部分大刀技法整理出来的,这套刀法共有十八个大势,而每个大势又内含三种不同的刀法变化,共计五十四个式子。
十八大势,招法虽然精简,但其实用价值颇高。意取其临阵实战中千招万法,不如一招精熟之意;而每一大势内含三个变化小式,则取意为天、地、人三才,极尽变化繁衍之妙。
而且,此套刀法中尚融入了关公故里关公的许多传奇故事。如其中有招:关公磨刀。在古河东大地,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三前后,总要下一场小雨,当地人称之为“关公磨刀雨”。这其中尚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据古老相传,关公上天封神之后,每每思念挂怀家乡的父老乡亲。有一天他驾着祥云来到家乡河东大地的上空,看到土地干裂,旱情非常严重,眼看父老乡亲种秋无望,遂郁郁寡欢地回到天庭,想让龙王为家乡下点雨,以缓解旱情;可龙王下雨必须保有玉帝的圣旨,不敢私自妄下呀。
关公就想了个计策,自己在宫殿前的磨刀石上开始霍霍地磨刀,此时龙王恰好路过,于是就对关公说道:那有你这种磨刀的,要洒点水才能把刀磨的锋利。关公低头不语,仍一心一意地磨刀。
此时,龙王就忍耐不住了,说:来,我给你洒点水,你来磨刀。关公点点头说道:在此处你给我洒水磨刀不雅,换个地方吧。于是关公就把龙王领到了自己家乡---河东大地的上空。关公大马金刀往下一蹲,龙王就开始洒水了。关公边磨刀边有意将水往下洒,待到关公的刀磨好了,家乡河东大地也下了一场透雨。看到家乡的旱情得到了缓解,父老乡亲秋收有望,关公会心地笑了。这就是“关公磨刀刀雨”的来历。
那么,“关公磨刀“在这套刀法中的技法又是怎样的呢?
其技法就是双手提刀,左手为前锋手,紧握在护手后;右手为后手,紧握刀鑽之后;双手提刀,迅速将马锋向前平直伸出,就在手臂将直未直之时,两手手腕一翻转,迅速向后一抽一缩,刀锋回卷;更不停留,腰身往前一挺,迅速用刀背往下一沉压。
整个动作疾如闪电,技法巧妙,一气呵成。虽然招式看起来平谈无奇,但却内藏玄奥,隐无数杀机。因此刀浑身皆锋利无比,一伸一缩之间,对方轻则被削去手指,失去抵抗力;重则失去性命,魂归黄泉。若遇武艺高强之人,则刀背沉压后并不停留,后手往前下一压,腰身一挺,前手顺势往前抖弹,可搠刺对方的胸腹部。
无论成功与否,手腕一翻,冷艳锯随之翻转,立即回身施展“拖刀势”。此术之妙若刺中,则冷艳锯翻转,对方必肚肠破裂而亡;若没有刺中,则可格挡对方的来械,又可闪避对方的锋锐;回身用拖刀势时,脚下步法用挖行步,可带起泥沙后尥,以迷糊对方的双目,扰乱对方的视线,则拖刀之计可成矣。
读过《三国志》的朋友都知道,关公临阵对敌时,善使拖刀计,往往能出其不意,斩敌首如探襄取物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