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甲事迹简介 2019年感动中国程开甲先进事迹观后感和心得
读《“八一勋章” 英模风采录》程开甲篇有感
《“八一勋章” 英模风采录》这本书真实生动地记述了10位“八一勋章” 英模的先进事迹,他们来自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有战斗英雄麦贤得、韦昌进、王刚、冷鹏飞、印春荣,有国防科技领军人物程开甲、马伟明,有完成重大任务尖兵王忠心、景海鹏,有练兵备战楷模李中华。他们展现了革命军人的优秀形象和中华儿女的当代风采。
程开甲是10位英模中最年长的一位,今年99岁,他是我的同乡,又是我的学长,在秀州中学百年校庆时见过面。我反复阅读由熊杏林撰写的报告文学——《程开甲:忠诚奉献、科技报国的“两弹一星”元勋》,文章有料、有情。
该文与之前读过的程开甲的传记不同,限于篇幅,它在广搜博览基础上取精见宏,运用洗练文字的同时,不失绘声绘色的故事描绘,读起来饶有兴致。例如,在归国前夕导师玻恩与他的一番长谈,不买生活用品而只购买科研书籍的细节,写出他舍弃优越的工作、生活,毅然回国的思想境界。
归国后,他又服从国家需要,两度变更科研课题,充分表现了他那殷殷报国情。文章写了他与师兄海森伯在学术国际会议上就低温超导问题的争论,以及大会主席、玻恩评论的侧面描写,显示其创新精神。
在叙述核武器研制、试验过程时,他敢于否定苏联专家的空投方案,设计了百米高塔爆炸、竖井地下试验以及开创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新领域……一组组数据和一段段史料,完整地反映了他的创新精神,及其为强军事业所作的贡献。
其中有一些细节描写十分动人,例如,吃饭时算数据,用筷子蘸了菜汤演算,达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为了了解地下核试验的情况,他不顾放射性剂量大的危险,亲自钻到地下坑道和测试间,以取得百分之百的数据。这些描写,令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跃然纸上。
最近,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她跟踪程老十余年的创作经过,被程老的事迹深深感动,因而笔端将细致的叙述与由衷的感情融为一体,成了该文的特色。程老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在戈璧滩隐姓埋名20多年,在他的带领下,核试验基地走出10位院士,40多位将军,荣获2000多项科技成果奖。作者深情地赞扬:“程开甲把汗水和智慧洒在中国西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把创新、拼搏、奉献几个大字镌刻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册里。”
合上这本书,10位高大的英模形象屹立在我的面前,高山景行,人皆仰之,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不朽英名永世长存。
11月17日上午,程开甲院士因病逝世的噩耗传来,驻疆某基地官兵深感沉痛,在程开甲院士曾隐姓埋名二十余年的这片热土上,官兵们深入学习程院士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把对程院士的敬仰缅怀之情,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和创新的勇气。大家一致表示:要传承好老一辈科学家赤胆忠诚、勇攀高峰、淡泊守真的精神火种,不忘初心,奋勇前行,努力锻造科技兴军的先锋部队、制胜打赢的精兵劲旅。
程开甲院士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创者、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先后参与和主持了首颗原子弹、氢弹试验,两弹结合飞行试验等在内的30余次核试验任务,研究解决了一系列核试验理论和技术难题,为我国科技事业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奉献精神和感人事迹,早已深扎基地官兵心中,被一代代马兰人广泛传颂。
1964年10月16日,伴随着一声惊天巨响,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的上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华民族挺直了脊梁。遥想当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程开甲院士义无反顾来到戈壁滩,把宝贵年华献给了核试验事业,将汗水与智慧洒在了罗布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真挚浓烈的赤子情怀。
他曾说:“如果50年代我不回国,也许在学术上会有更大的成就,但绝对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因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面对您的墓碑,那些真正忠于祖国忠于信仰的人们,会流下热泪……”回顾程开甲院士的感人事迹,许多官兵说,程院士一生为国铸盾,他用一生诠释的“两弹一星”精神,将超越时空永远给我们力量,这种力量是对祖国最真挚的热爱,是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站成祖国最需要的样子!这种力量是程院士留给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的离去不是终结,因为在马兰这片热土上,我们将踏着先辈的足迹奋勇前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走过60年奋斗历程,一代代马兰人用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铸盾砺剑的伟大壮举、舍身许国的博大胸怀,创造了“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先后走出了10位院士,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寒冬时节,戈壁深处科研试验任务正酣,参试官兵将程开甲院士扎根大漠、至诚报国的精神,转化为投身强军实践、续写光荣使命的干劲,叫响了“完成任务是人民功臣,完不成任务是历史罪人”的战斗誓言。官兵们一致表示:要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永葆奋战戈壁大漠的精气神,为强军兴军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