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团队 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墨子号”成果斩获克利夫兰奖

2018-08-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以表彰该团队通过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推动大尺度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该奖项将于2月14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正式颁发.潘建伟团队 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墨子号"成果斩获克利夫兰奖潘建伟团队合影克利夫兰奖设立于1923年,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历史最为悠久的奖项.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从前一年的6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发

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以表彰该团队通过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推动大尺度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该奖项将于2月14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正式颁发。

潘建伟团队 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墨子号”成果斩获克利夫兰奖

潘建伟团队合影

克利夫兰奖设立于1923年,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历史最为悠久的奖项。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从前一年的6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数百篇重要研究论文中,选出一项最具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成果授予该奖。

潘建伟团队 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墨子号”成果斩获克利夫兰奖

过去20余年里,在量子物理与光学领域,共有包括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1995年)、发现半导体中的自旋霍尔效应(2005年)、首次发现马约拉纳费米子的迹象(2012年)、实现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2015年)等多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入选。

“墨子号”成果登上2017年6月16日《科学》杂志封面

2017年初,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在空间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成果于2017年6月16日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2017年8月10日,“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两项成果,同时以封面标题论文的形式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至此,“墨子号”量子卫星圆满实现了三大既定科学目标,为构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美国科学促进会成立于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协会的联合体,也是最大的非盈利性国际科技组织,下设21个专业分会,涉及的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该促进会现有265个分支机构和1000万成员,同时也是国际顶级期刊《科学》的主办者和出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