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与孙立人 孙立人与杜聿明矛盾真相
孙立人既被罢免了兵权,不久杜聿明亦去职。在东北短短几个月中,孙立人再也不会想到与杜聿明又结下一段新的恩怨。这反映在二十年后杜写的一篇回忆录中(《辽潘战役亲历记》,中国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出版,一九八五年)。
在这篇文章中,杜聿明对孙立人横加指责,但都缺乏实据。以杜聿明在国军中曾居要职,徐蚌会战被共军俘虏以战犯坐牢,释放后被中共任为全国政协常委。现在两位将军都已作古,知其事者已不多,笔者有幸,知孙立人将军甚详,对杜将军在北缅和东北的举措也略知一二,愿就所知,予以评说。
一、关于四平街、长春之战
(一)孙立人从一九四六年五月十六日至十九日指挥新一军与中共“东野”(中共指挥的“东北野战军”)激战,仅用了四昼夜就攻取了郑洞国将军指挥新一军久攻不克的四平。在这一战役中,新一军阵亡官长四十五员,士兵二干零二名,伤官长九十五员,士兵二干零二名,生死不明者二百九十四员,足见战况的惨烈。
然而杜聿明的回忆录则说:新一军“遭解放军顽强阻击,毫无进展,及十八日夜解放军实行战略撤退,十九日四平街已成空城,新一军始进入四平街,历时两月四平街会战至此结束”。在此,杜不仅对做出重大牺牲的新一军攻取四平街之功一笔抹杀,而且对奉蒋介石面喻指挥四平街之战的孙立人将军只字末提。
(二)攻战四平街后,杜聿明即令中央兵团(新编第一军)为中央追击队,沿中长铁路(不含)以西经怀德……农安方面向松花江北岸要点追击前进.另以一小部经梨树方面扫荡辽河套内残敌。在追击前进问题上,就引发了杜聿明指责孙立人不听指挥的问题。
遍查《孙立人回忆录》,新一军的行动是完全按长官部的命令进行的,从无不听指挥之举。为什么杜对孙有此指责呢?原来杜说:“据各方情报判断,梨树(位于四平之北,近在咫尺)不会有大量敌人……,要孙主力迫击”。孙回说:“正面仍令五十师追击,主力先将梨树之敌消减后,再行北进”。
而杜则说:“孙立人是决心不服从命令前进,想借此搪塞”,故杜力促孙遵令追击。孙即反驳说:“长官部第三处(参谋作战处)不明情况,即下令部队北进,如后面被截断,谁负责?”杜则说:“我当然不能接受这种毫无军事常识的意见和指责”。
是否孙决心不服从杜的命令?这只是一面之词。他为人正派、爽直、实事求是、从不敷衍、搪塞,对上级十分尊重,但不盲从听命,对不合理的命令,常据理力争,在缅甸抗日战争期间,对上级的命令一贯如此,对杜聿明的指责,怎知不可能是杜对孙的误解?那时,杜聿明仅知梨树不会有大量敌军,已不可能得到其他真实情报了!
倒是孙立人以其个人独特的风范和作风,部队的严明纪律,却赢得部分东北地方人士的爱戴,探知四平街西北方的榆树台驻有“东野”部队万余,倘若新—军主力按杜聿明命令贸然北进,就有被包饺子的危险。
所以,孙的回话绝非“借故搪塞”。孙立人军事造诣深邃,用兵谨慎,其指挥天才在北缅表现得淋漓尽致,得到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高度赞扬,杜聿明将军实难望其项背。
为了解除榆树台“东野”部队对新—军的威胁,孙立人于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二日电今新三十师:“除留一个团固守四平街外,一个团沿奉化、小城子及怀德大道向二道河子进出外,其余部队翌日进占有榆树台,歼灭‘东野’部队,沿小城子、二道网子、而后向长春前进”这种部署丝毫末与杜聿明长官的命令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