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鸾四不方针 张季鸾纪念馆昨开馆

2018-09-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华商报讯(记者 郝锦龙)铜像.生平介绍.回榆林祭祖纪实.捐资助学纪实--历时两年之久修建的张季鸾纪念馆,于昨日上午8时揭开神秘面纱,纪念馆内详尽地介绍了张季鸾先生的生平事迹,并收集了一些珍贵资料,张季鸾的孙子张哲明参加了开馆仪式.张季鸾四不方针 张季鸾纪念馆昨开馆12个版块介绍先生一生据了解,张季鸾纪念馆位于榆林季鸾公园(原东沙生态公园)凤凰阁一楼,该楼为7层重檐仿古阁楼,北屏红山.南倚榆水.东望群峦.西据金沙,是榆林东沙新崛起的一处登高望远.怀古追先的人文景观.纪念馆内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布

华商报讯(记者 郝锦龙)铜像、生平介绍、回榆林祭祖纪实、捐资助学纪实……历时两年之久修建的张季鸾纪念馆,于昨日上午8时揭开神秘面纱,纪念馆内详尽地介绍了张季鸾先生的生平事迹,并收集了一些珍贵资料,张季鸾的孙子张哲明参加了开馆仪式。

张季鸾四不方针 张季鸾纪念馆昨开馆

12个版块介绍先生一生

据了解,张季鸾纪念馆位于榆林季鸾公园(原东沙生态公园)凤凰阁一楼,该楼为7层重檐仿古阁楼,北屏红山、南倚榆水、东望群峦、西据金沙,是榆林东沙新崛起的一处登高望远、怀古追先的人文景观。纪念馆内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布展总面积800余平方米。

张季鸾四不方针 张季鸾纪念馆昨开馆

据张季鸾纪念馆的负责人介绍,展室以季鸾先生的一生为主线设计为12个版块,镇馆之宝为一座高80厘米的张季鸾先生铜铸半身胸像,纪念馆本着简约大方、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先生一生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用实景再现的方法设置在展馆各个部分。

张季鸾四不方针 张季鸾纪念馆昨开馆

同时,使用写真硅胶人、幻影成像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展示,从美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收集了大量民国时期实物,有老式印刷机、打字机、民国时期的报刊等予以精心布置,按一比一的比例复制了《三绝碑》、《一代论宗》、《张季鸾墓志铭》。“张季鸾纪念馆的建成,将成为报界宗师张季鸾先生传奇一生的最好展示平台,和全国新闻界乃至全球报界同仁观瞻先贤、追念宗师的一个重要阵地。”该负责人表示。

前来参观的新闻界人士刘女士激动地说:“张季鸾先生作为报界宗师,是榆林新闻人的榜样,之前陵墓回迁的时候我就一直关注,也多次向政府部门写过书信,希望能建立一座纪念馆,让榆林的新闻人参观学习,听说纪念馆最近开馆了,我就一大早赶了过来,看完确实感觉受益匪浅。”

让更多文化名人走进榆阳

在开馆仪式上,榆阳区林业局局长朱喜堂说,2015年3月,榆阳区委、区政府正式决定建设张季鸾纪念馆。如同墓园选址一样,馆址几经推敲,最后确定设在季鸾公园凤凰阁一楼。张季鸾纪念馆定位为全国研究和展示张季鸾文人论政、言论报国、团结抗战、功在国家的权威性展馆。

“张季鸾三字,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位报人、一位名人,更代表着一种精神、一个时代、一种文化。我们衷心地希望,张季鸾纪念馆的落成,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张季鸾先生精神、激励新闻工作者坚持真理、忠于时代、勇于担当、服务人民,引导和教育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朱喜堂说。

榆阳区区长贺利贵表示,两年前,在榆林季鸾公园里,举行了季鸾先生灵骨回迁安葬仪式;一年前,联合陕西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了报界宗师张季鸾暨民国新闻史学术研讨会;现在隆重举行张季鸾纪念馆开馆仪式,共同缅怀这位报界先贤的光辉业绩。他希望通过张季鸾纪念馆、研究会、陵园这些平台,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和文化名人走进榆阳,认识榆阳,宣传榆阳。

张季鸾的孙子张哲明说,张季鸾纪念馆顺利落成,对世人而言,又开辟了一处追随先生足迹、探索先生思想的灯塔;对于我们家属来说,则新增一处缅怀先生一生光辉成就的港湾,这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