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故事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1887年5月28日生于江苏吴江。16岁的时候,因崇信天赋人权说,以亚洲卢梭自命,改名人权,号亚卢。“五四”以后,为实行名号统一,只用“亚子”二字。
1903年,他经陈去病等人介绍,加入中国教育会,随后到上海入爱国学社读书,受教于蔡元培、章太炎,并与邹容结为好友。他连续发表了《郑成功传》、《中国立宪问题》、《台湾三百年史》、《中国革命家第一人陈涉传》、《中国民族主义女军人梁红玉传》、《哀女界》等文章,热情地讴歌革命,批判专制制度。
爱国学社在《苏报》案后被迫解散,柳亚子不得不回到故里。1904年,他进入金天羽创办的同里自治学社读书。当年10月,他与陈去病创办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借提倡戏剧改良鼓吹革命。
柳亚子在发刊词中,要求艺人们积极编演《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法国革命、美国独立等历史事实,激励人民在现实生活中演出“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剧、快剧”。这是柳亚子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艺理论文章。
在自治学社时,柳亚子办过一种油印周刊,名叫《复报》。1906年初,柳亚子到上海。2月16日,经高旭等人介绍,柳亚子加入同盟会;不久,又经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这时,柳亚子将《复报》改为铅印月刊,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他在《复报》上发表的白话文先后有《民权主义!
民族主义》和《立宪问题》等。在《民报》与《新民丛报》进行革命与改良的大论战中,《复报》声称“与《民报》抱同一之宗旨”,大力宣传“革命排满”,揭露清政府的立宪骗局,成为东南地区引人注意的革命刊物。柳亚子也由于继续发表了一系列慷慨激烈的诗文,成为引人注意的年轻革命宣传家。
1907年8月15日,陈去病、吴梅等在上海神成立交社。这年冬天,刘师培夫妇自日本归国,柳亚子邀约他们二人和陈去病、高旭等在上海酒楼小饮,商量成立南社。1909年11月13日,柳亚子、陈去病等人在苏州虎丘正式召开成立大会,选举社刊编辑人员和社务方面的职员,柳亚子被选任书记。
虎丘集会后,南社的社务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到武昌起义前夕,南社共出版社刊《南刊丛刻》4集,社员发展至228人。绍兴、广州、沈阳、南京先后建立了越社、广南社、辽社、淮南社等分支组织。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柳亚子在总统府当了一段时间的秘书后,便前往上海,初在《天铎报》任撰述,后转《民声日报》,再转《太平洋报》,任文艺编辑。在《天铎报》时期,柳亚子发表了《论袁世凯》等文,反对南京临时政府与袁世凯议和。他认为“袁之为人,专制锢毒,根于天性,与共和政体无相容之理”。他还指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今日之事,万绪千端,唯有乞灵于铁血。”《民立报》编辑邵力子、徐血儿为南京临时政府的议和辩护,撰文批评柳亚子。柳亚子著文反驳。2月上旬,《大共和报》主笔汪东致书柳亚子,劝他不要反对议和。12日,该报另一主笔金天羽派人到柳亚子处游说,威胁他不要反对“优待清室条件”。但柳亚子仍发表《答某君书》,继续揭露袁世凯的阴谋,反对南北议和。
1913年,国民党领袖、南社社员宋教仁被刺,柳亚子沉痛地写道:“不用吾谋恨,当年计岂迂。操刀悭一割,滋蔓已难图。”同年,社员宁调元在武昌企图举义反袁,被黎元洪杀害,柳亚子再次作诗抒愤:“当年专制犹开网,此日共和竟杀身。”不久,二次革命失败,柳亚子一度陷于消沉。1915年中秋节,柳亚子在故乡与人组织酒社,整日狂歌痛饮,借酒浇愁。
辛亥革命后,“同光体”的不少诗人以清代遗老自居,不承认民国纪元,经常在作品中攻击革命,抒发对清王朝的眷恋。对此,柳亚子不断予以批判。但南社中一些人认为以陈三立、郑孝胥为代表的同光体派是“诗界巨子”,是效法的榜样。1917年4月,《民国日报》发表了吴虞的《与柳亚子书》,对“同光体”有所批评。5月,社员闻宥著文反驳,嘲笑吴虞。
柳亚子愤而连续发表《质野鹤》、《再质野鹤》等文,指斥“同光体”为“亡国之音”。他说:“政治坏于北洋派,诗学坏于江西派。欲中华民国之政治上轨道,非扫尽北洋派不可;欲中华民国之诗学有价值,非扫尽江西派不可。
”继闻宥之后,社员朱玺出面为“同光体”辩护,发表《论诗斥柳亚子》,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柳亚子爱激动,说话、做事有时不免过头。他在盛怒之下,宣布驱逐朱玺出南社。社员成舍我反对柳亚子的这种处置。
柳亚子又宣布驱逐成舍我出社,结果引起南社内部的危机。1918年,柳亚子辞去了长期担任的南社主任一职。
1915年以后,陈独秀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柳亚子对此持矛盾态度。
对于打倒孔家店,欢迎德先生(民主)、赛姑娘(科学),柳亚子均能接受。
但对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他抱怀疑态度。他认为,白话文便于说理论事,也许可备一格,而白话诗则断断不能提倡。尽管柳亚子对“文学革命”抵制了许多年,但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却很快表示出向往之情。
1923年4月1日,柳亚子在家乡创办《新黎里》半月刊。他在《发刊词》中称:“自法兰西大革命成,而世界之局一变;自俄罗斯大革命成,而世界之局又一变矣!”4月16日,他出版《旅大问题专号》,要求收回被日本霸占的旅顺、大连,提出“推倒军阀,改造政府”的口号。
5月1日,他出版《劳动纪念专号》,声言“劳动者是神圣,资本家便是盗贼”,并称:“劳农问题,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当地劣绅以“过激党”的罪名向军阀孙传芳告发,《新黎里》被迫停刊一月。在《新黎里》的影响下,《新盛泽》、《新同里》、《新吴江》、《新平望》等刊物纷纷出现。
1923年5月,柳亚子邀请叶楚伧、胡朴安、余十眉、邵力子、陈望道、曹聚仁、陈德征等为发起人,筹组新南社。10月14日,新南社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柳亚子当选为社长。
他在成立布告中宣称:“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对于妇女问题、劳动问题,更情愿加以忠实的研究。”柳亚子的这篇布告,反映了他文学观和社会政治思想上的巨大进步。此后,他转变为白话文和白话诗的热烈拥护者。
1924年,柳亚子加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1925年5月,他当选为吴江县党部常务委员。次年8月,他任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他积极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共产党人亲密合作,成为坚定的国民党左派。
西山会议召开不久,柳亚子发表《告国民党同志书》,声言“排斥共产分子,就是断绝本党新生命,就是阻挠国民革命的成功,老老实实说,就是总理的罪人,也就是本党的公敌。
”同年4月,柳亚子以中央监察委员的身份,到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当面责问蒋介石:“到底是总理的信徒,还是总理的叛徒?如果是总理的信徒,就应当切实地执行三大政策。”说得蒋介石面红耳赤,默不作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派兵到黎里逮捕他。柳亚子不得不变服改装,东渡日本,直到1928年4月才归国。在此后的几年中,他在上海坚持以笔墨为武器,揭露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柳亚子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参与营救牛兰夫妇、廖承志、李少石等进步人士。1935年,瞿秋白被捕,杨之华向他求助,柳亚子复函说:“接来信,怅然。孙夫人被监视,我亦一样。心有余,力不足,事与愿违。千万保重身体。”短短的几行字,流露出无限的遗憾和悲伤。1936年,柳亚子因脑疾大作,杜门谢客。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柳亚子一改杜门谢客的习惯,公开接见记者,主张国共两党携手抗日,遵守孙中山的全部遗教。他因病不能从上海内迁,便用王夫之“七尺从天乞活埋”句意,自题居室为“活埋庵”。
由于在上海的处境日益危险,柳亚子于1939年12月12日赴港,定居九龙。皖南事变发生后,他和宋庆龄、何香凝、彭泽民联名发表通电,谴责国民党反动派制造分裂的罪行,要求“解决联共方案,发展各种抗日实力”。3月,国民党召开五届八中全会,柳亚子因拒绝参加,被开除国民党党籍。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1942年1月,柳亚子与何香凝脱险离港,在东江纵队的帮助下辗转到达桂林。1944年,因日寇进逼,柳亚子迁居重庆。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第三天,柳亚子和毛泽东单独进行了一次谈话,心情激动不已,自述说:“(我)觉得他这次是抱着大仁、大智、大勇三者的信念而来的,单凭他伟大的人格,就觉得世界上没有不能感化的人,没有不能解决的事件。
”10月初,毛泽东再次约见柳亚子,使柳亚子受到很大教育。他赋诗云:“得坐光风霁月中,矜平躁释百忧空。与君一席肺肝语,胜我十年萤雪功。
”此后,柳亚子不断得到毛泽东的关心。12月,柳亚子要求毛泽东手写《长征诗》见赠,不料却意外地得到了《沁园春·咏雪》的手迹。毛泽东词中宏伟壮阔的意境和睥睨百代的精神使柳亚子为之倾倒。
他在所撰跋语中说:“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12月30日,柳亚子回到上海,先后发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声援学生斗争的演说和文章多篇。他公开声明,要使中国能够进步、强盛,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民主第一”。
1947年10月,柳亚子接到何香凝、李济深写在白绸上的一封密信,要他从速赴港,建立国民党民主派的组织。柳亚子即于18日启程。次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柳亚子出任秘书长。
1949年3月,柳亚子应毛泽东之邀抵达北平,受到叶剑英、郭沫若、沈钧儒、许广平等人的欢迎。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柳亚子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有“秧歌声里万旗红”之句纪盛。
1950年国庆期间,柳亚子出席怀仁堂晚会,观看新疆、延边、内蒙古和西南各族文工团的演出,舞姿千态,笙歌盈耳,深感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族大团结的缩影,填《浣溪纱》云:“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毛泽东同时和词云:“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1954年9月,柳亚子出席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1958年6月21日,长期患病的柳亚子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杨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