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令天下号码测吉凶 VR、AR、裸眼3D谁能号令天下?
进入21世纪,VR头盔、3D电影、AR眼镜充斥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创业者对于这些新的显示技术,拥有比消费者更高的热情。
Magic Leap 凭借自己的AR光场显示技术拿下了超过20亿美元的融资,而VR投资热潮在2016年也席卷中国,在他们之前,裸眼3D电视一度被认为是次世代的主流显示技术,但我们依然难以看到它们有取代现有平面显示体系的趋势。
VR、AR、裸眼3D谁才是那个可以号令天下的显示技术呢?
VR(虚拟现实),一种饱受争议的技术
VR是一种通过双目视差原理,给左右眼分别播放两幅图像,给人沉浸式3D体验的技术。
最早的VR头显可以追述到200年前的维多利亚时代,早期人们用它看立体画,而今天我们用它玩游戏、看电影,做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尽管人们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已经超过了数个世纪,但VR依然被认为是一项有着致命缺陷的技术。
VR是一项通过欺骗五感,以此来达到沉浸式的3D体验的艺术,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都可以欺骗,但人类前庭、肌肉天生就拥有感知位置、速度的能力,我们的各项感知系统协调合作共同构成了人类的侦察系统,当然这有时候会出错。
譬如我们乘船在茫茫大海中的时候,周围的景物不会发生变化,眼睛告诉你你没有动,而大脑却告诉你,你确实在移动,各个感知系统发生冲突,这种冲突最后就会导致大脑的混乱,晕船、晕车都是同理,VR眩晕也不外如是。
分辨率不足、延迟高、价格贵等各种各样的缺陷都是可以弥补的,唯独眩晕这一点叫人无能为力。
另外,从产品学的角度来说,VR设备是一项非常极端的产品,它确实带来了较好的沉浸体验,但是无论从造型还是便携程度来说,它都不是一款合格的产品,我们无法想象戴着一个这样的大盒子在地铁上旁人会向你投来怎样的目光,它的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注定无法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AR(增强现实),能够看到未来的技术
AR是一种让虚拟图像和现实场景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这里我们把MR(混合现实)也归类于AR。廉价的AR眼镜通常采用佩珀尔幻象原理,而高端的AR眼镜成像方式各有不同,Magic Leap One采用的是光场显示技术。
通常,我们在无法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寻求替代,无论是VR、AR都是如此。
大部分人对AR(包括MR)的向往来源于对科幻片里泛滥的全息投影,尽管这项技术在50年前的星战里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了,但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对制作真正的全息图像束手无策,AR眼镜就是“曲线救国”下的产品。
2018年,我们已经看到了AR产业从VR手里接过了“资本宠儿”的大旗,这项技术被认为比VR拥有更广泛的使用场景以及更多的商业价值。
阿里、亚马逊这样的零售巨头,寄希望于开启AR数字化的购物时代,来完善线上线下各自的购物体验;而类似保时捷的汽车厂商已经用AR眼镜做远程协作、汽车结构的工作。
AR能够被运用到娱乐、设计、医疗、购物、生活等绝大部分领域,它的地位有如20世纪的互联网,能够被运用到各行各业,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
但AR是一项比VR有着更高技术难度的事情,Google Glass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一款失败的AR眼镜会踩到的地雷。
不止是图像技术,它面临着和VR技术相似的问题,体积、续航都是问题。在我们体验到它们便利的时候,它们的明显缺陷就可以把你吓跑。在AR眼镜变的和普通眼镜一样轻便之前,我们可能很难看到它有太多的作为。
裸眼3D,是一条死胡同吗?
裸眼3D是一种不需要佩戴眼镜,就能够在屏幕上看到3D感的技术,这项技术也是基于双目视差原理,通过棱柱、光栅来让左右眼看到视差图像,从而得到3D感。
裸眼3D显示技术曾经被寄予厚望,但在技术还未成熟之际,被资本强行催熟,最终的结果是风暴过后留下一地鸡毛,如今大部分电视厂商都放弃了裸眼3D电视生产线。
裸眼3D电视遇冷,归根结底,还是技术问题,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实时渲染、眼球跟踪来根据用户来调节最佳的可视角度,但一块屏幕难以同时服务与多名观众,时隔多年,依旧没有成熟的多角度裸眼3D电视出现。
传统的光栅、棱柱式的解决方案都遇到了瓶颈,倒是有一款Looking Glass的设备能完成多角度的3D全息显示,这款设备的开发者声称它们采用的是光场显示的解决方案。光场显示或许是AR和裸眼3D共同的答案。
无可否认,像《钢铁侠》里那样的全息投影技术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好的显示技术,但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可能百年之后仍然难以达到,我们目前能够触手可及的就只有VR、AR、裸眼3D显示。
VR和AR各有优劣,侧重的应用场景不同,也不必争个高下,未来都会有所作为,而裸眼3D显示可能会代替今天的各种平面显示器,前提是它能解决可视角度的问题。
最气势磅礴的战场厮杀,最高深莫测的兵法谋略,拥西施与二乔,揽秦皇与曹操。兵种阵型,千变万化;古今名将,任你指挥……身处乱世,运筹帷幄的你能不能号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