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茜大姐大 陈文茜:你害怕“被讨厌”吗? | 文茜大姐大
阿德勒诞生于1870年,在1937年二次大战爆发时过世。他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者,与佛洛伊德、荣格并列三大心理学家。他的许多研究往往能提出不同于一般人成见的解释,例如一个不断强调创伤经验的人,是因为他知道借由反覆诉说创伤,可以得到周遭朋友、家人的同情,因而获得某种“特别待遇”、逃避责任。
因此创伤不是重点,想要获得“特别待遇”才是目的,否则如何解释有相同创伤经历的人,有的处之泰然,有的却好似“永远走不出去”?
身为心理学医师的阿德勒面对病人,常常先挑明“逃避”的目的,而不让对方胶着于往事叙述。对阿德勒而言,“过去”已经过去,在时间轴里早已消失,只存在人的记忆中。选择让它“长期”活下来,或者选择让它“消失”,不过一念之间,而转念的旋轴是他的创伤目的,不想以此为借口的人,就会选择渐渐遗忘。
阿德勒的年代没有电脑、当然更没有什么社群网络、Facebook、按赞。如果他晚生一百年,他可能可以对我们现在不只被家人、同辈,而是社群网络高度包围的人际关系提出更杰出的言论,甚至他可能会设计一个网页,不只可以按“赞”,还可以按“讨厌”……然后告诉众人,当你的“赞”愈多,你愈危险;如果你得到的“讨厌”愈多,不用伤心,可能仅仅代表你比别人活得“自由”。
阿德勒之外,另外一位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塔尔·班夏哈(Tal Ben-Shahar),也是“恢复自我价值”的构造者。班夏哈教授现年才四十多岁,说话内敛,没有耸动言语,也没有“正义”那堂课里桑德尔教授著名的敏锐迅速的逻辑。听他授课,初期想睡觉,然后听他缓缓的语调,丢出来的疑问、解剖现象的锐利,让学生时而笑时而沉思。
他在哈佛那堂“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1504”(也被翻译为“幸福课”)是哈佛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课堂上,他统计“正向心理学”在美国共超过二百多所学校开课,而且在各校皆为最受欢迎的课。为什么?在网络潮流里,人负面容易,正向难;疯狂普遍,静谧难求。网络上传播“恨”的讯息,可以瞬间狂转;传播“爱”的力量却很薄弱。
一个诡异的现象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真正大成功者”如乔布斯,或者历史可以留名的胡适、邱吉尔等,都是出名的“不从众”“不在乎被讨厌”“坚持自己”并“正向思考”。乔布斯把死亡当礼物,每日醒来问自己:“如果明天我就要死了,我今天要做的事还该做吗?”即使明知如此,当自己面对可能被“讨厌”时,许多人欠缺正向心理的态度,仍不免选择牺牲自己来相信的思辩及价值,以“负面”“从众”的方式逃避自己的难题。
这世界上有一些人,拥有的很少,却从未停止热爱生活,例如台湾原住民;另一种人拥有很多,却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按照阿德勒的解释,他们不拥抱生活仍然美好的部分,选择诉说创伤,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逃避面对人生,不愿为自己负责。
快乐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而非“赞、自尊、社经认同”,甚至后者愈多,有时候愈失去自我。这一生你不曾“成功”,可能代表你好好地为自己活了一生;如果“成功”,小心检视,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为他人活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