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有哪些 微评:这样的“社会实践”需叫停
“班主任说,那儿有网吧、健身房,每天的工作也很轻松,一个月还会给3000元工资。去了才发现,每天从早到晚组装灯泡,并没有工资……”说起自己的遭遇,西安技师学院一年级学生李丁认为学校欺骗了他们。(据《华商报》11月26日报道)
如果是正经实践,校方又何必要编造“有网吧、有健身房、有工资”的漂亮谎言?既然是社会实践,又为何收了学生的身份证“代为管理”?既然是为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为什么学生干的工作却和所学专业没有任何关系?显然,西安技师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大有“猫腻”。
据统计,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23万所,在校生2680万人。在劳动力价格飙升、用工成本激增的当下,职校技校的学生很容易成为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眼中的“唐僧肉”——一旦缺乏有效监管,个别职业院校就难免与用工企业联手,制造出各种奇葩“社会实践”及“顶岗实习”。
学生成为个别职业院校的赚钱工具、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这种“社会实践”和“实习”明显染上了铜臭气,有侵权、欺诈的嫌疑。对此,有关部门必须严加规范、加强监管,特别是要把“社会实践”和“实习”严格限定在不偏离学生专业、不违背学生意愿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从制度上防止“每天只组装灯泡”的“社会实践”再次出现。(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