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天皇知乎 日本明治天皇一生对位的三位中国皇帝是谁?
日本明治天皇一生对位的三位中国皇帝是谁?睦仁,第122代日本天皇,号明治。他活了60岁,一生对位过三位中国皇帝。单纯地讲述一个人的丰功伟绩过于无聊,对照一位皇帝与三位皇帝的故事则相对有趣。
不同之“治”
同治皇帝长明治天皇4岁,6岁登基。但是这位长于深宫的青年18岁亲政后对执政一事兴趣不大,他在内监和宠臣引导下常常微服私行,常到北京崇文门外的酒肆、戏馆、花巷,寻花问柳。野史记载:“伶人小六如、春眉,娼小凤辈,皆邀幸。”
睦仁也喜欢出巡,规模要比同治的大,更接近于同治的先人乾隆。据日本史书记录,1876年至1881年,天皇几乎每年一次对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为期40至70天不等的地方巡幸,这些巡幸规模宏大,涉及地域广泛,其作用则是“密切了地方官吏、户长、豪农等地方领导者同天皇之间的关系,使人民知道了天皇的存在……”。此外,天皇亦通过预览小学教则纲领和小学校教员须知,对教育进行直接干预。
同治的身体不太好,这一点连民间都有耳闻。1874年,刚刚19岁的同治去世,据清室记载,同治帝是死于天花。但民间传说同治是死于梅毒。据说睦仁幼年少言寡语,身体也颇为羸弱。但16岁继位后,明治维新时期的核心官员大久保利通、三条实美、木户孝允等人开始逐步培养其性格与志向,他们将以往天皇身边的人——公家女官换上了年轻士族,其中有个山冈铁太郎(山冈铁舟1836—1888)在剑道练习中毫不客气地击败天皇,在相扑或柔道的比试中,毫不留情地将明治天皇摔出场外,这些粗犷的教育训练出来的身体自画像上可一窥,相当强壮。
史称“同治中兴”的时代与同治皇帝没多大关系,但是日本“明治维新”则与这位睦仁天皇紧密相连。在亲政后不久,他便率领公卿诸侯祭告天地,宣读《五条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新,共展经纶;
三、文武百官以至庶人,务使各遂其志;
四、破除旧日陋习,一切从天地间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展皇基。
这是日本崛起的宣言书,不久他们将证明这一点。从身体到爱好,两位皇帝治下的开明时代已经显示出截然不同的取向,未来的战争在开始就已写定结局。
“光”“明”殊途
1874年,3岁的光绪皇帝登基。
22岁的明治送给了他一份礼物,已经练了6年兵的日本出兵入侵中国台湾。不久就由恭亲王奕代表清政府,大久保利通代表日本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北京专条》。内容并不复杂:承认日本派兵侵台是“原为保民义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被害难民之家,中国给抚恤银10万两;日本退兵,其在台地方所有修道、建房等件,中国愿留自用,付银40万两。
大清国的重臣们认为给点银子让日本人开路就行了,但是明治政府试探出的可不只是给银子的事这么简单。此时的光绪仍在熟悉巨大无比的皇宫,世界对他来说只是紫禁城,因为他只有3岁。
一晃20年,在光绪长大的过程中,明治天皇没忘了时时给他送“礼”,礼单如下:明治八年(1875年),派兵入侵朝鲜,制造江华岛事件,次年迫使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明治十五年(1882年)利用“壬午兵变”,迫使朝鲜签订《济物浦条约》。
明治十八年(1885年),利用“甲申政变”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汉城条约》,并与清政府订立《天津专条》。1885年中法战争后,明治政府进一步加紧了侵朝侵华战争的准备,终于在1894年利用朝鲜“东学道”农民起义挑起了甲午战争。
光绪皇帝在1889年亲政。古老的政治把戏再次上演,朝中随即形成了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之间的明争暗斗。为了安抚慈禧太后,光绪的选择是为她重修颐和园,为此不得不向各地的官员摊派银两,最大的一笔来自李鸿章,来自海军军费。
日本的明治天皇并未松懈,这一年他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俗称“明治宪法”,得以确立他的权力,也将日本的政治制度西化推到了宪政时代。大清国则要到1906年,在内外相逼的情势下,才会有“立宪”的想法,那时距这个帝国的落幕已剩下最后6年,光绪皇帝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1894年,中日开战。此年明治42岁,光绪23岁。但他们所主导的国家,可以把年龄互换一下。
明治走上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巅峰,他亲任日军最高指挥官,对外主导甲午战争(1894年)、日俄战争(1904年),并在甲午战争次年派遣桦山资纪接收台湾,全岛居民不服日本,抗日而发生乙未战争(1895年),两次对外一次对内战争皆由日本取得胜利。台湾和朝鲜半岛因此成为日本殖民地,库页岛则纳入日本帝国版图。日本迅速发展成现代东亚第一帝国。
光绪在战后,锐意变法革新,“不做亡国之君”,于1898年起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新政,并以谭嗣同等四军卿架空原有的军机大臣,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当权保守派的反对。于是新政百日后凋谢,光绪自此失去自由,1908年,在慈禧逝世前一天被毒杀于瀛台,终年38岁。
满州无国
明治天皇的标准像为军装照。正当壮年的睦仁穿着西方军人仪典服饰,浓眉重须,相当具有军人气息与男子气概。衣着打扮既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尚,也能代表一种文化的转向。明治时代,军官、官员开始穿着西式的服饰。据记载,睦仁平时带头穿军服、吃西餐,也因此留下了多幅军装照片。睦仁缔造的日本陆军开始采用的军服一度还保留有和服式样,后来则聘请美国南北战争中的退役军官来训练日本新军,美式军服成为日本最流行的样式。
尽管溥仪与他的上一任不一样,从一开始就学习英语,甚至穿着西服,喝过咖啡。但他一生中唯一的军装照,则是在“满州国”当皇帝的时候。但是他不明白,即使他们的祖先攻占了中原之后,这里仍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国。
1906年溥仪登基时,明治领导下的日本刚刚战胜了俄国,成为了东方霸主。这是现代史上,第一次东方国家战胜了西方国家。于是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开始留学日本。
睦仁在位共45年,于1912年7月30日病死,由于在位期间使日本由落后的封建小国一跃成为军国主义强国,他被后来的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奉为“旷代圣主”。三个月后,溥仪宣布退位,大清帝国随即落幕。
此后则是民国时代,溥仪仍将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不过,他必须仰仗明治天皇的孙子裕仁天皇的庇护,如此行径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其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儿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