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演员高放 电影演员高放
1966年,本人作为浙江文艺学校电影专业班的学生,返乡回老家诸暨电影管理站实习放映[1]。参加这次实习放映的有诸暨籍学生3人,及平阳籍学生数人。我们被分别编入相关诸暨电影放映队,在老放映员的带领下,上山下乡,为农民乡亲们进行宣传映出。
时间为一个多月。在我参与放映的影片中,有一部故事片《山村姐妹》至今印象深刻。《山村姐妹》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的故事片,编剧刘厚明(1933—),导演张铮(1916—2007)。
故事描写的是:某深山里有一个叫海棠峪的村子,村中的一户贫农家有两个女儿,姐姐金雁原在城里当小学教师,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申请回到山区,把海棠嫁接苹果的试验搞成功,而妹妹受到富农表婶钱氏的毒害,贪图享受,后来在党团组织的教育下终于回过头来。
影片中的金雁,即由高放扮演。那时放电影常需配合宣传,映前有幻灯,映中有解说,映后有座谈。记得曾为“海棠高接苹果”情节的解说,还闹了一个笑话。
所谓“高接”,就是在已形成树冠的大树上换接不同品种,以代替原有品种的嫁接方法,或称“高接换种”。我因为在解说中用了“海棠高接苹果”一词,第二天受到了一位老放映员的批评,他说,影片中哪里有什么“海棠高级苹果”?我知道是他误会了,连忙解释说,我说的是“嫁接”的“接”,他跟着说,是“阶级”的“级”呀,争了好一会,他始终将“高接”理解为“高级”,将“嫁接”的“接”理解为“阶级”的“级”(诸暨方言,“嫁接”“阶级”同音)。
直到看了《影片说明书》后,他才恍然大悟。而影片中金雁试验成功的,正是这种“海棠高接苹果”。
金雁的扮演者高放是河北省顺平县人。为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演员。196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拍摄有故事影片及电视剧近90部。主要作品有《舞台姐妹》《山村姐妹》《大河奔流》《四喜临门》《排球之花》《情暖人间》《审判没有延期》等。
业余时间酷爱中国书画创作,她曾师从王延陵(1915—1998)、温英(1941—)等,专攻中国写意画和山水画。作品多次参加省市书画展并获奖。有的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业余时间还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已有数十万字的童话发表。
相隔20余年后的1992年7月15日,诸暨人民电影院举行《女人也是人》影片首映仪式,导演于中效、演员高放、梁庆刚一行来到诸暨,前来参加“首映式活动”。《女人也是人》,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由陆建华(1933—)、于中效(1936—)导演,演员有高放(1939—)、陈裕德(1940—1996)、梁庆刚(1942—)、张金玲(1951—)等。
高放等下榻于诸暨望云路“电除尘器总厂”。由本人及周伟国(1952—)接待陪同,在大桥路“桃花源”中饭。
下午,又一起游览了西施殿。我认真地向他们介绍了西施生平和在诸暨流传的西施民间故事。还向他们赠送了本人参与编纂的《苎萝西施志》各1本。晚上在人民电影院举行首映式。首映式上高放和梁庆刚都上台表演了小品,引得观众们开怀大笑。
映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活动举办得十分成功。高放性格豪爽,十分健谈,我们在谈话中说到了美术方面的话题,她说想要我的一幅作品,并留了地址。以后,本人专门为她画了一幅梅花寄去。当时她没有透露她也爱好美术,直到后来,才知道她在美术方面还是很有造诣的呢,这可使我有点班门弄斧了。
附录:在同一天的幻灯宣传中,还发生了另一件事。在那天放映前的幻灯宣传中,有一张写有毛主席语录的幻灯片。内容是1958年4月15日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所说的:“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曾收入初中课文。我在草塔中学读书时,班主任是王福基先生,他曾特别强调过:不要把“画图”误为“图画”,所以我就特别注意这一点。
幻灯片是必须面对广大观众的,更不可能出现文字上的差错。放映后,我们放映员就以教室为宿舍,就地就寢了。可就在第二天一早,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找到了我们,说是我们把《语录》上“画图”误为“图画”了。我们当即取出收藏幻灯片的“幻灯箱”,经过核对,并无差错。
这件事一直使我纳闷,这位年轻女教师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不可能故意找茬,而我们的工作也是非常认真的。双方都没有错,哪为什么还会出现以上矛盾呢?难道是因为她出于对领袖语录的过于敬畏而产生的视觉差错?至今不得其解。因为是题外的话,故另以《附录》记之。